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慈禧老佛爷的懿旨,要他带领属下的绿营军与侵略者沆瀣一气,前后夹击和自己一起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灭洋的英雄义士,崔久儿心中大为不解、更是怨恨至极。不但撕碎了慈禧的密旨、还怒骂老娘们儿就是头发长、见识短。自己没有个正当主张,却偏听偏信、恩将仇报,残害忠良,倒行逆施、祸国殃民!一怒之下,便带领着手下的一众亲信弟兄,脱离了清军队伍,自己坚持抵抗外辱。可毕竟势单力孤,在八国联军和清廷军队的联合围剿之下,最终寡不敌众,死伤惨重、很快就败下阵来。只得率领着残余部队杀出重围,一路逃亡,来到了山东境内。东躲西藏,躲避清军和地方民团的搜捕与围剿。为了生存,不得不躲进了山东北部地区、一个叫孤岛的地方。这地方临近渤海、人烟稀少。苇草丛生、沼泽遍布。稍不留神,就会陷入到沼泽之中,越陷越深、最后窒息而死。熟悉地形的人们,就会循着动物的足迹、或者是苇草高大茂密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才能够走进这片区域的中心地带。这里更是沟渠纵横、芦苇蒲草茂密、无边无际。为他们的生存,提供了天然的屏障。他们用芦苇搭起窝棚,里面铺上晾干的蒲草。人躺在里面,夏日可以防雨防晒防潮,冬天又能挡风御寒、松软暖和。水洼中不缺鱼虾蚌蟹,食物丰盈,过起了神仙般的逍遥快和生活。物资紧缺的时候,就派出几个游方暗探,踩好盘子探好路径。把握时机昼伏夜出,打劫官商富户,使生活更加美满富足。物资充裕之时,就顺便接济一下附近的贫弱乡民。因此,很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久而久之、便成了山东北部地区,一股势力强大的义匪队伍。地方官府也曾多次派兵清剿,无奈地形险恶、百姓拥戴。崔久儿又将原来手上的大刀长矛,换成了洋枪土炮鸟铳,火力强劲。不等官兵们看到匪影儿,就被苇丛中射出来的密集枪弹,放倒了一大片,只得铩羽而归。日子一久,官兵们无不谈匪色变。将这股土匪描绘的如同山中妖魔、地狱鬼怪,神乎其神。从此产生了恐惧心理。对匪事无不讳莫如深,也就无人愿意再提剿匪之事。清朝灭亡之后,各地但凡有点实力的军政遗老,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势,都纷纷拉起了自己的武装。一时间大小军阀四起,互不隶属。真的是应了那句老话儿;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军阀们知道崔久儿是清廷将官出身,不仅艺高胆大、更有带兵打仗的经验。最为关键的是他侠肝义胆、嫉恶如仇、一身正气、敢打敢拼。为了争抢地盘、掠夺资源、扩充队伍的需要。无不开出优厚的条件,拉拢崔久儿入伙。可早已经过惯了自由散漫日子的崔久儿,不愿意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更不甘受别人的管辖。也清楚这些军阀大佬们的用心,知道他们都不是什么好鸟。所以就拒绝了多家军阀的相邀,哪家也不投靠。仍旧过着打家劫舍、劫富济贫的义匪生活。遇到实力较大的军警民团前来围剿,就躲进海边一望无际芦苇荡中。军警民团找不到他们,又耗费不起过多的军力物力和财力,只能无功而返。军警民团前脚刚一离开,他们紧跟着就又出来打家劫舍。使得地方官府、和官商富户们无不又恨又怕,却毫无办法。但最终还是因为谋略不当,进退失措。硬是将一家势力很大的官商富户,作为了打劫的对象。却不知道那家官商富户,与省府官员有着很深的渊源。花巨资买通了省里的军队,派下来一个团的正规军。联合当地的军警民团、和各村寨官商富户看家护院的武装。强迫附近的一些猎户苇农,为他们提供线索并带路。绕开沼泽险滩,进入到洼地的核心区域。靠着训练有素的正规军队、装备优良的快枪大炮。结合地方上军警民团、地主武装,多次围剿的教训和经验。几十倍的兵力、火力强劲,将其包围在孤岛洼地核心地带的一片苇塘中。血战了三天三夜,双方都死伤惨重。但官方毕竟人多势众、国力撑腰,后勤补给快捷便当,占尽了天时地利优势先机。崔久儿见此地无法久留,只得率领残部拼命杀出一条血路,突出重围。辗转西窜南逃,却还是没能逃脱被围追堵截的命运。最后,被包围在了博兴县城东南,蒲姑国都遗址附近的大片洼地中。这里虽然杂草遍地、荒无人烟,却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又加坑洼泥泞,水草缠腿绊脚,几次突围失败。咬牙坚持苦战了三个昼夜,终于弹尽粮绝。眼看着身边弟兄一个接一个地中弹倒下,惨死在自己眼前。队伍越打越少,突围无望。崔久儿愤慨仰天长叹:“苍天绝我!”便将身上绑满了炸药,点燃引线,跃身冲上前去,和一群围上来的官军同归于尽了。
