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完金元宝,朱由校问刘侨:“且先说个总数吧,抄没脏银共多少?”
刘侨犹豫了一下,和曹化淳、魏忠贤交换了一下眼神,随后才小心道:“还未完全查处……恐和最后数目有出入。”
“没关系,先说个预计数目吧,字画珠宝就算了,抄没的宅邸、田地、牧地要变卖掉,大致总数是多少?”
刘侨盘算了一下,禀报道:“单是李实一人,便抄出二十万两,倘若算总数,所涉及的犯人宅邸、田地、牧地如果全数变卖,和抄上来的数目相加,约莫六十多万两吧。”
朱由校沉默了一下,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刘侨、曹化淳、魏忠贤俱沉默。
又沉默了一会儿,朱由校道:“就按六十万两算,六十万两其中三成,你们拿,待查抄完毕后,曹化淳由你来分。”
曹化淳、魏忠贤、刘侨纷纷下跪。
“奴婢不敢……”
“臣不敢……”
朱由校却摆摆手道:“没有敢不敢!朕是天子,天子一诺万金,既然说了给三成,那就三成,而且你们不要,你们手底下的人不要么?为朕办事这么久,屁点赏赐没有他们会如何想?朕丢不起那人,就这么说定了。”
“是!多谢万岁!”踌躇一番,三人才敢小心谢恩。
再起身时,三人都难掩兴奋之色。
三成啊,尽管三个人分,好似一人一成,但实际上是不止的。
万岁金口玉言定了了六十万两整,也就是说变卖宅邸、田地、牧场多出的银子,以及后续抄出来的钱也等于是赏赐他们。
六十万两的三成即十八万两,单是此处便是一人六万两,往下分个四万两,自己也能揣怀里两万两,何况预计的查抄收入肯定比这要高。
刘侨盘算时是为了不让自己说的太高难以交差,也为了不让万岁预期太高,特地说了个保守的数目。
而这,仅仅只是为万岁办这件事的酬劳。
以当前的消费水平,普通城中老百姓做工能年入个十二两,十二两的购买力,可以隔三差五满足一家多口人加顿肉。
而两万两的单笔收入,其实相当夸张。
初伺新君,他们是做好了分文不取的投资心态的,哪想到新君会如此大方?
如此一来,都不用使什么肮脏手段去捞钱,便是光明正大为新君办事就能赚到不少的钱。
尤其是新君光明正大的赏赐,意义是不同寻常的。
而相比起曹化淳、魏忠贤,刘侨在兴奋过后就有些惆怅。
因为这笔钱拿的是有代价的,别看万岁此时大方,怕是代价就是要绝了多数的灰产了。
内监可能本就没什么灰产,无所谓,但是锦衣卫偌大个衙门,又掌为万岁办事这么个独一无二的实权,说句难听点,单凭俸禄,是根本撑不住的。
不说仗着这身皮耀武扬威,就是基本的人情世故是不可能少的了。
刘侨惆怅的是自己是否要从此约束起来,如果不约束,会不会引起新君不满?
但无论如何,拿到这么一笔钱,对下面做事的人也算是可观的交差收入,也能更好约束下面人。
做领导,最怕就是没钱赏赐下属,又不让下属搞钱,导致下属离心。
“还有一点,曹化淳。”朱由校忽然说道。
曹化淳连忙躬身以示静听。
“以后御马监施行奏销制度。”
奏销制度是崇祯末年施行的制度,作用是填补户部漏洞,实际上早有雏形,打洪武就有雏形,刚开始是指定期奏报,但实在太过麻烦,又改成了岁报,而且各部门则不统一,部分库房可能会月报、季末报,显得很混乱,直到崇祯末年不得不改了,才正式全面施行。
所谓奏销制度,就是分年末、月末、季末对账,事情随对随销。
前文有说御马监是大明财政的一个缩影,是因为御马监底下各个草场、牧场、马场、皇庄各有小衙门,收上来的粮食、银子是不会全部上交,而是和大明财政一个鸟样,先给自己衙门留一部分,才呈交。
打个比方,也就是御马监每年能上呈二十万两银子,那么就很可能赚的是四十万两银子,各皇庄管事、皇店管事、小衙门都得预留银子在自己那里。
道理也很简单,各衙门运转也是要支出的,每次从京中支取是不现实的,比如草料,在之前草料是外包给百姓,要从各地百姓手上收取草料,以前这个钱是草场小衙门自己出,后面由户部太仓银库先出给御马监,御马监再下发。
