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霸

盐州刺史

https://img.ppxs5.com/85/43/d34fd10f2c.jpg

首页 >> 唐霸 >> 唐霸最新章节(目录)

第三十五章 自到山阳不许辞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永嘉公主拿出了三支上好的白瓷酒盏。这一招,还是她听了郑掌柜的讲述后学来的。

然后亲自为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各斟上了一盏,再为自己也斟了一盏。

当那块用着宋体字书写的“忘忧君”三个字的红绸布打开后,开启坛口的封泥时。

一股浓郁甘烈的酒气直冲而出,一瞬间就将原本大殿上那座博山炉里的香气,完全掩盖住了。整座大殿都弥漫着酒的香味。

在酒坛打开的那一刻,李世民就被惊到了。那是一种自己这个资深酒客都不曾知道的味道。清香而甘烈,浓郁且醇厚。

李世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只是想一尝滋味。

永嘉公主放下酒坛说道:“此酒异常浓烈,不似以前喝的那种,可以大口豪饮。而是需要细细品味,慢慢饮之,方得其中妙味。”

说着端起酒盏,轻声说道:二哥,二嫂,饮胜!”

说着就微微的喝了一小口。

帝后二人也学着喝了一小口,只见长孙皇后赶紧放下酒盏,以手掩口,表情十分难受,只过了一会,人才慢慢恢复。

李世民这是一口下肚,酒气便上涌,整个腹中如似火烧一样,但随即很快就觉得,整个身体,连四肢手脚都是温热舒服的感觉。

酒气由口中而出,人反而清明不少。这样刺激又舒泰的感觉,让皇帝十分受用。于是他又喝了一口,这次有了经验,他让酒气回到口中,自己却不张嘴,一口酒气便在齿颊游走,慢慢散去。

皇帝缓缓的睁开眼睛,慢慢的从这种美妙的感觉中缓过神来。

看了看白瓷酒盏中的酒液说道:此酒为何这样清澈无色,但又如此甘烈浓郁?”

“臣妹不知,只知道这是一种秘而不传的新式酿造之法。目前大唐还无人售卖,小妹想要做了这门生意,不知道二哥怎么看?”

这是明摆着要做独门买卖,希望得到皇室的明确支持。

“此酒耗粮几何?”

皇帝永远都先是皇帝,而后才是自己,纵使自己再有多么喜欢过这酒,一但要说大量售卖,那么粮食的问题自然就是最重要的一环,肯定不能因为要卖酒,就把粮食都用完。

说到底,天下百姓的吃饭问题,才是帝国的头等重要的大事情。相比而言,其他的都是小事耳。

永嘉公主一听皇帝这样的口气问话,就意识到这里面的事情可能不光是生意买卖这么简单。赶紧答道:“小妹着实不知,只知道此酒一坛,预备定价售卖一千五百钱。”

长孙皇后听后,惊奇的失声道:“一坛要一贯半?这要比我大唐所有的酒卖的都贵了许多。”

皇帝听了这个价钱,反倒是比刚才平静了很多,微微笑道:“这才对嘛?开出这个定价之人还是有些见地的人,决计不是那种唯利是图的奸商。”

一个帝王,能给一个商贾这样的评价,已经算是极高的美誉了。要知道,士农工商,古之四民。商贾是最末等的存在,等闲的人都是嗤之以鼻,避之不及。

只有那些贪财的官吏,才会主动和商贾亲近,不过也就是图个官商勾结,共同发财而已。

永嘉公主本也不知道,重萧为何如此定价,还真以为是想保着自己的赚头,才把价钱定的如此之高,哪里还能想的这么深远。现在看来,这小子可能是早就知道,这里面的利害关系,所以才这么做的。

于是赶紧说道:“此人小妹向二哥提过,便是那献给父皇的波斯琉璃罐的主人,一个少年之人。”言到此处,不知怎得永嘉公主面泛潮晕,含羞带笑。

李世民哪里不懂他这个妹妹的心思,便道:“六妹还是要自持一些,那窦家说什么也是太穆皇后的母家,起码的体面还是要有的。”

永嘉公主知道皇帝这是会错了意,也不好明着解释,于是就说道:“这少年倒是个有本事的人,竟然拒绝了我的邀见,言道只与我做生意,不与我谈交情。道着实是个有趣的人。”

一旁的长孙皇后说道:“敢驳了我们永嘉公主的面子,这少年也是有几分胆色。”

李世民微笑着看向长孙,道:“上次承乾说的那个少年,最后也没找到,这次永嘉说的这个少年,虽然是个商贾,但也能看得出是个心中有韬略的人,我大唐才子多矣。”

长孙皇后赶紧起身,大礼拜倒:“恭喜陛下,明年开科,必定人才济济,扬我大唐之威!”永嘉公主也赶紧跟着拜倒。

皇帝赶紧上前扶起二人,说道:“定会如此,定会如此呀”!

