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庭院设计理念之六露天客厅
房屋功能有—个明显的变化,客厅消失、电视闲置、车里越待越久……这些变化对庭院设计影响深远。
自古以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人们就有互相走访、交流感情的传统习俗,这就是串门。
在古代,邻里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大家经常串门帮助彼此,分享生活点滴。
久而久之,串门也就成为了中国社区生活中一种习以为常的社交方式。
古代时期的串门不仅仅是交换信息和交流感情的方式,它也是一种文化。
而串门的活动场地就是客厅。
从“名分”上讲,客厅自然是用来会客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当人们渐渐有机会住上“大一点”的房子时,客厅就从家里分化出来了。一般来说,人们会把最大的一间房间作为客厅,那是家里利用率最高的一个“公共空间”。九十年代的室内电视剧《我爱我家》就是在一个“客厅”里展开的系列生活故事,就像剧里所呈现的那样,客厅有着它独特的“配置”,一套长沙发、一个茶几、一台电视机等等。有了这么一个地方,朋友过来“串门”倒也方便,在客厅里舒服地坐下,吃个饭聊聊天,俨然如欧洲早年间的“沙龙”。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如今,亲情淡化,人们沟通方式改变,社交圈子扩大,选择多样化,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平台、网络社区、兴趣小组等途径进行交流和互动。更重要的是个人空间和隐私问题,到别人家里,难免会涉及到一些家庭琐事和家长里短,这会让一些人感到不适,不再方便串门。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里来客人的机会变得少了。朋友之间也渐渐形成了默契:随时“登门造访”并不总是合乎礼仪。会客的功能从家里“划拨”出去了——几十年来,大街小巷的咖啡厅、茶馆、饭店与日俱增。两人小聚,喝个咖啡;三五朋友,找个饭馆,总是划得来的。做饭这件事,可以放心交给饭店的大厨,而朋友只顾自己聊天就可以了。客厅就丢了它的一点“本分”,它成了家里人独享的一个地方,一个不再与“客人”交流的世界。
中国式家庭的客厅功能逐渐消逝。
生活总是一点点在变化,生活永远是在慢慢地改变人,这也为人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去定义生活的空间,以及如何让我们在里面更好地互动。
生活就是一个“活的系统”,它每一个细节的变动,都会牵扯更大的、一系列的改变。家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摆渡人”,“生活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生活半径和心理半径都被大大延伸,生活活动范围悄然升级,庭院的客厅设计也相应的变化。
我在设计和打造我的民宿《仙云居》时,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走了弯路。在民宿的1楼和2楼都有客厅,占据了相当的空间,还要配置沙发桌椅,花了些钱。
这几年来,先后来了不少朋友和客人,但是有一个奇怪和普遍的现象,他们都不进客厅。
客人都喜欢坐在我的草棚下喝茶聊天打牌。
或者坐在露天的庭院里晒太阳,或者坐在树荫下乘风。
究其原因,我才明白了以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