也因为自留银,所以产生了空子。
而奏销制,就是弥补这种空子。
“是。”曹化淳应道。
别无它事后,朱由校便摆驾文华殿。
来到文华殿外,远远望去文华门站着不少人。
“先让户部、工部、兵部三位尚书觐见吧。”留下旨意,朱由校率先入了文华殿。
户部、兵部、工部的事情都很急,不急也不会上完这么多道奏疏还请求觐见。
朱由校先到文华殿龙椅上坐好,随后便先看到太监们帮着不知道哪个部的人抬进来一些账簿。
这让朱由校冷笑一声,看来对方上了这么多奏疏也知道自己难搞,今日是做足了准备来了。
那就来吧,看看你们几斤几两。
很快,三位户部、工部、兵部坐堂尚书便入殿行礼。
见到三位老人,朱由校知道今日怕是持久战,自己可不想熬老头,也随口对刘时敏吩咐。
“刘时敏,搬椅子来,都赐座吧。”
“是。”
“多谢万岁隆恩。”
刘时敏指挥小太监搬来了三张椅子,李汝华、王佐、黄嘉善小心坐下。
“王卿,你工部先来吧,觐见所为何事?”朱由校点名道。
王佐连忙起身欲躬身进言,却被朱由校拦住。
“不用起身了,就这么坐着说吧,诸位都是肱骨之重臣,操劳国事,理应有此待遇。”
三人心头一热,其余两人忙起身和王佐一同行礼谢恩。
皇上可以这么说,但是他们可不能真这么做。
是以王佐屁股稍沾椅子,身子仍然前驱做躬身状。
他道:“臣掌工部尚书王佐有言,万岁曾批驳工部所呈修缮三大殿疏,臣下不解,三大殿为大明之门面,为皇家之重所,文华殿窄小,百官朝贺列班不便,万岁初临帝位,当以修缮三大殿,早日入内居之天位为是。”
朱由校温和道:“卿之所想,朕已经知晓。既然卿问之,朕亦有一疑惑欲问王卿。”
王佐连忙道:“万岁请问,臣下知之必言。”
朱由校温声询问道:“泰昌元年八月初三,先帝谕内阁,传起建皇极殿择日兴工,以文华殿窄小,百官朝贺列班不便也……乃以工部所请,发内帑两百万,刻日动工。王卿,可有此事?”
王佐怔了一下,连忙道:“回禀万岁,有此事。”
朱由校笑容依旧,道:“既先帝已发两百万两,何以工部再度以修缮三大殿之名义请帑?”
王佐闻言,只觉万岁声音虽然温和,却已经蕴含冷意,他不敢大意,连忙说道:
“臣上奏疏,三大殿之修缮预算已出,万岁可览!两百万两实不足矣,乃工部商议,再请一千八百万帑,但考虑数额巨大,可以期付。”
朱由校听了笑容更甚了。
加起来就两千万两了!
工部这个报价,和当初报给神庙的一模一样。
神庙直接熄火打消了修缮的念头。
而朱由校知道,这个价格之离谱程度,已经属于逆天的存在了。
因为前世三大殿是由魏忠贤修的,魏忠贤只花了五百九十五万两,而完工结算是六百八十八万两。
而工部报这个价格,显然是在故意忽略了神庙辛辛苦苦一年一年攒出来的木料大头!
这显然还是在孩视他,欺负他即位之初万事不懂。
但前世再不懂也不可能花两千万重建三大殿。
到现在的自己,更不可能了。
“万岁此乃价单,臣恭请万岁一阅。”王佐指了指旁边的一摞本子。
合着那只是报价单,不是账簿?
朱由校懒得看这种离谱报价,这摆明在宰冤种。
朱由校当即看向其他二人。
“户部、兵部对此事有何看法?”
李汝华当即说道:“今年漕运延误,户部无钱,淮北事平,可辽东、淮南又起,边事之急亦未缓,臣以为三大殿之事当缓之。”
兵部尚书黄嘉善也连忙说道:“臣亦是此见。”
王佐脸色当即有些发黑。
辩驳道:“三大殿为国之重器!建成利于万众归心!何以一延再延?”
户部尚书李汝华忍不住说道:“眼下国事艰难!户部更是举足惟艰,花费银子在修建三大殿上,民心何在?”
王佐被噎的无话可说。
朱由校看向王佐:“工部意下如何?”
王佐只好道:“仅唯上意。”
朱由校道:“那就暂缓三大殿,工部还有何事?”
王佐道:“还有一事,光宗贞皇帝陵曰庆陵,在裕陵西南,俗传为景泰洼是也。先是景泰中建为寿宫,英宗复辟,景皇帝葬西山之麓,陵基遂虚。光宗上宾既速,仓促不能择地,乃用此为陵。上意既然已决,当从速修葺,择良辰早搬梓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