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萧看着那个小沙弥一脸惊讶的样子,心里的满足感和恶趣味都要快溢出来了。
故意卖弄道:“鸬鹚又叫鱼鹰,是渔民豢养的一种用来捕鱼的鸟。而鹭鸶是一种白色的水鸟,它的羽毛洁白如雪,纤细的嘴呈现出青玉的色泽。此物站在溪水中捕食鱼儿。突然受到惊吓时,就会展翅飞起,远远地映照在碧绿的山景中。所以很多人就会猜错,出题人也就是利用了人们这个心理,才设下了这个谜面。”
说着重萧接过灯来,将那盏白兔灯给了惠娘,小女孩高兴极了,蹦蹦跳跳的对重萧说:“谢谢郎君!”
重萧微笑着摸了摸她的头,看到刘大娘有点失落的样子。知道是因为自己把灯给了惠娘的原因。
于是对刘大娘说道:“不要紧,咱们在猜一盏就是了。”
说着就抱起刘大娘,又道说:“最上面那一层,你看哪个好看。”
小姑娘用手指着中间的一个嫦娥模样的花灯,十分漂亮。
那只灯高有两尺多,嫦娥的表情生动,体态优美,衣裙随风轻起,神态昂首向月,一副欲要起身飞天的形态栩栩如生。重萧仔细看来,这盏灯竟然是全场最好看的一只。
心中不禁感叹,这小姑娘是真会挑,一挑就是最好的一个,也算是有眼光,将来找夫君指定差不了。
重萧转头对那小沙弥说道:“将那最高处的嫦娥灯取下来。”
小沙弥一脸不悦的问道:“那是今夜全场最难的一个灯谜,施主是否一定要猜?”
重萧笑着说道:“难道猜不到,就不能看一眼嘛?”
小沙弥被他说的无语,于是就踩着梯子上去,将那盏灯小心翼翼的取下来,放到一张方桌上。再取下上面的谜面,交给重萧。
此时灯谜摊前的人聚的越来越多,老长安人都知道,献福寺每年的灯谜是最难猜的,基本上三日的上元灯会,只有在一层架上的花灯能被取走几盏。二层架上,偶尔会有一些才子能有幸取走一盏两盏。
至于三层架上的灯,已经有好几年没有人能拿走了。尤其是这盏最漂亮的嫦娥奔月灯,至少三年没人能取走了。
重萧看着这盏精细的做工,优美的彩绘,这哪里是一盏灯,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
小沙弥轻蔑的笑道:“昨日里一个世家贵公子领着弟妹来,其中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看上了此灯。可是他的哥哥们都没猜出谜底,最后那小姑娘也只能委屈难过的走了。不知道郎君可能猜出?”
说着就将那张写着谜面的纸条交给重萧。重萧仔细一看,只见上面写道:“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重萧发现这个谜面没有带脚,也就是说你猜什么都可以,但是不一定对。只有猜中出题人写的答案,那才算对,可是这样范围就大的没边了。难怪如此难猜!
重萧对着那盏灯想了一会,忽然好像想到了什么,对着眼前的灯吹了一口气,说道:“此物应当是风!”
这时几个小沙弥都围了上来,听到重萧将谜底脱口而出,都用这敬畏的眼神看着重萧。
那个小沙弥更是一脸的难以置信,这个少年竟然连猜两题,而且是全都猜中,关键一共也没有用多长时间。这在近年来的长安上元灯会已经是非常少见的事情了。
小沙弥觉得自己看走了眼,但是因为从来也没有人能轻易的将师父出的谜题猜出来,自己那高贵的骄傲感今天被人如此摩擦,心里顿时就起了好胜心。
想到之前师父说过一个绝对没人能猜到的谜语,就想在今日与这少年试上一试。
于是对重萧说道,既然施主能连中两题,不知道小僧有一题,施主可能解否?”
重萧将那嫦娥奔月灯,交给迫不及待的刘大娘,看着小姑娘兴高采烈的样子微笑着说道:“既然今日已然尽兴,就不必在猜了。凡事不可做尽,以后方有兴趣。”说着就要离开。
那小沙弥见重萧要走,上前说道:“莫不是施主徒有其名,怕了不成。”
重萧心中奇道:“这小沙弥怎得如此重的好胜之心。”于是也来了兴趣。
一开始重萧看这沙弥傲慢无礼,就想着教训一下这个眼睛长在脑门上的小和尚。可是后来自己连着拿走了人家两盏灯,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于是就想着见好就收,哪知道这小和尚反倒是言语讽刺,让重萧又来了兴趣。
重萧回头说道:“小师傅这话可就不对了,猜谜游戏全是自愿,你这般好胜心重可不是好事呀!也罢,今日就让你知道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重萧又回到灯谜摊中,说道:“你且说来?”