崔久儿死后,余部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鸟兽般四散而去。数年以后,军队调防、官员换任。作日北洋政府统治的地方、今又南方军北伐功成。袁大头复辟帝制未果、青天白日旗插遍了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国家虽然实现了名义上的统一,但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却依旧是大小军阀混战、动荡不安,国土满目疮痍、国民生活艰难。可无论政局如何变化,都无法阻止时光的流逝。日月穿梭、光阴轮回,岁月蹉跎,最终淹没了一切。陈年旧月的那些往事,早已经被官府所淡化遗忘。或许是远虑不及近忧,无暇再顾。崔久儿的后人崔远,见时机成熟。忍不住仰天感慨:“苍天有眼,祖宗佑我!”。便靠着父辈多年积攒的义匪名气和人脉。子承父业,很快就将父亲残余旧部的子孙亲友召集了起来。正当灾荒之年,各地军阀混战、政府横征暴敛,恶霸老财催租逼债,使得百姓无法生活。一些性情刚烈、被逼无奈的年轻后生为了生存,不得不冒着杀头之罪纷纷入伙。队伍很快就发展到了百余人之多,再次成为了方圆百里,势力最为强大的一股土匪武装。他们秉承着父辈们的传统,专门打劫那些有着官商背景的有钱大户,资助贫弱孤寡。纪律严明,从不欺辱妇幼弱小。只勒索钱财、不轻易撕票,被人们称作为义匪。此时又值侵华日军南下,铁蹄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无疑,又将这群血性男儿骨子里的浩然正气、和为国为民的侠肝义胆,给激发了出来。听说朱子衍在麻大湖畔振臂高呼,打出了抗日救国的大旗。号召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东西南北。大家组织起来,守土抗战、保家卫国。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人的出人。驱逐鞑虏、护我中华。愿和四方有志之士、热血青年相聚一起,共商抗日大计。崔远二话没说,就带着他的义匪队伍、和所有家当,投奔了过来。可让人尴尬有趣儿的事情却发生了,傅氏兄弟的红枪会自成立以来,打出的旗号就是防贼防盗防土匪、保卫村庄安全;而崔远和他的弟兄们,干的却是打家劫舍、劫富济贫的土匪勾当。两支在理念上水火不容的队伍,竟然为了抗日,聚集在了一起,岂不让人尴尬趣味、又感慨万分?一见面,他们就纷纷相互指责吐槽,谴责对方的种种罪恶行径。甚至将指责和评判的语调,上升到了道德与天理的标准。多亏朱子衍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北平读过书、做过生意。结识过早期的共产主义活动者。不但听过他们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演讲、还参加过他们组织的一些社会活动。对于处在社会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对于他们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方式,有着一定的了解。对于做两支队伍的思想工作,悟出了一定的方式方法、和理论基础。也多少听说过两支队伍历史上的那些恩怨情仇,于是,便首先给两支队伍的头头们,讲了一些有关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国难当头,如果兄弟继续相争不和,受益的只能是日本人。怎么说也都是炎黄子孙,自家兄弟就应该深明大义、摒弃前嫌,枪口一致对外才是。在他极力的调停之下,两伙人才没有动手打起来。接着,朱子衍又巧妙地引导他们,讲述起了各自队伍的由来、和起起落落的坎坷经历。这不讲不要紧,一讲才知道,他们这两支队伍的创始人,竟然是在抗击八国联军的战场上,并肩作战的好兄弟。为了躲避清廷的追杀,不得已才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一支队伍的前身义和团,因为遭到慈禧老妖婆的算计,被清廷军队和八国联军前后夹击、血腥镇压。