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里,一个太阳极好的中午,重萧种下的番茄和辣椒终于到了打籽的时候。
在此之前,也只有在番茄和辣椒刚成熟的时,家里的三位主人吃过一次,其他人都只有看着的份。
重萧亲自下厨,用他自己设计,专门找蓝田城里的铁匠打制的炒锅,做了一盘番茄炒鸡子,和青辣椒炒肉。
当一盘红黄相接的番茄炒鸡子和一盘酱红青绿的青椒炒肉,从满是能把眼泪熏出来的厨房里,端出来的时。
卢氏带着一脸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惊叹道:“好鲜艳的颜色!”
唐人吃的食物,除了煮的和蒸的,最多的就是炖的,一个锅里什么都放,然后大火烧开,在慢慢炖煮,再好的食材做出来也都是一个味道。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色香味意形,一样都没有,就是能吃饱,其他的就别想了。
这让吃过了后世川鲁淮越,珍馐美味的重萧,每次吃饭都很怀念以前的味道。
重萧的爸爸是个标准的吃货,不但爱吃,而且会做,不管什么菜式,只要吃一遍,基本就能做出来。重萧也继承了这个优良的基因,对做饭极有天赋。
以前,每年的年夜饭都是他和父亲一起操办的,这让妈妈每次都吃的非常开心。后来妈妈经常对朋友说一句话:只要不是我做的,都好吃。
可见,做饭确实是讲天赋的!
刘大娘最喜欢吃番茄炒鸡子,拌着小米饭吃了一大碗。刘二郎则喜欢吃青椒炒肉,尽管辣的满头大汗,但还是一口青椒一口饭,再来一口浆水。
重萧没想到唐人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如此之快,他起初还很担心,因为番茄的颜色太过鲜艳,会不会有人觉得它有毒。
看看小姑娘吃的如此酣畅淋漓,他就知道自己的担心有点多余了。
为了进一步让他俩喜欢上这种食物,重萧第二天忍着心疼,又摘了两颗,这次是直接洗了给他们吃的。
“汁水横流,满脸喜色”,这就是形容这父女俩吃番茄时的样子。果然,好吃的食物能让人开心,这是一条铁律。
看着二人吃完了两颗番茄,重萧正式宣布,今年的番茄试吃大会到此结束,诸位,明年请早儿。
辣椒就不是很着急了,因为这东西长老了,取了籽,还是可以吃的,而且味道更辣,更好吃。
重萧估计把场面搞得很严肃,就是告诉所有人,番茄和辣椒是很重要的东西。所有人都一声不吭的站在篱笆墙的外面,只有重萧和卢氏还有刘大娘三个人在里面。
重萧仔仔细细的亲手把每一个熟透了的番茄都摘下来,然后递给刘大娘,再由刘大娘递给卢氏,然后卢氏再递给外面的人,最后才会放在事先准备好的一块块竹帘上。等晒干了取籽。
重萧一共收了一百零八颗可以打子的大番茄,其余的因为长的太老,没办法生吃,所以重萧都收起来,让卢氏做成了番茄酱,放着冬天再吃。
至于辣椒,那就简单的多,重萧让卢氏带着人,把已经红透干枯的辣椒全部采下来,挂起来晒干。然后碾碎取出籽,再把碾碎的干辣椒都收起来,没想到居然有一大罐。
重萧抱着罐子,激动的都要哭了,宝贝的不得了。来了大唐这么久,终于可以吃到这一口了。
那天晚上,重萧终于吃到了久违的味道,满满两大碗辣子油泼面。
重萧蹲在一个木头墩子上,一口面一口蒜的吃相,让围观的所有人都呆住了。主要是那陶醉的神情和满碗的红辣子,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
等到重萧喝完最后一口面汤,出了一口长长的气,然后旁若无人的抱着肚子,扶着墙走回房间时,所有人依旧保持着惊讶的神态,久久不能恢复。
原来吃饭还可以是这样的!今天算是开眼了。
从此以后,卢氏就默认了那坛辣椒面,是只有重萧才能吃的东西,其他人都不许吃,包括刘二郎和刘大娘。
因为那个坛子不是放在厨房的,而是放在卢氏住的房间里,等闲都是锁起来的,只有郎君说今天想吃的时候,才会拿出一点。
重萧现在有两大包种子,可是他最担心的却是,这些种子明年能种出多少果实来。后世那些无良的种子商家,也不知道用了什么缺德的手段,让种子只能种一茬,等留种再种的时候,品相和产量就都会退化。至于原因,自然不言而喻了。都能留种了,他们的种子还能卖给谁?
不过话说回来,有了这些种子,就是产量再低,总好过没有强吧!
