四合院:火红年代的悠闲生活

东歌2

https://img.ppxs5.com/a8/dc/e4a50e6e03.jpg

首页 >> 四合院:火红年代的悠闲生活 >> 四合院:火红年代的悠闲生活最新章节(目录)

023、下乡采购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何雨柱,你来了?”

红星轧钢厂人事科。

保卫科的人将何雨柱送到了人事科后便离开了。

给何雨柱办理手续的,是一位中年大姐。

何雨柱点头应是。

中年大姐又问了何雨柱几个问题,然后便是登记造册,算是正式入职红星轧钢厂,成为红星轧钢厂食堂的一名学徒。(ps.那个年代除了高材生或者调派过来的行政人员,普通人入职都只能先从学徒工做起。)

就在中年大姐提出要带着他去食堂熟悉一下环境,让他认认门时,何雨柱突然说道:“大姐,我能否等四天后真正满十八岁再来轧钢厂正式上班?”

中年大姐楞了一下,似乎没想到何雨柱竟然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她笑着说道:“本来我还在想该怎么和你说呢?”

“咱们有规定,入职咱们轧钢厂必须是年满十八岁的普通公民。”

“按理来说,你的入职手续也得年满十八之后才能办理,不过易师傅找领导说了下,我们也就只能特事特办。”

“如今既然你提了出来,那咱们直接按照正常的程序来吧,这样对咱们双方都好,否则让人知道了,也是一番麻烦。”

何雨柱也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的规定,同时他也觉得自己误打误撞,竟然找了易中海帮忙,否则还得等几天才能入职。

双方商定,等何雨柱真正年满十八时,再来轧钢厂正式履职。

“这样,我先给你办一张工作证,等你下次来轧钢厂就可以直接来找我,我到时候带你去食堂安排工作!”

“行,我没问题。”

就这样,他的单位入职手续已经办好了,工作证也有了,只等几天后来上班就行了。

当然,在这之前,他得去街道办办理一下更新粮本等证件的手续。

成年了,他便有更多的粮食供量,这可是大事啊!

虽然他不在乎这点东西,可有总比没有好。

独自一人沿着来时的路,离开轧钢厂。

在轧钢厂门口,他又与保卫科成员李和平相遇。

李和平见他要走,顿时吃了一惊:“小何同志,你不是入职了吗?为何要离开?”

何雨柱扬了扬手里的工作证,说道:“是入职了,不过我还有些事情要去处理,所以向人事科请了几天假,过几天再来履职。”

李和平恍然:“行,那过几天见。”

离开了轧钢厂,他直接前往街道办,打算一次性将这些手续给处理好,这样他也能全身心的去办自己的事了。

南锣鼓巷街道办,是管理着南锣鼓巷附近数个社区生活琐事的基层单位。

包括户籍变更、工作安排、粮本发放等事务全都由他们包办,甚至社区的房子装修、婚丧嫁娶之类的事情也能找他们帮忙。

在这个年代,街道办的能量超乎想象。

何雨柱来到这里后,立即表明了自己的目的。

接待他的正是街道办的王主任,也被人亲切的称之为王大妈。

王大妈听了何雨柱讲述后,立即笑着说道:“你叫何雨柱是吧?”

“我记得你,你父亲何大清还没回来吗?”

何雨柱摇摇头。

王大妈忍不住咒骂道:“这何大清也真不是东西,家里两个小孩说抛弃就抛弃,反而去给那寡妇养孩子,只是苦了你们兄妹俩了。”

对于何雨柱、何雨水这对兄妹俩,王大妈脑子里还是有印象的。

三年前轧钢厂大厨何大清抛家弃子,跟白寡妇跑去了保定,这事当时还闹的沸沸扬扬的。

身为街道办的主任,她是去过何家慰问的。

不过她虽然心疼两个孩子,但能力有限也没法帮到什么。

好在这段苦难的日子即将熬过去了,何雨柱成年后就可以去轧钢厂顶替那何大清的岗位,成为一名食堂工人。

他也将正式肩负起何家的重任,抚养年幼的妹妹长大成人。

“小何,我这就给你将粮本换了,这样你下个月的粮食供应就能涨一涨!”

“另外,若是家里还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我一定为你做主!”

事情出乎他意料的顺利,仅仅一会就办好了。

而此时,也不过是上午9点左右。

“据晚上七点送鱼去丰泽园,还有整整一天的时间,这么长时间左右也无事,要不然就去乡下走一趟,看看能否收到小麦种子或者各类农作物种子?”

这个念头刚一产生,便一发不可收拾。

他果断转身离开,来到了一处无人的巷子里,将三轮车放出来,然后骑上便往四九城外驶去。

帝都昌平。

在后世,帝都经过了多年扩建,早已经将昌平等地全都囊括了进来。

但是在这个年代,昌平还仅仅只是四九城周边的乡下地区。

这里,也有着一个名叫南台的公社,统合着附近数个村子。

何雨柱此行的目的地便是南台公社。

昌平离四九城有一段距离,一般情况下,想去南台公社,得坐公交车才行,否则光靠走路得走好几个小时。

不过何雨柱有三轮车,倒是比走路要方便许多。

但饶是如此,他也骑行了一个小时的路程才赶到南台公社。

来到公社,他便以红星轧钢厂采购的身份,找到了公社的负责人【刘大山】,表明想要采购一些物资。

见到何雨柱出示的工作证,刘大山不疑有他,真将他当做了采购员,热情的招待他。

“同志,你这次下乡,是打算采购一些什么物资啊?”

何雨柱反问道:“你们这有些什么物资啊?”

刘大山苦笑道:“同志,不瞒您说,我们乡下的公社种植的粮食大多都要上交公粮,所以粮食肯定是没有的,尤其现在是冬天,田里都没有庄稼了,如今各家恐怕也就剩下些萝卜白菜存在地窖。”

“您要是采购些萝卜白菜,我们公社倒是可以给您匀一些出来。”

在物资短缺的年代,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各种物资基本上都是优先供应城市的,尤其是四九城作为帝都,全国各地的物资都是首先满足帝都。

所以何雨柱并未在四九城感受到这个时代最最残酷的场景。

但其实在四九城以外的乡下地区,那日子是过的相当艰苦的。

别说肉和白面了,能吃上粗粮馒头都算不错的。

刘大山以为轧钢厂的采购员是来采购大宗物资的,所以也有些无奈。

物资,他们也缺啊!

他们还想着弄到粮食过冬呢!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