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京城以后,朱厚照心情大好。
终于摆脱皇宫的束缚,和那群讨人厌的文官了。
朝堂内的官员们也很高兴,自从弘治皇帝重新现身理政之后,大伙儿恨不得天天抱着皇帝,向弘治皇帝倾诉相思之苦。
人总是在失去之后才能体会拥有时的可贵。
过去皇帝不但对大家推心置腹,对大臣们极其信任,从来不滥用刑罚,也很少惩治官员。
经过十多年的优待之后,大家都觉得习惯了,仿佛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
可是没想到,那个天杀的安化王,居然敢谋害皇上和太子。
不但让皇帝险些身死,还彻底激怒了年轻气盛的太子。
被软禁在皇宫的这些天,大家的日子可太苦了……
不但要天天吃鸿胪寺的冷饭,还得天天担心被厂卫抓走。
精神与肉体的双向折磨下,大家每天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思念弘治皇帝。
因此太子提出要亲自领兵出征之时,有许多官员是真心支持的。
如今终于顺利把这位活阎王给送走了,大家心里无不怀着对弘治皇帝的无限爱意,谨慎地呵护着这位仁慈的皇帝。
仁慈好啊……以前大家还吃饱了撑的,老是劝弘治皇帝,当君主要有君主的威严,不可对百官太过仁慈。
现在想想自己那时候真是贱得慌,皇帝要是不仁慈,难道要像太子那样的酷烈吗?
此时的乾清宫中,已经彻底恢复过来的弘治皇帝,正在如往常一样批阅着奏章。
他最近也感觉朝堂上的氛围变了许多。
大臣们没有像过去那样时刻“劝谏”自己了。
反而经常上疏,说皇帝好不容易大病初愈,一定要保重身体,千万别太累。
这还是过去那一帮无理搅三分的文官吗?
不但如此,包括一向稳重的内阁,现在都是上疏,要求将已经被斩首的太医刘文泰,再下旨诛九族,以震慑天下不轨之人。
还要求重新组织太医院,正好与太子之前与自己说的话一模一样。
并且太子从南京召回来的这个汪直,最近对皇宫内廷的整治可谓狠厉。
别说被查出问题的宦官和锦衣卫了,仅仅是被他怀疑的对象,最后都免不了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更让弘治皇帝奇怪的是,一向小气的苗逵,居然允许汪直在他的眼皮底下如此肆意妄为。
连一向跟宦官不对付的大臣们,对此也毫无意见。
弘治皇帝也问过他们,为什么对汪直这样的血腥手段不闻不问。
别说其他文官了,以骂人为生的言官们,都没有一个人上疏说这样做不合适的。
弘治皇帝却意外地获得了一个让他暖心的回答。
“若非如此,怎能保证陛下的安全?天下之事系于陛下一身,纵有酷烈之举,也是必然之举。”
问了好几个大臣,得到的都是差不多的答案。
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多杀几个人算什么。
这群大臣们都这么爱自己了吗?
起初弘治皇帝对这个答案还有点怀疑,但是上过几次朝之后,他是彻底信了。
这群大臣一个个就像久别重逢的小娘子,终于再次见到自己的丈夫一样。
每天上朝都用一种饱含深情的眼神看着自己,那眼神都快拉丝了。
自己一说话,下面就有人小声啜泣。
一听有人哭,不过就稍微安慰了两句,好家伙,哭的更厉害了,还带起了一片嚎啕大哭之声。
哭的那叫一个凄厉,给弘治皇帝都整懵了。
经过好几天的反复上演,弘治皇帝终于也习惯了大臣们这股突如其来的爱了。
他知道这些天发生了些什么,这群大臣们确实有点无辜,也难怪他们成现在这样。
但是话又说话来了,他们是无辜,但是也没人敢说太子做得不对。
就连又被打屁股又被下狱的李东阳,都夸太子在彼此危局中临危不乱的表现,有太宗文皇帝之风。
当然,到底是不是真心的那也不重要了,反正明面上没有人说太子的坏话。
弘治皇帝也不由得老怀大慰,看来这个成天玩世不恭的儿子,终于长大到能独当一面了。
至于太子领兵出去平叛,皇帝也丝毫不担心,他也跟其他大臣们一样,认为安化王的叛乱不足为惧。
整备军制,是儿子早就说过的事。
何况以儿子如今的表现,不管是在朝政上,还是在临危应对上,几乎挑不出毛病。
军事又是自己儿子从小就喜欢的事,没理由做不好。
就在弘治皇帝正在内心为自己儿子骄傲的时候,忽然就听得外面一个小太监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
“报!!!”
“启禀陛下,征西军的张守岳张总兵发来急报,他说……他说太子跑了!”
弘治皇帝不由得手一抖,刚端起来的奶茶“啪嚓”一声掉地上,摔了个四分五裂。
“你说什么!太子身处军营之中,为什么要跑?难道遇到敌人伏击了吗?”
弘治皇帝这话刚一问出来就察觉到自己问的什么白痴问题。
太子才刚出去几天,这时候离叛乱之地还远着呢。
但是他又细一想,难不成是遇上土木堡之变的情况了?
蒙古人突破了防线,杀进来以后,正好遇见了太子的部队,然后混乱之中,太子跑掉了?
接着弘治皇帝接过了小太监递来的急报,打开一看,心里不由得一松。
缓过来以后又忍不住骂道:“这混小子!就没让朕省心过!”
弘治皇帝一看急报才明白,原来是太子定好了行军路线和一些章程之后,觉得无事可做。
于是打算自己先到庆阳府打个头阵,看看能不能帮着筹措一下军用物资什么的。
…………
“殿下,你怎能抛下大军自己走了呢!”
宽阔的官道上,王守仁骑着马,看向身后被自己拦截下来的太子,连礼都没行,气愤地质问道。
他可是好不容易给自己争取到随军出征的机会。
原本就计划着要大展身手的,进了军营之后,看着太子发下来的士兵手册,还有发给高级军官的治军手册。
给王守仁兴奋得不行,连续好几天,
除了白天行军,每晚都在钻研太子写的这两本手册。
越看越觉得太子深不可测,简直有古名将之风啊!
终于,他琢磨了好几天之后,有了更新的见解,也憋了一肚子问题,想找太子请教一下。
一进大帐他傻眼了,太子没了!
给王守仁急坏了,连忙找到一起出征的张总兵商议。
太子在军营里丢了,这得是多严重的事!
现在安化王叛乱不叛乱的都无关紧要了,太子要是出了事,随军出征这些人里面,从总兵到参将,一个都别想好了。
就在大家记得焦头烂额,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监军太监刘瑾送来了太子的信。
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原来是太子自己决定先去庆阳府了。
但是紧接着再问,大家又再度傻眼了,太子只带了一个锦衣卫百户在身边!
最后经过短暂的商议之后,决定这事还是应该上报朝廷,但是太子也不能不追。
可太子本身就精通骑射,又提前走了一日,一般人恐怕是追不上的。
而追得上的人,都是高级将领,不可能全都丢下部队去追太子了。
最后只能由王守仁这个被太子“捎来”的人去追了。
王守仁的骑术可是在蒙古部落里都得过冠军的。
经过几天几夜的追逐,终于让他在陕西的平阳府之前追到了。
好家伙,太子这速度,幸好自己骑术也不差,要不然再过几天,别说平阳府了,恐怕太子真得到了庆阳府等自己了。
看着王守仁这愤恨的模样,朱厚照却没心没肺地说道:“老王,你这么着急干啥,我不是都说了我先去庆阳府等你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