买了这些人的第三天,重萧就开始找人盖房子了,人手足,干活就快,不到十天,外院的院墙和房子就都起来了。
除了给人住的五间房子,重萧还盖了门楼,库房。至少能拴五头牛和四匹马的大棚子,最重要的是那个很大的作坊。
重萧亲手设计了,用来蒸馏的朝天锅和用来发酵酒糟的发酵池。但是因为现在没有那么多粮食,也没有解决酒曲的问题,重萧只能用现成的酒来做蒸馏和提纯。
唐朝的酒,基本全都是发酵工艺。说白了,就是醪糟的作法,所以基本上没有高度酒,十七八度已经是最高度的酒了。
所以才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说法。要是换成白酒的话,不说斗酒了。估计就李白的酒量,半斤就能让他失去语言功能,别说作诗,用范闲的话说“那叫作死”。
而且最狗血的是,在唐朝私自酿酒是违法的,而且处罚相当重。酒曲是有专门单位管的,没有酿酒的许可证,你连酒曲都买不到。
也不是没有酒曲,重萧就酿不成酒,重萧自己做的酒曲估计比官府卖的都好。但还是那个老问题,你得有许可证,要不然你就是违法了。
所以打一开始,重萧就想好了,一定要找个有背景的帮手,而且这个人很早就被他锁定了。早到当重萧第一眼看到那双绣着金线的鞋子时。
作坊开锅的第一天,重萧就把那一车的酒几乎全都用了。
其实大唐的米酒和后世的白酒之间,就差一道工序,那就是蒸馏。
白居易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为什么是“绿蚁”呢?
就是因为发酵酒,是直接从发酵缸里出酒的,这样一来,那些发酵变绿的米粒就会和酒一起舀出来。白色的酒浆上飘着绿色的米粒,远看就像是一个个掉进酒里醉死的蚂蚁。因此得名“绿蚁酒”。
而现在重萧将这些白色带着绿蚁的酒,上锅蒸馏,再出来的透明液体就是白酒了。
整整一车酒,也就蒸馏出了五坛白酒,而且度数还有高有低。
重萧将其中两坛,度数至少在四十八度以上的藏起来,留下自己喝。剩下的,估计在四十度左右的三坛酒,才是跟合伙人谈判的筹码。
重萧让刘二郎亲自去蓝田城,请泰和质库那位,姓郑的老掌柜来辋川里吃酒,顺便谈一桩大买卖。
生意从来都是在酒桌上才能谈成的,所以酒就成为了人类沟通最有效的媒介。
当郑掌柜坐在刘家小楼正堂的八仙桌上时,他已经被这一堂样式新奇,做工考究的家具深深地迷住了。
他从来没想过,胡床可以做成现在这个样式,他也没想过,不用跪坐,也不用矮几。将所有的家具都做高两尺,人可以垂腿而坐。
尤其是这个叫做太师椅的坐具,样式大气稳重,坐上去极其舒适,主要是,人一坐上去,那股威严之气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重萧看着郑掌柜如此喜欢这套家具,就说道:“郑掌柜如若真的喜欢,改日某送你一套便是。”
郑掌柜赶紧起身说道:“不敢不敢,老夫只是觉得,这堂家具十分新颖,好像不似我大唐之物才对吧?”
“确实不是大唐的样式,此乃域外的样式,某家也是曾经在一本古书上看到过,就找人仿了出来。”
说着就让卢氏安排人上菜,不一会,菜就上齐了。
唐人宴客,是有讲究的,帝王贵胄用牛肉,大臣百官用羊肉,民间商贾用鸡肉,小民百姓用狗肉。唯独没人用猪肉,而且唐人很少叫“猪”这个字,通常都叫做它“豕”。
自从重萧第一次给大家炖猪肉开始,这个家的所有人,就都成了猪肉忠实的拥趸。不光是因为它做好了很美味,更重要的是,猪肉油水足,能解馋。这个时候的普通人,肚子里根本没有什么油水,所以脂肪的香味和诱惑才是大家喜欢吃猪肉的核心。
所以重萧索性就在不远的田边盖了一个猪圈,养了十几头猪,每天专门有两个人,负责打猪草和打扫猪圈。而且其中一个人还在重萧的授意和帮助下,找蓝田县的兽医,学会了一门独一无二的手艺,就连教他的兽医,也不知道这门手艺有多大的用处。这也是为什么,刘家养的猪,几乎没什么腥臊的味道。
重萧当然明白,有了这门手艺,将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刘家的猪肉会给家里带来多么丰厚的收益。
看着一桌子琳琅满目的珍馐美味,郑掌柜吃惊的发现,这些食物,自己一样也没吃过。
他当然没吃过,因为这一桌炒菜都是重萧一道一道教给卢氏和两个厨娘的。
而且这种炒菜的做法,在现在的大唐,也只有刘家小院的四个人会。
重萧看着郑掌柜吃惊又好奇的表情,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开了一坛酒,给二人的酒碗倒满。
重萧端起那碗飘着绿色米粒的白浆,对郑掌柜说道:“那日幸得老掌柜识货,才卖得了一个好价钱。今日特请老掌柜前来赴宴以表感谢。某就先饮为敬。”说着就一口将碗里的绿蚁酒喝的尽干。
看着郑掌柜也喝干了碗中的酒,重萧起身又给倒上。
只听郑掌柜说道:“郎君家中的家具新颖,这菜肴也甚是别致,老夫从未见过。不知郎君可否告知老夫,为老夫解惑呀?”说着也举杯相邀。
重萧也举起酒碗来,神秘一笑道:“这家具、菜肴都是雕虫小技耳!老掌柜切莫要买椟还珠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