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宫外“考察”了好几天的朱厚照,终于再次回到了慈庆宫了。
这几天他也不是全呆在瑶台苑了,还真抽空去看了一下前些天让人置办的印刷作坊。
别说,大明的锦衣卫效率的确不低,很快就连人带作坊一块搞定了。
为了防止锦衣卫打着自己的旗号强买强卖,朱厚照还是亲自去了一趟。
还行,去过之后朱厚照还是比较满意的。
只不过问到印刷技术的时候,让他意外的是,他们都说用雕版印刷。
朱厚照也纳闷了,活字印刷不是早就被发明出来了吗?为啥不用活字印刷呢?难道他们都不知道有这项技术?
工头的回答也让朱厚照很意外,大家都知道有活字印刷,甚至印刷作坊里不少人都是刻活字的高手。
但是使用活字印刷的效果并不理想。
首先是材料问题,用泥刻的不容易保存,木刻的印出来又容易高低不平,最好的方式是用铜刻。
但是铜刻的太贵了,古时候写文章可不像后世,三千多个常用字就能应付大部分的文章。
古时候写书很讲究引经据典的,所以各种生僻字都要考虑到,起码要做一两万的活字……为一套!
你一个印刷局,不可能就用这么一套来回刷吧?所以成本太高了,只有那种最顶级的商家才负担地起。
所以造价贵也是一个因素。
大明朝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有那闲工夫升级技术,不如多招几个雕版工人,又简单又便宜。
听到工头前面说的话,朱厚照打算就用雕版的算了,起码要做几十万个的铜版活字,那得花多少钱,报纸本来就是个薄利多销的生意,得卖多少报纸才能收回成本?
但是再一听到后面那一句,就跟踩了朱厚照尾巴一样,气得他跳脚,这话可太特么耳熟了,后世的自己也没少听到。
然后朱厚照突然醒悟了,自己可是来自后世,要有所作为的太子,难道不应该代表广大劳动者的利益,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吗?
要是自己作为一个太子都只知道因循守旧,以后还怎么引领大明的技术革新?
改!马上改!多少钱我朱厚照出了!
就这样,报纸还没印出一份呢,朱厚照先花了2万两银子出去了。
躺在床上的朱厚照想到印刷作坊,就忍不住开始复盘起来。
打自己来到大明朝,已经两个多月了。
而且偏偏是来到了自己不熟悉的弘治时期。
起初他对大明的理解是过去在书上,在别人口中听到的大明。
可随着他在大明呆的时间越来越长,他对大明的了解也逐渐增多。
简单地说大明就是一个两极分化的矛盾王朝。
在民间存在着非常丰富且开放的思想,有各种话本故事,无不体现着百姓对封建思想的厌恶。
在青楼这样真正放纵的地方,士人们的个人主义思想也已经开始浮现,但是官方永远只能是陈旧腐朽的那一套思想。
大明的技术在同时代也可以说是非常先进的,甚至世代传承的匠人们已经发明出了全自动的水力车床。
但同时大明对技术的发展又不是很重视,甚至可以说是荒废的,不但苛待匠人,就连水力车床这样在朱厚照看来领先世界的技术,大明都没有花力气去推广和改进。
大明的经济和财富体量实际上也非常巨大,各地的大地主,各路的商人,大明的权贵们无不是日进斗金,但朝廷和皇帝却穷得叮当响。
随着他对大明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他的目标也渐渐地变得清晰。
最开始他只是想保住命,然后多多地享受当太子的好处。
但是经过这两个多月以来,很快他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大明的娱乐太匮乏了,就算自己是太子,现在也没有手机、电脑可以玩,连个体育赛事都没有,想出去旅游那更是妄想。
那怕是大明最顶级的娱乐场所——青楼,也远远不如后世的夜总会……
所以玩腻了之后的朱厚照,此时重新审视自己要做的事情。
他不想当一个混吃等死的太子,但他也不愿意为朝廷为这些百官去奋斗。
说实话,作为一个后世根正苗红的无产阶级子弟,他心里对这些人是有些排斥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排斥又能怎么办呢?自己现在就是全国第二的特权人物。
并且,彻底消灭这些人也是不现实的,后世的伟人都做不到,他自认也没这个水平。
至于说为大明续命,他认为意义也不大。
王朝是一定有他的命数的,大明就算完全按自己的想法进行了改制,过一百多年不亡,再多几百年也迟早要亡。
没有千年万年不变的封建王朝,也没有真正万岁的皇帝。
忽然,朱厚照想到了伟人那四个字“人民万岁!”
没错!只有人民是永恒的,什么王侯将相,千秋霸业都会随着时间而凋零。
只有生生不息的人民才是永恒的。
想到这,朱厚照仿佛被重新注入了活力,他的脑海里有了新的目标,新的计划。
他不想做一个仅仅是留下点技术就从历史的长河里一闪而过的流星。
他想做一颗种子,一颗能让人民在后世永远受益的种子……
就当是一个小粉丝,对自己偶像的拙劣模仿吧……
在想明白了这些之后,朱厚照又重新思考起来,那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呢?
想了又想,还是得先把报纸办好,只有先革新思想,才能革新制度。
同时也要尽快掌握军队,训练好新军,没有武力保障,那一切的发展都只是为别人做嫁衣。
而至于具体的改革手段,朱厚照想起了前后历代的改革,虽然自己现在有很多优势,但还是得徐徐图之。
比如王安石,直到现在的大明朝,还被钉在耻辱柱上呢。
后世的人们因为某些原因,总认为改革家就是好的,王安石又是个好人,不同意改革的都是顽固分子。
而实际上王安石的改革,并没有惠及任何人,连他自己都没捞到好处。
他的改革不但得罪了百姓,也得罪了官僚,除了皇帝和贪官们实实在在地捞到了银子,谁都没得到好处。
这也是为什么王安石被赵构写进了《奸臣传》,拿来为北宋灭亡背锅的理由。
因为确实谁都不喜欢他,名气又够大,又办砸了大事,拿来背锅正正好。
朱厚照紧接着又想起后世的戊戌变法,那可真是改革失败的好模范。
一说要变法图强,不受外国人欺负,老百姓和不少年轻知识分子都支持。
然后维新派中就有人提出了要抛弃“外族”土地。
什么新疆,西藏、东北、蒙古,都不要了!全卖给外国,不但可以卖得不少银子,还能争取到强国的支持,咱们专心发展汉人自己的土地。
就这样的变法主张谁能支持?没被当街打死都算他们命硬。
好吧,既然大家都不同意,那我们维新派就稍微退一步……
咱们大清跟日本合并吧?人家日本现在发展得多好,咱们两国成立一个联邦国家,让日本的首相做总理大臣,共同管理大清和日本。
我们文化相似,大清的地盘又大,日本的技术又高,这一合并了那还不得天下无敌?
跟日本合邦……谁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