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通政司通政使陈大道入殿觐见。”
随着太监的宣入,陈大道正了正衣冠,对一旁的李长庚道:“老夫就先进去了。”
李长庚点点头。
随后目送着陈大道在太监的带领下步入正殿。
陈大道一入正殿后,目不斜视,一丝不苟的开始行礼。
“臣通政司通政使陈大道,拜见万岁!恭问万岁圣安。”
“朕躬安,陈爱卿请起。”
“谢万岁!”陈大道声音比之以往都要嘹亮,哪里还有之前混在人堆里的糊弄样?他缓缓起身,动作一板一眼,起身后目光落于丹陛之前,看似很慢,实则动作利落,怕是一旁看着的礼部尚书孙慎行都不一定能做到这么标准。
“陈爱卿,可知今日之事?”
陈大道说道:“回禀万岁,臣知晓。”
朱由校问道:“户部尚书掌事坐堂出缺,朕令九卿推举能臣,你在推举之列,又蒙他人举荐,你如何看待此事?”
陈大道高声道:“臣不才,蒙诸位重臣看重,实为惭愧!”
朱由校又问:“那陈爱卿对户部之事,如何看待?”
陈大道肃然道:“户部之事,国之财政也!而今面临入不敷出,当开源节流!以慰上意!”
朱由校再问:“如何开源节流?”
陈大道缓声道:“臣以为,当树立节俭之风!以各部为例,当减少不必要之靡费!还当疏通河道,确保运河通畅,让漕运及时抵达……”
“还当肃员,针对户部上下进行核查,清廉者上,无能者下。”
“又如漕之仓场、太仓银库进行吏员考核,革新面貌。同时许以考核,严肃处置。”
“……”
陈大道侃侃而谈,官话之余,也确实对户部有点见解,让朱由校颇为意外。
看来对方在这两日没少准备。
不过任其说多少话,在朱由校看来都不够,所谓开源节流,对方几乎只提了新任官的三把火,什么肃清无能者等泛泛之谈,节流倒是提了几嘴不靠谱的建议,最夸张的是他要求节省军费支出,却闭口不谈怎么个节省法,因为这是真得罪人。
开源更是夸张,直接提辽饷转为固定赋税,由户部支配。
听得一旁的黄嘉善几次都想站起来破口大骂了。
朱由校没有多说什么,神色平静,待其说完,也没有表达什么倾向,只点点头让其转入便殿。
“宣下一个吧。”朱由校道。
殿内其他官员见万岁这般神色,心中不由生起各种想法。
但大体都觉得陈大道估计不行。
第二个为李长庚。
作为户部侍郎,李长庚可以说是最为了解当前户部情况,这是他的优势。
是以李长庚入内,一套流程之后,朱由校问到他时,李长庚都能对答如流。
但是对于户部的见解,仍然无法超凡脱俗,说的话更是毫无实际,竟然提出了均赋税,减轻重要产税区的负担这种几乎是只有弊没有利的看法……
这种老调重弹,差点让朱由校都表情失控,但很快,他明白了对方的策略。
对方就是故意的!这是常用的取才伎俩,用枉顾事实的方案去讨好不明真相的人,衬托自己清廉为公的形象!不过一般都是清流使用,这李长庚浓眉大眼的,不好好正经提意见,也搞哗众取宠这一套?不过再想到李长庚的出身,湖广,嗯他马上理解了。
湖广作为大明的粮产基石,自然会受到统筹大局的朝廷诸多“照顾”,是以李长庚这话说出来后,既可以讨好一下新上位的皇帝,彰显下自己的“公心”,又可以在老家传扬名声。
但可惜,如果真是新即位什么不懂的皇帝没准会高看一眼,但朱由校岂能被糊弄。
心下当即冷笑起来。
反倒是一旁的位列的重臣中不少许以颌首认同!其中竟然还有刘一燝!
不是,半个月前你还赞同杨涟提出的加税奏疏,现在均赋税这种会大幅度降赋税的举措你居然同意?
这是彻底放弃了汪应蛟了?
总之朱由校对李长庚大失所望,此人在后世确实短暂任过户部尚书,不到一个月就卸任了,现在看来,短暂是有原因的。
是以朱由校也懒得听他再扯,待他说完之后,便表情平静的让其转入便殿。
“宣第三位吧。”朱由校说道。
“宣太仆寺卿毕自严入殿觐见!”
很快,一个身影缓缓步入殿内。
“臣,太仆寺卿毕自严,拜见万岁!恭问圣安!”
朱由校好奇的看着毕自严,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度支奏议的作者。
以往上朝,朱由校根本看不清群臣,基本只能看清丹陛下的阁臣和出列的各部尚书。
“免礼平身!毕爱卿!你为人举荐,说你是大才,可胜任户部尚书,有何教朕?”朱由校缓缓问道。
毕自严缓缓起身后,从袖中掏出了一本奏疏,躬身奏道:“臣不敢称才,亦不敢奢望户部重位,但既蒙人抬举,臣唯有以疏才尝为户部出策,臣有策六条,愿呈于万岁!”
