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领旨去了之后,心里已成死灰。
他是文人,谏也谏了,他要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
历史的骂名也不会骂在他的头上。
文人最在乎的就是这种虚名,所以即便知道此事的危害性,他也不会做抗旨的事情。
回到锦衣卫府衙后。
立刻召集锦衣卫,将圣旨宣讲了下去。
锦衣卫既然听命于皇帝,那么就要绝对忠诚,一切圣旨都必须照办。
有人还是有一点疑虑,问道:“指挥使大人,咱们不是秘密行事吗,这抓捕行动一出,天下也就都知道锦衣卫了。”
“知道就知道吧,奉旨办事就行了。”
“得令!”
有了这话,锦衣卫也就再也不用小心翼翼,生怕被人发现了。
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做事了。
他们领旨前去进行抓捕!
一时间,整个大明人心惶惶,不知道什么时候锦衣卫就来敲门将人带走了。
这些被抓捕的人,全部都被关入了诏狱。
由毛穰负责审判。
这毛穰可谓是将酷刑研究得明明白白,比起武则天时期的来俊臣,周兴还要来得恐怖。
什么剥皮,腰斩,车裂,插针,棍刑,锯割,弹琵琶,剜脚筋等等,统统都给犯人招呼上。
这些进入诏狱的犯人,哪里经得起这种折磨,纷纷开始互相攀咬。
以求少些折磨。
有些人是真的有牵连,有些人则是因为和罪犯有过节,也被攀咬了出来。
毛穰则一概不理,将这些名单,又交给锦衣卫,让他们去抓人。
这样一来,此案牵连人数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
刘伯温看着这种情况,看着诏狱人满为患。
他忽然明白了!
太子殿下提前就让准备刑房,这就发生了空印案,这难道是巧合?
还是说太子殿下有所察觉,早就想这样做了?
可怕,太可怕了。
看来这个朝廷是不能待了。
否则自己也将深陷其中
刘伯温不想卷入其中太深,所以锦衣卫的事务他基本上都不想管。
而锦衣卫也都十分自觉,只管抓人,然后送入诏狱,毛穰在诏狱用刑严审,再得到名单交给锦衣卫。
锦衣卫再去抓。
这已经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基本上也不用他这个指挥使做些什么了。
只是,这样一来,锦衣卫和诏狱就被大众所熟知,可谓一出现,就和臭名昭著划上了等号。
朱标在东宫,每日倒是自自在在,他却不知道外面已经变天了。
....
中书省胡惟庸,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锦衣卫,吓得不轻。
连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他们当然已经知道锦衣卫是因为什么抓人了。
他们要一起商议的是,锦衣卫这个部门存在,对他们的威胁。
这一次,无论的六部九卿,还是其余的部门,多数人都认为锦衣卫是一个威胁。
大家一起来到胡相府上,商议对策。
“诸位,眼下形式大家都知道了吧,这突然冒出来一个锦衣卫,还有那臭名远扬的诏狱,咱们陛下这是要干嘛啊!”胡惟庸率先说道。
此时,作为三法司的主要长官,有很大的发言权。
大理寺卿梅仲卿:“陛下前脚才改制修订三法司章程,后脚就成立锦衣卫,这实在是让人看不明白!”
刑部尚书周廷徽:“锦衣卫成立也就罢了,可它们还能抓捕和审理,那要我们刑部干嘛?”
都察院左都御史贺维光:“而且这锦衣卫抓捕的还都是官员,诏狱居然随意就可以用刑,这简直不符合规矩,按理说官员犯法,当有都察院上奏弹劾后,才能进行抓捕和关押,锦衣卫这完全是把我们都察院都不放在眼里,毫无程序可言。”
三法司三位主要人物说完之后,其余的官员也是交头接耳议论开来。
“对对对,锦衣卫也太不像话了。”
“我们户部许多官员,还在家中吃饭,就被当场带走。”
“你那个还算好的,我们有些官员与空印案八竿子打不着的都被带走了。”
“听说锦衣卫的指挥使是刘伯温,他这是发什么疯啊?”
....
胡惟庸听着这些言语,心里也已经有了打算。
“又是刘伯温,这个人真是太可恶了,现在还领着锦衣卫到处招摇,这一次,一定要让你死!”
他轻咳了一声,百官都安静了下来。
他站在台阶上,俯瞰着百官,说道:“诸位同僚,说得都没有错,这锦衣卫实在遭人憎恨,我等联名上书请求裁撤。
另外,最近因为锦衣卫一事,咱们的军需供应也就没有办法满足前线补给了,诸位明白了吗?”
一听这话,下面的官员就议论开了。
“胡相这一招妙啊,锦衣卫是陛下成立的,要裁撤陛下肯定不愿,我等联名上书,就是给陛下一个台阶。”
“陛下如果还是不愿,我们就以锦衣卫扰乱官场为由,拖延前线粮草。
前线将士必然怨声载道,倒逼陛下裁撤锦衣卫。”
“对啊,陛下总不能因为一个锦衣卫,而丢失前线的将士吧!”
“既然陛下不信任我们,那么我们也可以消极怠工啊。
难不成陛下还能把我们全部砍了不成!”
胡惟庸听到这话,心里暗暗得意。
心想:“朱元璋这次惹到众怒了,到时候蓝玉等人气急,我再劝让蓝玉等人引着大军直杀金陵,那么这天下,可就......
哈哈哈哈哈!”
胡惟庸做着他的春秋大梦。
许久之后,才清醒过来。
有人喊他:“胡相,胡相,咱们就按照你说的办了,请胡相拟一奏折,咱们联名上书,如果陛下不愿,咱们就将前线供给之事就尽力拖延了。”
“好好好,诸位随我来!”
胡惟庸进到书房,取出笔墨,洋洋洒洒数出锦衣卫几大罪状,请求裁撤锦衣卫。
其余诸位官员,也都纷纷在后面落款签字。
这一份奏折十分有分量,胡惟庸准备明日上朝之时,上呈给朱元璋。
这许多官员都站在胡惟庸一边,不过还是有一些官员采取中立的态度,没有在上面签字。
另外还有一些官员更是心里担忧,觉得这事风险极大,不敢参与。
他们不知道,锦衣卫不仅仅要抓空印案的相关人员,锦衣卫还要监察百官。
因此,他们的一言一行,此刻也已经被锦衣卫掌握。
统统汇报给了刘伯温。
刘伯温心里恐怖万分,这次真的麻烦大了。
他不想自己承担,也准备了一封请辞信,准备明日上朝时,当着众位官员的面,请求告老还乡,不趟锦衣卫这浑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