所剩不多的残余,不得已才隐姓埋名、匿迹乡村;另一支虽然是清廷官军,却不愿和洋人军队沆瀣一气,围剿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抵抗外辱的英雄义士。宁肯违抗懿旨不尊、也要继续和义和团联合在一起,共同抵御外辱。因而遭到了清军和洋人军队的联合剿杀,为了生存,才被迫沦为打家劫舍的义匪。弄清楚了两支队伍的来龙去脉,两伙人都无比激动和感慨。热泪盈眶地相互拥抱在一起,亲如久别重逢的兄弟。都表示在以后的抗日战场上,还像先辈们那样肝胆相照、大义凛然,并肩奋勇杀敌。就这样,两支原来相互仇视、相互厮杀,水火不容的民间武装团体。为了抵抗外辱,再次并肩作战、融合在了一起。因为两支队伍都延续着尚武精神,自然也就成了这支鱼龙混杂、民间自发抗日武装当中,最具有战斗能力的队伍。朱子衍又从投奔来的热血青年当中,选出了几十人,加入到两支队伍当中。这样算起来,也不过才一个半营的兵力,却组成了该旅的主力一团。
一个团的编制有了,可接下来让谁担任这个团的军事主官,却让朱子衍头疼不已。虽然绥靖二区司令、兼保安第八旅旅长到任之后,才能正式宣布任命。目前全旅营以上军官,还都属于临时代理。尽管如此,还是让朱子衍觉得左右为难、得罪那一方都是抗日武装的损失。原因是傅氏兄弟的队伍虽然人数众多,却是一支由封建迷信宗教团体红枪会、和大刀队所组成。除了几个头领配备有盒子炮外,还有就是少量的老套筒、鸟铳子。多数人手里拿着的还是大刀和长矛,擅长近身搏斗。打起仗来,更是迷信天神附体、刀枪不入。“嗷嗷”地叫喊着刀枪不入的号子,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直挺着身子往前挺近。这种打法,吓唬吓唬比他们更加愚昧无知的人还算可以。可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本军队交战,不光是去送死、更是让人家笑掉大牙。一场炮火覆盖、机枪扫射下来,看到的必定是尸骨遍野血肉横飞。可如果让他们现在就换一种打法,无疑是要求他们放弃信仰。恐怕立马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不利于队伍团结。要让他们认识到冷兵器和热兵器的作战区别,改变他们的思想认知、让他们接受新的事物。就必须在以后的实战中总结经验、接受教训。他们才会转变思想、有所进步。朱子衍知道这种办法很残忍、更是对弟兄们的生命不负责任,但他也是深感叹息和无奈。而崔远领导的那只义匪武装,人数上虽然还不到傅氏兄弟队伍兵力的一半儿,但大多数使用的却是快枪土炮和鸟铳。个个身强力壮、能打能跑。尤其是善于夜间偷袭,将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抓住机会,打了就跑的战略战术,玩儿的那叫一个滚瓜烂熟。对付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善于正面作战的日本军队,是目前最为有效的作战方法之一。朱子衍是个有文化、有见识的人。听说过朱毛红军、现在国民党军眼中的土八路。他们打鬼子的游击战术,和崔远他们袭击官军的打法极为相似。此方法用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保住自己、再消灭敌人,很是有效。对于这样的战略战术,朱子衍从心底里赞赏。况且崔远队伍中的多数头领骨干,都能双手使用匣抢、枪法极准。若论起作战能力来,岂是傅氏兄弟的红枪会和大刀队所能相比?况且在以后对日作战的指挥方面,恐怕比傅氏兄弟是要高明的多。可让朱子衍没有想到的是,付氏兄弟和崔远,并没有因为一个团长的位置去争吵。而是相互谦让,都对对方表现出了应有的崇拜和尊敬。这让朱子衍很是欣慰,最后在崔远的一再坚持之下,让傅家大哥傅镇蛮做了一团团长、并兼任第一营的营长。为了找个平衡,朱子衍任命崔远为一团的第一副团长、兼团参谋长,还兼任了第二营的营长。傅家二弟傅镇夷为副团长,并兼任第三营的营长。与崔远两人,共同辅佐大哥傅镇蛮,处理好团里的一切军政要务。就这样,主力一团的大小长官,很容易就得到了落实。朱子衍认为最头疼难办的事情,却很容易就定了下来。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十二章:战前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