说话间,毕自严心中也有点忐忑。
因为他这是昨日受到了周应秋的点拨,要他大胆的将想法付诸于奏疏上。
这其实在追求中庸的官场上,属于是出格行为。
没看到前面的人都是口上说说,没有一个上奏陈见,因为含蓄是官场的规则之一。
不管你多想要这个职位,你嘴上都得否认,要谦虚。
但是周应秋却让他用写成奏疏的方式呈上,严重点的话,他会被指责是为了职位而媚上。
大家都没有准备奏疏,你准备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你就是冲这个职位来的,大家虽然都是冲这个职位来的,但大家起码不会表现的这么明显。
这样做了,那以后大家遇到这种事怎么办?是不是都得撕破伪装争相上奏疏?
争相竟位如果摆在明面上,岂不是很不体面很不道德?
拜托,大家都是高官,都是道德模范,要点体面好吗?你都还不是户部尚书呢,你呈什么奏疏?
过界了懂吗?
“毕爱卿原来是有备而来,很不错。”朱由校露出了笑意,示意魏忠贤呈上来。
他确实让周应秋点一点毕自严,不过到底没有给毕自严开什么后门,只是让对方把自己想法付诸于奏疏之上。
毕自严发挥的好,那自然是好。
但如果发挥不好,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才干,朱由校可能也会踌躇是否该把户部重位给他,他对毕自严有历史滤镜,但提前了这么多年,对方此时的思想未必就是以后的思想。
如果对方此时的思想没有后世的成熟,那朱由校就得考虑考虑是否继续拔苗助长。
不过好在,毕自严好歹确有发挥,尽管从著名的十二条针对扭转户部状况的陈策减为了六条。
但也足以说明对方在这个时期,已经是可堪大任了。
魏忠贤一瘸一拐小心下去,接过奏疏又慢慢回到御前。
却是一旁的众位大臣脸色有些难看。
当过官的人都知道,写奏疏和口述是两个概念,奏疏是须花费巨大心力去写,无论在遣词造句上,还是思路上和口头上的表达都是两回事。
就是准备再充分的口述表达,也远没有上呈奏疏更清晰更郑重。
而且关键的是,以往廷推中,是没有出现过当事人为了上位专门上呈自己看法这种事的!
是以他们也根本没有想过这种事!根本没有准备!
哪想到毕自严还有这路数?
韩爌以目光询问刘一燝。
刘一燝微微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此事,他看向殿中的毕自严,目光多了几丝疑惑。
而毕自严也没有闲着,在万岁阅读奏疏时,也在恭敬的口述自己想法:“臣之六策仅为浅见,望万岁海涵。”
“其一,裁汰冗兵冗役,检查军饷虚冒;”
“其二,复旧制开中法,增加盐引,令商人运粟实边;”
“其三,开发京东水田!京东田亩以旱田为多,种植多以粟麦,当水利营田!”
“其四,当裁汰冗兵冗役!”
“其五,清查天下隐田;”
“其六,兴办军屯,减轻北方边镇粮储压力。”
随后,毕自严便开始针对六策详细讲解利弊。
他所言及六项,多为有旧制可循,是真正开源节流,而且有理有据。
比如开中法。
开中法这条政策,目的是解决北方粮食短缺,简单来说就是鼓励商人运粮北上,然后换取盐引。
但是没有用好,因为太腐败了,外廷的官僚、勋贵乃至太监宦官见有利可图,于是纷纷纷纷奏讨盐引,转卖于盐商。
这种“占窝”行为直接导致开中法作用被严重破坏,后面弘治时期的户部尚书叶淇尝试修改开中法,让商人不要运米了,改用钱吧,大体就是直接用银子换盐引。
结果就直接让太仓银库塞满了银子,然后开中法彻底失去价值,北方粮食储备直接断崖下降,商人们也因为这条改动,纷纷回到南方。
可以说是肥了户部,摧毁了开中法带来的一手好牌。
但瑕不掩瑜,开中法确实是一项对北方粮食短缺有很大帮助的政策,尤其是它并没有强制性,而是以利而导,鼓励商人对北方运粮。
所以复旧制开中法,是真的具备实操空间的,并非泛泛而谈。
又比如清查隐田,这条其实是针对官田,官屯地亩被势家豪族侵占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别说朝廷的田地,就是皇帝自己的皇家庄田都会被人侵占。
是以清查官屯地亩,重新按亩起科入册,是真正对现状的开源。
在殿内,毕自严的声音缓慢传荡。
重臣们都纷纷对毕自严改观。
刘一燝目光更是复杂至极。
毫无疑问,毕自严是提及户部事最为深入、细致的。
在毕自严说完之后,朱由校让其转入便殿候命。
随后宣了最后一位范景文入内。
范景文也不过走个过场,言及户部也和陈大道、李长庚差不多。
待到让范景文也转入便殿候命之后。
众人目光闪缩起来。
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样一个一个召入奏对,其实都不是能否选任的关键。
接下来才是真正戏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