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先生,这秦国的商鞅在第二次变法前,迁都了……”
看到答案后,蓝岳整个的一脸懵!
可以说,这是一个蓝岳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的策略!
随即对着张信说道:“这可真是一件大事!即便是在变法面前,迁都也是一件大事!”
“不!正是因为变法,迁都的意义就更大了!”
即便是现在的蓝岳,被群聊调教的很聪慧,但是毕竟不如张信经验老道。
单单看迁都,自然是一件大事,毕竟是国之中枢所在,任何变化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变法前迁都……未免没有给变法铺路的意思。
然后反过来再想,需要迁都来为变法铺路……
这商鞅变法所受到的阻力该是有多大!
想到这里,张信的心中皆是惊骇!
既惊于迁都的操作,又骇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内容,该是多么的激烈。
光是迁都这一个操作,就已经给蓝岳和张信,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
而后,蓝岳就对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内容,更加的感兴趣了!
“商鞅迁都,是在其新政,也就是第一次变法,推行了十年之后,才进行的!从这儿既可以看出反对迁都的势力有多强大,让大权在握的商鞅,都谋划十年才成功,反过来也可以想象得到,商鞅的第二次变法,得是多么的惊天动地。”
“呵呵!迁都!寡人倒是也没想到,竟然可以以此,来削弱反对势力!真是大开眼界啊!”
卫国国君李康对于商鞅的这一波操作,也是叹为观止!
群聊中的皇帝们,也都是没有想到,可以通过另立新都,来推动变革!
李鸿运见铺垫的差不多了,便继续说道:
“迁都,也不是一件简单事情,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迁都的,新都的选址,也是十分讲究的!”
李鸿运说着,将战国时期地形图也发了一份。而后指了指咸阳城的位置讲述道:
“商鞅新选定的都城位置就是这里!”
“咸阳城,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方依靠着高原,南边和渭河相邻,顺着渭河而下,可以直入黄河,而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又可以直通函谷关。
而函谷关正是秦国东出的门户!
为了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便是咸阳城。”
看着秦国的地形图,群聊中的众人,才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咸阳位置所在的意义!
这咸阳城仿若就是为东出函谷关而生!
蓝岳同样照猫画虎的将秦国的地图,给画了一遍。让张信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新都的作用。
“这……这……”
张信看着秦国的地形图,然后抬头看着蓝岳,一脸的难以置信!
最终颤着问道:“天意否?”
“不管是不是天意!我乾国变法,也是可以效仿秦国这般,另立都城!”
蓝岳同样有些震撼,因为函谷关这样的门户位置,乾国之前刚好也有一个,便是红阳关!
为什么说是之前有?
因为这个弘阳关,现在并不在乾国的手中,而是被郑国夺走并占领了!
“若是想要学着秦国那样,就必须将红阳关给夺回来!不然迁都就是一個笑话。”
蓝岳说完,张信心中又是一颤!
看这样子,蓝岳心中已经打定主意,要效仿秦国迁都。
张信便思考起来迁都之后,会有什么变化:
“若是将都城放在咸阳,这函谷关就万万不能丢失了!不然的话……”
“先生难不成亡了?秦国自商鞅变法而强,只要秦国强大,函谷关就不会有意外!而我们也一样,红阳关丢失,就是因为我乾国弱小,不然,依靠着弘阳关,也不至于被郑国欺负成这个样子!”
张信的提醒,蓝岳也是有过思考,但是他还是没有经受住咸阳都城的诱惑!
简直就是跟君王守国门一般,将自己的国都立在这么靠前的位置,函谷关的军备,想松弛都难!
这个时候,蓝岳又想到了“耕战”二字,这商鞅变法,简直就是将耕战进行到了极致!连把国都放在“前线”这样的事儿都能做出来!
而群聊中李鸿运的讲述也没有停止——
“在咸阳城建好后,第二年便迁都,而在迁都完成后的同一年,商鞅变法真正的好戏上场了!”
群聊中这个时候也没有人打断李鸿运,静等着下文,只见李鸿继续说道:
“第二次的变法内容,第一项便是彻底废除井田制,开放阡陌!”
“井田制,相传是夏朝时期,就实行的土地制度,在夏朝、商朝的时候,实行八家为井,同养公田的制度,这便是井田制的来源,那个时候,井田制下,土地公有的成分会多一点。
到了周朝,井田制发生改变,出现了九夫为井的制度,相当于井田制下,属于私田的部分占得更多!
不过这些不是关键,只要知道周朝时期,井田制下,私有田产占据大多数即可!
真正的要点在于,井田制下土地一律不准买卖,只能够由同姓依照嫡庶的宗法关系去继承。”
“而商鞅的第二次变法,便指向了土地制度!在这个时候,土地买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却并没有一个新的制度,来确定土地买卖的合法性!
于是,商鞅便废除了井田制,彻底实行土地私有制度,也就是秦国承认土地私有,并且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至于开阡陌,就是将那些原本属于国有的土地,也慢慢封赏出去,成为私有田产!可以理解为,将秦王个人的封地,全都变成了私人的田产。”
李鸿运不知道的是,光是这一项策略,就已经将蓝岳和张信雷的不轻。
蓝岳作为聊天群的学生,张信作为一国之相,自然是能够理解李鸿运话语中的意思。
废井田还好,允许土地买卖嘛!这个子啊乾国也是有的!
而后者,开阡陌,就更好理解了!
因为李鸿运已经举了一个例子。
什么叫做将秦王个人的封地,全都变成了私人的田产?
秦王的私人封地都没了,国王以下的那些贵族们的封地,还能保得住?
这样一来,与其说是秦王将自己的封地改没了,还不如说是将下边贵族们的封地,全都收上来!
这样一来,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原本替贵族生产的那些奴隶们该怎么办?
这分明是将这些贵族们的土地分给奴隶啊!
这哪里是改阡陌啊!这就是要废除奴隶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