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重新坐了下来,进行着深呼吸。半晌,他终于平静下来,至少在表面上是如此。
他不断地翻看这这三本“千金屋”,怕惊扰了屋内的母女俩,于是向贾琮行礼后低声回道:“主公,林海失礼了。实在是这份礼物太贵重了!”
话语中带着激动。
贾琮只是笑笑。
又过了片刻,林如海终于完全冷静下来。看了看手中的账簿,他抬头询问贾琮:“主公可是要对盐商做什么文章?”
“哦?”贾琮不置可否,带着求教的语气问林如海,“不知姑父有何想法?”
“主公,林海以为可以把账本交给皇上。一来目前朝中太上皇的实力最为强大,稳稳地压制着皇上。在这种情形下,即便主公想要在朝中发展势力也是力有未逮。而将账本交给皇上能有力地平衡朝中势力,避免一家独大的情况发生。”
贾琮赞同道:“不错,还有呢?”
“这二来嘛,主公将账本交给皇上也能作为晋身之资,方便主公更快地爬上高位发展实力。”
“非常优秀的方案,姑父不愧是宁泰四十五年的探花。”贾琮拍拍手,然后拒绝了,“只是可惜琮不能采纳。”
林如海疑惑了:“主公先前不是赞同吗?为何又拒绝了?”
贾琮笑了笑说:“我赞同是因为姑父的这份方案确实是一份好主意,但拒绝则是因为姑父的方案与我现今的原则相悖。”
“哦?”
贾琮解释道:“琮的规划可以用前明刘青田的一句话概括: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因此琮到辽东后与亲信分散到辽东各地的卫所去。如此一来,在经过一两场仗后我们就能够很快站稳脚跟,然后控制住那些卫所。到时候我们的卫所就可以连成一片,再慢慢渗透并架空辽东都司。到那时,辽东就会成为我的大本营。”
听完贾琮的规划,林如海恍然,突然发现自己的想法竟如此粗糙,倍感愧疚。
见状,贾琮安慰道:“姑父只是临时提出的想法,而侄儿的规划却是几年里与父亲、祖父一同计划的,二者不必放在一起比较。而且姑父也不必灰心,其实姑父的方案也可以同步进行,只是需要进行调整。”
有了贾琮的安慰,林如海脸色好了许多,于是看着贾琮仔细聆听。
贾琮分析道:“首先,我们可以把账本交给皇上,用来平衡朝中势力。但若是我们能够找准时机让太上皇仅仅慢皇上一步得知这个消息呢?”
林如海微微一愣,然后恍然大悟:“你是说......”
“没错,”贾琮点点头,继续道,“到时皇上确实可以发作一番,太上皇多少也会退一步。但同时太上皇的旧党和皇上的新党必然会爆发剧烈冲突从而更好地搅乱朝堂,这样一来我们也好安心发育。”
喘了口气,贾琮看着林如海道:“其次,琮希望这账本由姑父您交上去。”
“我?可是......”
林如海连忙摆手拒绝,但话还没说完就被贾琮打断了:“姑父听琮说完。由姑父上交账本一方面可以作为姑父的晋身之资,到时也能作为琮在朝中的援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账本涉及的官员已经遍布整个扬州官场,姑父上交账本后就是与整个扬州官场为敌,到时皇上就不得不把姑父您调回神京了。”
“最后......”贾琮打算继续往下说,但忽然似乎想到了什么,对林如海嘱咐道,“其中的利害关系叔父最好在奏折中点出来,不然我怕我们这位陛下会看不透言外之意。”
毕竟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永正的手下亲信们没一个聪明人,这让人如何相信永正是个聪明人呢?
贾琮看林如海点头答应了,就继续往下说:“最后,姑父您一会写两本奏折,其中一本是平时的公文,用来迷惑、麻痹所有人;另一本则写账本与我们的谋划。琮也要向父亲书信一封说明此事,届时带着真奏折一同寄出。”
林如海看贾琮如此为自己考虑,感动哭了。他向贾琮行礼道:“主公待臣若此,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报主公之恩!”
贾琮连忙扶起林如海:“姑父这可见外了不是?琮还要姑父多加教导呢!”
随后,林如海便迅速写好了两道奏折,贾琮也写好了给贾赦的信。于是林如海把真奏折并三册账本交给了贾琮,假奏折则是唤来管家林恩,让交由驿站寄出去。
等管家退下后,林如海问贾琮道:“主公接下来有何打算?殿下的那批物资......”
贾琮沉吟片刻,问道:“物资都有什么?”
林如海往书桌下打开一处暗格,取出一本账册递给贾琮。
贾琮结果翻看,林如海在一旁解说:“这批物资其实是当初东宫的积蓄,当时太子殿下把大半的财物拿了出来,总计金五十万两,银百万两。
此外,还有甲胄、兵器、药材等。其中甲胄和兵器足够装备两个千户所,药材林林总总加起来有数十斤。”
介绍完后,林如海略带庆幸道:“幸好当时物资是屯在京外玄真观,否则臣还带不出神京。现在那些东西都藏在姑苏城外蟠香寺佛塔之中,那地方清净,平时无人打扰,便是寺中僧人也不会入内。”
贾琮大吃一惊:“这么多东西你是怎么带回姑苏的?”
他本以为最多就是百万两金银,毕竟再多的话难免会被察觉。然而现在林如海告诉他竟然有这么多东西,若是用马车运的话怕是浩浩荡荡的,别说有心人,哪怕无心人都会被引来。
结果,林如海竟然就这么一声不响地运回了姑苏。要不是永正事后发觉东宫财物少了一大半而大发雷霆的消息传出宫外,估计甄家也猜不到去向。
林如海微微一笑:“臣让敏儿带其他人坐船沿运河南下,自己则是在先荣国旧部的帮助下带着物资从天津卫坐海船一路到了姑苏。臣安排他们先找地方隐蔽起来,臣则借口求子祈福在城外起了蟠香寺,跟随前来的荣国旧部就在寺中定居下来,然后一点点搬运物资。如此搬运了半年,才总算全部进了蟠香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