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冢宰之诛心之论,本官自然不敢苟同,而且也从没有说非东南之人就不能赴任东南,只是亓诗教向来与出身东南官员不睦,本官这是为大明稳定担忧!”
“什么与东南官员不睦,你不妨直接说是与你东林党不睦!”
对着黄克缵冷哼一声后,王永光转身朝朱由校躬身答道:“禀陛下,臣以为陛下对于亓诗教的安排甚妥,等他处理完东南士子之乱后,可再安排合适之官员分化亓诗教的权柄即可!”
“禀陛下,亓诗教出任东南总督并不是不可,但南京兵部尚书需另外安排合适的人选担任!”
“方首辅以为,该由何人担任?”
“回陛下,臣以为宣大总督崔景荣较为合适!”
“禀陛下,臣以为不妥,崔景荣虽然有多年镇守边关之履历,但其人却与东南官僚走得很近,臣担心其会偏袒东南士子,甚至可能会干扰亓诗教的施政!”
方从哲等人对较真的毕自严可真是恨得牙痒痒,以前怎么没发现他是这种疯狗的性子。
“非常之时,做非常之事,用非常之人,就继续由亓诗教兼任南京兵部尚书吧,希望他能早日平定东南之乱!”
“是,陛下,臣遵旨!”
八人之中,只有王永光与毕自严两人回答得非常积极。
“另外,南京守备与操江提督也不能一直没有人,这样吧,由平江伯率京营第四团营南下,参与戡乱的同时,顺便整顿下南京卫所!”
“这...陛下,京营南下,是否会进一步激发东南之矛盾?而且,京营目前尚在遴选之中,没有充足的训练,并无战力。”
“禀陛下,京营遴选与训练之事都只是借口,既然陛下要求平江伯率领第四团营南下,那就该是加快遴选。至于训练之事,他们南下并不是去参加作战,完全可以在行军路上与去到南京后再练,并不耽误!”
看着还想再劝的王在晋,朱由校直接阻止了他的下文,“准,吏部尽快给亓诗教出具调任文书,兵部催促孙阁老优先完成组建第四团营,之后在十二月前离京!”
面对皇帝的决断,王在晋不得不同王永光一同答道:“是,陛下,臣遵旨!”
“告诉亓诗教,尽快平息东南士子之乱,争取明年三月之前让东南恢复往日的安宁!”
“是,陛下,臣遵旨!”
“另外,将李长庚调回京城,毕懋良奔赴天津,继续完成未完成的粮草军械调拨之事!”
朱由校必须要加强内阁的竞争力,现在只有方从哲一人长期值守,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失衡。
将李长庚调回京城后,不仅能与方从哲等东南士绅打擂台,还能重新树立起楚党的大旗。
现在楚党只有官应震一个身居高位之人在京,存在感实在太低。
对于李长庚能返回京城,王永光是欢迎的,而方从哲却不大欢迎,但又不能明面上阻止李长庚的回京。
“是,陛下,臣遵旨!”
“好了,士子之乱的事情,就先聊到这吧,朕希望诸位爱卿能够积极配合好亓诗教对东南的平乱,不要背地里搞一些小动作。此次东南之乱,朕除了派遣亓诗教与京营南下,还会派遣锦衣卫与东厂南下,希望诸位好自为之!”
“是,陛下,臣等不敢!”
“都退下吧!”
“是,陛下,臣等告退!”
看着离开时神色各异的几人,朱由校脸色忽明忽暗,不知道他又在琢磨什么。
很快,一封中旨从宫内传到了吏部,那就是由王永光接任吏部尚书,方从哲不再兼任吏部尚书。
与此同时,黄立极升任吏部左侍郎,曹思诚调任吏部右侍郎。
这下,吏部的三位堂官,吏部尚书王永光、吏部左侍郎黄立极与右侍郎曹思诚,都变成了北直隶之人。
三人除了都是北直隶之人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都是历史上的阉党,都与东林党不对付。
虽然顾秉谦在历史上也是阉党,而且王在晋也不受东林党待见,但朱由校登基之后快速清扫了一遍东林党在朝堂中的势力,现在两人还没有机会成为阉党,也就是帝党。
而在他们没有被东林党逼成阉党之前,他们先是出身东南苏州府的官僚士绅,他们的利益出发点,都是维护家族与东南士绅的利益。
而在亓诗教调任东南总督之后,他空下来的刑部右侍郎则由出身湖广布政司的吏部郎中杨一鹏接任。
没错,杨一鹏也是楚党。
之所以如此安排,还是为了加大楚党在朝堂中的势力,为明年张居正平反,以及清算张四维、申时行等迫害张居正之人,打好基础。
张四维代表着边关的晋商,而申时行等人则代表着徽商、淮商与海商,都是被张居正侵犯利益后,遭到他们报复的团体。
同时,这两个团体,也是目前主导大明政局最大的两股势力,也是垄断大明官场与财富之小团体。
慢慢来,一个一个地跟他们清算。
钝刀子割肉,虽然慢,但却能带下更多的肉。
方从哲一行人刚出南台书房后,快速形成了两拨人。
一波是以方从哲为首的东南官僚士绅,一波是以王永光与毕自严两人组成的北方士绅。
八个人,短暂形成了六比二的不均衡态势。
两拨人两种表情,王永光与毕自严的眼神中自然透露着轻松。
而方从哲为首的六人,脸上除了凝重,还是凝重。
亓诗教南下镇压叛乱,他们东南士子将会受到非常严重的损伤。
虽然方从哲是浙党,与苏州、常州及松江府等地出身的官员一直不对付,但面对共同的利益受损时,还是不太舒服的。
尤其是当皇帝撸掉了方从哲的吏部尚书后,他心中对皇帝的怨气就又加深了几分。
对于东南士子掀起的这场叛乱,朱由校还是很保守了。
要不是辽东局势未明,朱由校肯定还会有更严厉的处罚。
这些人不仅只是停留在了嘴上表达对朝廷的不满,甚至掀起了驱赶朝廷命官,已经是赤裸裸的大规模造反了。
虽然士绅是大明社会统治的基石,但现在到处都长满了脓包的大明,尤其是东南这颗最大的毒瘤,这些士绅已经不是什么基石了,而是随时挖垮大明的蛀虫。
都造反了也好,反正大明也没什么良药可治了,大不了学学老朱同志,拉起山头再造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