自贞观元年起,李世民逐渐发现,朝中和地方的底层官吏,几乎都被山东世族和五姓七望的家族门人所占据,很多政事堂所颁布的政令几乎出不了长安城。

这让贵为九五的天子,寝食难安。虽说魏征去了一次山东,但也很难一次消弭隐太子在山东的所有势力。

所以皇帝急需一次开科取士,起码要让天下的读书人看到,皇帝需要自己,也愿意给这些寒门子弟一条通天的路。

同时也要让山东世族们知道,皇帝可以有其他的选择,不一定离了你山东的屠户,就得吃连毛的猪。

这是个态度问题。

其实李世民把问题想简单了,他以为只要朝廷开科取士,民间的寒门人才,就会如过江之鲫一般向他涌来,任君采颉。

哪有那么容易?

唐朝的教育体制,本身就有着严重的失衡。民间几乎没有能得到知识的途径,所有的优质教育资源都掌握在,各个世家大族手里。

用来传播圣人教诲的各种典籍,都被各大世族门阀牢牢的控制在手里,只能本族子弟或者是依附于家族的附庸才能有机会学习,这些人一但入仕,自然会把家族的利益当做头等大事,至于国家的利益,那是帝王要考虑的事情,毕竟整个天下都是他家的,与我何干?

就算皇帝和政事堂宰相们的经,写得再好,下面一帮胳膊肘往自己家里拐的歪和尚,也一定能把这些经给念歪了。

这就是贞观初年,李世民面临的棘手问题。所以长孙皇后才会,起身大礼参拜,说白了也就是为了宽宽皇帝的心。

坐回原位的李世民,又看到了那块写着“忘忧君”三字的红绸布。笑问道:“这字是什么字体,朕怎么从来没见过。”

永嘉公主也笑着答道:“二哥这个书法圣手都没见过,小妹就更不知道了,想来也是那个少年写的。”

李世民看着这三个字,笑着说道:“忘忧!忘忧!要是真能忘忧就好了。”

“那少年说过。茶是涤烦子,酒为忘忧君,坛里乾坤大,盏中日月深。”

这是重萧和郑掌柜喝酒时,无意间说出来的,老掌柜自然也就学给了永嘉公主。

皇帝一听,哈哈大笑。“好个少年郎,有魄力,够豪气。你去告诉他,让他明年参加科考,这样有趣的少年,朕喜欢。”

永嘉公主也有自己的心思,你不是不见我吗?那我就好好推荐你一番,让你入了皇帝的法眼,到时候,看看能不能见到你?还要你乖乖的拜倒在我的裙下。

永嘉公主见事有可为,马上故作为难的说道:“那少年连小妹都不愿意见,陛下的话,还不知道他能不能听。再说,那少年说过,今生就想做个富家翁,想来是志不在仕途一道。”

要说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女子是天生的好手,无师自通。永嘉公主的几句话,就成功的把皇帝的兴趣给逗起来了。

“朕是天子,只要他还是我大唐子民,那就要听朕的。即便不是我大唐子民,朕亦能讨之。打服了,再让他听朕的。”

此言一出,永嘉公主心中暗喜。他觉得那少年已经是自己的掌中之物了。

帝后二人看着永嘉公主退出甘露殿,李世民脸上的微笑渐渐消失了。

长孙皇后说道:“看来永嘉是真的对那个少年动了心思。”

“有一个杨豫之就够了,朕这个皇兄是宽厚,但也要一碗水端平,窦家毕竟是朕的母家。”

“可是永嘉今天………?”

“观音婢放心,那个少年?永嘉没戏。”

长孙好奇的看着皇帝:“为何?”

皇帝一副尽在掌握的神态,说道:“要是永嘉有办法,她今天也不会说这么多,让朕发话。说明这个少年也看出来永嘉的心思,才不愿意见面,而且永嘉还想用这酒来做生意,所以让朕出面,也就能维持他们的合作关系。”

长孙掩嘴轻笑道:“这小妮子如今也会用心思了?”

“朕的姊妹兄弟,哪一个是单纯的,倒是永嘉,也就想想男女之事和黄白之物,都要有这般简单就好了。”

“那此事陛下作何打算?”

“先应下来,明年再说,朕觉得那少年未必有永嘉夸的那般了得。可能只是在商贾一道有些建树而已。”皇帝不以为意的说道。

无意间又看到那,写着“忘忧君”三字的红绸布,随手拿起,右手手腕不自觉的开始随着字形扭动起来。

过了一会,又拿起御笔,临摹起来,哪知道不知不觉就过了一个时辰,但是所临的字,怎么看都不满意。这才开始凝神静气的,观看起这三个字来,越看越入迷。

李世民本就是个书法的狂热痴迷份子,一手飞白更是出神入化,十分了得,对于书法造诣高的臣子尤为偏爱,褚遂良就是其中一人。

如今被这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书写难度极高的宋体字吸引,也就不是怪事了。

因为比之其他书体,宋体字的书写难度可以说是成倍上升的。首先要求每一笔都要端庄大方,横平竖直,撇如叶,捺如刀,且工整划一。

而且每一个字的大小结构都要在一个方格内填满,多一份太臃肿少一分又不协调。这样的字体,阅读之人清晰可辨,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这也就是为何后世的印刷体字形,都以宋体字为原型的原因,就是因为可观性极强。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