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高悬。
斑驳处处。
一席青衫的法正像是一位儒者。
却又锋芒毕露。
刘禅吃了一大锅的虎肉,正需要消消食,也要和法正交心,一口答应下来。
提起法正。
刘禅最先想到的是“可惜”,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自作孽”,最后转为“性格缺陷,水火不容”。
法正本是落后刘禅半步。
后者迟缓了些,与其并肩而行。
法正一愣,转而一笑。
相比于愈发垂老的刘备,年纪尚小却又谋略不凡,又兼得“北斗”之名的世子刘禅更值得追随。
可惜。
刘备还在位置上,他还属于刘备的班子。
当初他可是力主将迎接刘备入川,同时当任了联络员,而张松从头到尾都没有见过刘备的。
从入川,再到治蜀,以及定军之策,法正居功至伟,在功劳簿上一举超越诸葛亮担任尚书令。
可不曾想。
刘禅却要带他去荆州。
其中缘由,法正已经明了,他今夜只为和刘禅交流沟通一番,增进情谊。
想了想,法正说道,“殿下,如今汉中战事刚刚结束,蜀中疲累,若再启大战,恐力有不逮。”
“若是王上劝阻云长将军放弃攻伐荆襄,或可免了此行。”
法正还想最后再挣扎一下。
他作为东州派,若是远离川蜀之地,远离核心。
仅仅靠一个李严和吴懿,恐怕还不是诸葛亮的对手。
想当初。
刘备随李严治蜀地,被封为蜀郡太守。
在位期间,法正处理了一大批的“政敌”,“对手”,引来许多人的不满,很快把小报告打到刘备诸葛亮那里。
虽然两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法正十分宽容。
但在汉中大战期间,诸葛亮火速提拔杨洪为蜀郡太守并且很快转正。
这一点被法正看作对他的打压。
实际上。
昨天刘禅和诸葛亮提及此事时,后者也说过这是为了缓和益州人士与法正之间的矛盾,属于给法正擦屁股。
可法正并不领情,隐有记恨。
如今诸葛亮承了刘禅的意思,把杨洪调到汉中,也算是缓和与法正的矛盾,阴差阳错间办了件好事。
刘禅心中如明镜,心中无奈。
这些人怎么总想着益州这一亩三分地啊。
他都怀疑自己那大舅哥有没有好好传达他的意思,把这“天下大糕点”讲给法正、李严他们听。
既然今天夜话,刘禅挑明了,说道,“孝直先生,禅年纪虽小,但随师傅们学习许久,知道一个故事。”
这里的师傅包括了荆州派的卧龙凤雏。
也包括益州里的许靖等。
至于法正,李严等,他们暂时还未进入刘禅的“老师派”。
故事?
法正眉头微皱,只能侧耳倾听。
刘禅继续说道,“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是一只大蚌在河滩上晒太阳,刚刚张开贝壳,被水鸟鹬伸出的长嘴啄其肉,蚌随即收紧贝壳,夹住了鹬的长嘴。”
听到这里,法正面色微变。
他岂能不知这个故事?
鹬蚌相争。
而渔翁得利。
“两者互不相让,最终导致渔翁不费吹灰之力将其一并捕捉。”刘禅就像是给邻家小孩讲故事的大哥哥。
眼神纯净,面容带笑,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法正心中却像是被暴风卷过。
剩下一地狼藉。
法正最开始觉得刘禅是在敲打他,还有些讽刺意味,也算是在教训他。
十二岁孩童的训斥?
法正想想就觉得羞恼。
但后来法正的思绪又变了。
换了想法。
总而言之,聪明人的想法很多,思绪又快,短时间内冒出多个方向不足为奇。
最终都化作刘禅的一句话。
“看来孝直先生的志向太小了。”刘禅微微昂着头,双手背负,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往前走。
“区区一郡之地,一州之地就绊住了你的手脚,迟滞不前,如何能够辅佐父王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法正刚开始有些生气。
想拂袖而走。
但回过神来,又觉得好笑,“拙劣的激将法。”
可。
有些人就喜欢吃激将法。
尤其是性格上有缺陷,或者极为突出的,比如二爷,比如庞统。
心高气傲,有时候和莽撞是类似的。
稍微挑逗一下就会失去理智。
法正亦是如此。
法正与张松是好朋友,两人都认为刘璋成不了气候,关键法正在刘璋手下不得志,只是小官。
而且法正既不受“土著”喜欢,也不受“客籍”爱戴,人缘比较差。
这也是法正在拥护刘备为主后上任后,持续不断打压人的缘故,有种“龙王归来”的意思,会让人感觉很爽。
激将法。
对法正来说,就合适不过。
刘禅没有回头,听脚步就知道法正有跟上来,继续说道,“禅年纪还小,懂得不多,话说的糙了点,孝直先生勿怪。”
法正闻言额头抹过一缕黑线。
刘禅却是不管,接续说道,“天下之大,就像是一块巨大的糕点,现在曹魏占了五份,江东占了三份,仅剩余两份在父王手中。”
“再怎么分,大家也只能分到两份糕点罢了。”
这话。
确实糙了点。
法正心中想到,却不曾想刘禅停了下来转过身来直勾勾的盯着他,吓得这位大谋主心跳漏了一拍。
“殿下。”
法正吐出一口气,有些惊慌。
“孝直先生乃是九天之上的鲲鹏,有经世济国之才,天府之国虽好但仅此一地容不下鲲鹏的遮天之翼。”
刘禅真切无比,看着法正,道,“天下之大,九州之广,那才是孝直先生该施展才华的地方。”
“古有萧何月下追韩信,今禅不才,愿效仿酂侯恳请先生辅佐父王北伐曹魏,克复中原,匡扶汉室!”
“先生可愿否?”
法正心中一动。
他自恃谋略武功,有不输于孔明之智。
这也是他想要和诸葛亮一分高下,争个长短的原因之一。
可刘禅竟然直接将他的地位拔高到了“韩信”的位置上。
虽然他觉得自己更像是张良,陈平这类谋士。
但足以让法正有种“士为知己死”的感觉。
大为感动!
说实话。
法正心底到底怎么想,刘禅并不清楚。
但刘禅觉得法正心中匡扶汉室,克复中原的决心没有多少,更多的还是想换主子得权势的想法。
这不好嘛?
再好不过!
有弱点,就有留给刘禅拿捏的机会。
法正想像外人证明他的能力,智谋,还想获得更多的权势,地位,刘禅都可以满足他,并且帮助他。
刘禅最后再加把火,道,“孝直先生是愿做汉中王的尚书令,还是更希望做天下九州的尚书令?”
两者之间,孰轻孰重。
一目了然。
若是法正无此“野心”,刘禅也不想带他一把。
多少一个法正而已。
他就已经救下庞统,足以平替法孝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