那小沙弥也不含糊,从一旁的架子下,取出一个非常简单的四面长方形灯笼,四面都只糊一张白麻纸,上下是空的,事实上就是最普通的家用照明小灯笼。
小沙弥将那灯笼放在桌子中央,大声说道:“以此灯为题,猜出一句圣人之言,且要用行动表示。”
此事这灯谜摊前已经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了。很多人听说,有人能轻易连中献福寺两道谜题,都跑来看是何方神圣。
重萧一看那个灯笼,就笑了。这道谜题他在上大学时,他的古文老教授就给他们玩过。当时也是没有一个人能猜到,最后还是老教授自己公布了答案,才让一群从小熟读经典的文科生们恍然大明白了。
重萧看了看那个灯笼,又看了看那个小沙弥。嬉笑着说道:“某若猜到当如何?”
小沙弥断定此人绝对猜不着,所以就没想过,要是猜出来该怎么办?
这时重萧指着两个小姑娘手里的灯,却大声说:“不如这样,我若猜不到,这两盏灯我就留下。我若猜的到,我便也出一题,让你来猜,你要是猜不到,那就拿回去让你师父也猜上一猜如何?”
小沙弥想了想点头道:“可以!”
重萧说道:“拿纸笔来!”
另一个沙弥取来纸笔,放在那灯笼旁边。
重萧毫不犹豫走到桌前,拿起那只灯笼,在所有人目瞪口呆,惊骇莫名的“哎呀”声中,将灯笼的三个面全都撕了下来,然后将灯笼放在桌子上,仔细的端详了一阵,然后又来回走了两步,仿佛是在下决心做某种决定一般。最后果断将灯笼的第四个面也撕了下来。
然后,提笔在纸上写下:“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论语》里的,三思而后行!就是这道谜题的答案。
因为“思”与“撕”同音,所以重萧当年戏称,这是他见过,最有文化的谐音梗!
重萧写出答案时,全场欢呼,一片掌声。
有不少人起哄喊道:“才子可留姓名?”
“少年高才!”
“少年好样的……~”
重萧看着那沙弥已经呆滞的眼神,和一副见了鬼的表情。
说道:“某家观你,佛心不坚,心猿躁动,意马狂奔。况且你又识字,那就出个简单的字谜吧!”
于是提笔写道:日落香山,扫去凡心一点。炉旁火烬,须把意马牢栓。各猜一字。
写完后,放下毛笔转身带着一行人就挤出了人群,消失在人海之中。只留下三五个沙弥,对着那张纸发呆猜想。还有一群围观的百姓,口口称赞这少年文采了得,一首佛偈妙意恒生。
而这边的重萧,逃也似的带着一众家人,要赶紧离开此地。万一有一个聪明一点的明白人,看出那道谜题里的意思,那些和尚非打死他不可。
一群人都不知道为什么重萧要走的如此匆忙,刘二郎问重萧时,重萧只说赶紧走,晚了要有麻烦。
一群人一口气挤到了承天门下的广场上,才算是停了下来。这时重萧悄悄的给几人说了其中奥妙,笑的刘二郎差点坐倒在地上,而卢氏捂着肚子,笑的直不起腰来。
重萧说道:“你们说要是那些和尚知道了,能饶了我吗?不跑行吗?”
众人笑了一阵,从朱雀大街南边来的人群逐渐多了起来,戌时初刻,皇帝皇后就要领着王子公主和一众文武大臣们登上承天门城楼,点起一只巨大的带着绳索的孔明灯,等那只灯飞的高过承天门城楼时,今晚的狂欢才算是正式的开始了。
承天门前的广场,就类似于后世的天安门广场一样,是整个帝国举行大型活动的场所之一。尤其是每次打了胜仗,将军们回京献俘时都在这里。
今天广场上四个角分别筑起了四座三丈高的灯楼,但是每座灯楼的颜色都不一样,西北边是赤金色灯楼,东北边是浅蓝色灯楼,西南边是赤红色灯楼,东南边是翠绿色灯楼,最中间是一座五丈高的土黄色灯楼。
每座灯楼都有不同的色系的,几百个各式各样的小灯笼组成。远远看每个灯楼都有自己要彰显的主色,和代表的意义。最中间的土黄色灯楼更是高大奢华,似与承天门城楼一样高,那只由绳索链接的孔明灯就连在中间的土黄色灯楼上。
根据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所主张的历史观念,历朝历代的兴衰更替都是有迹可循的,而且还是按照中国的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运转的。
比如在《五德终始说》中,秦朝为水德,汉朝为土德。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周朝为火德,秦能代周,是因为秦为水德,水克火。刘邦建立汉朝后,最初也沿袭了秦朝的水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朝的德运观念发生了变化。汉武帝时,正式改汉为土德,认为秦汉属不同朝代,不当同属一德,并改太初历,建正月,易服色。王莽篡汉后,采用五行相生说,认为汉为火德,新朝为土德。刘秀建立东汉后,也认同汉为火德的说法。
所以唐朝继承隋朝,隋朝是火德,火生土。唐朝就认为自己是土德,也就是从唐朝开始,皇帝改穿明黄色衣服做为龙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