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带歪了曹营风气

无名井盖

https://img.ppxs5.com/b0/4f/aa2d21c4c1.jpg

首页 >> 三国:我带歪了曹营风气 >> 三国:我带歪了曹营风气最新章节(目录)

第20章:如此狂生,我心甚慰也!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因为荀稷这小子现在就是主攻略这两地而去,他在临丘所做的准备,完全能够应对范县、东阿的许多事。

如此看来,骑兵怕是给少了,还得再加些,他带来的人,可都是猛士。

曹操淡然一笑,点头欣慰道:“志才之言,想来是早已对东郡各地有过了解。”

“东阿、范县、鄄城三地,道路通达、山形易于行军,可以相互运粮以抵御外敌,又背靠巨野泽,取水方便。”

戏志才明白曹操这一番夸赞乃是礼节而已,所以也不去附和。

接着说道:“巨野泽水可以引辟利田,有助于军屯之政。”

“而此政,以目前的局势看,可以惠及至少十年,甚至更久,应当都找不出更好的地策了。”

“何以见得?”曹操嘴角一扬,“志才如何看待军屯?”

戏志才微微直立上身,舒了口气道:“东郡、冀州、青州几地,都还有不奉朝堂之令的贼寇。”

那时候也叫武装割据,各地山民在有人望的勇武之士、大豪杰带领下,割据一地,不听朝堂政令。

主要是不听董贼之令。

于是就成了一郡之地各有头领,彼此争夺,这其中,恐怕也不乏有野心者,想要趁此时机来谋取私利。

“这些贼寇,只归降于有壮志的雄主,同样,也更会相助于推行仁义之地。”

“现在明公军威、仁德皆重,又多次击败黑山贼,甚至能游猎之法分各击破,徐徐俘虏。”

“这样一来,降卒会更多、百姓会更多,依附之人也就多,这些人齐聚境内,如果不能安置,自然就会成灾,灾中如果有人死于饿役,恐成病灾横行,那时候人心再沦丧,根本无法挽回。”

“但若是要安置这些人,需要的粮食又太多,如果一味的给予,的确是仁义之举,但军中粮食所储就不够,还会滋生百姓丧志待粮之患。”

“军屯,会累死很多人,”戏志才就是从山土而来,自然深深明白个中状况,“但是人在耗损的同时,也能看到大量的农田,在数年之内,东郡会变得越发繁华,良田似花簇。”

“这些,只要看在眼里便能让百姓倾心相随。”

“此政,除却当下人心之外,更是长远可行,今年秋收之粮,便可用之于民,明公的今年收成,应当不错吧?”

“哼哼,的确如此……”曹操淡笑了一声,可是面容很快变得略有忧色,“只是,在最早时承诺那些士人家族,资助粮食者,在收成后都会有奖励,恐怕要分不少给他们。”

“人无信不立也。”

信义,是现在绝对不能丢的东西,只有实力具有绝对的压倒性时,信义才会稍加暗淡。

现在则是极其重要,他需要信义之名,来招贤纳士。

“嗯……”戏志才微微低头沉思,眼下自然不能反悔,当分一部分钱粮予各族中人,这里就要少去许多。

不知文若能否分派得过来,若是这样算来,接下来的日子依然还是捉襟见肘。

这就像摊油饼,一个油饼一点油,现在油多了,饼也要摊得多,那自然还是一样,不能有多少结余。

“即便如此,全境应当还是能有数万石粮。”

曹操对此政颇有信心,本身东郡在初春时,就已经广种良田,击退白绕部袭扰,保得了境内安宁。

后来军屯政下,又有十万人应政而农耕,开垦荒田与新田。

“那就好。”

戏志才暗暗点头,道:“在下为明公所想方略,还是以濮阳为守,东郡、济北为本,收治各地流民,以军屯政继续收降贼寇,积攒粮食,收聚人心为主。”

“南以匡亭、封丘为界,防备陈留,同时立足于此,广积民望,静待时机,真正取得整个兖州。”

“到那时,才是略定的第一步。”

戏志才郑重而言,他说的这几个地方,和曹操之前所想不谋而合。

同样一位心中有山河地略的人才,曹操当即就能评价。

这样的人,懂天时、懂人和,而十分重视地利,的确有谋一域的心智。

曹操此刻,真正端详起戏志才来。

粗布灰袍,胡须不算修整好看,但足以见得是刻意修理过。

面庞颇瘦长,两颊可见颧骨纹路,头戴一张包巾束发,朴素至极。

甚至身上的衣袍都还有补丁。

但是,此人的双眸却有一种宁静,对任何事都不动波澜的宁静,仿佛能胜任任何官职,可辖军政治所有事务。

这样的眼神,在背后所藏着的向来都是傲气,同样也是本领。

正因为才能不低,自有傲气,才会对任何事都成竹在胸。

曹操喜欢这样的人,若是唯唯诺诺,没有才思,只能听令行事,那便不值得去耗费心力,重礼以待。

“志才,我请人去拜访时,曾叫人带百匹布、百金为见礼,为何你穿着还是旧衣服?”

戏志才的衣袍都打了补丁,而且针线不细,缝过仍有破洞出,恐怕是他自己缝的。

此人竟然这般省吃俭用吗?那日后倒是可行廉洁之风。

想来文若结交的友人,必然不会是品性恶劣之辈。

志才这般老实诚恳,荀稷真的还打过他?

哼,原来那小子背地里真是个恶霸。

曹操早已看穿了荀稷的伪装,和自己小时一模一样,善察人心,以诈之,而今在荀彧面前他就乖巧儒雅,出了东郡在外,要翻天了。

看他身边都聚着是些什么人,便一目了然。

“呃,”戏志才咂了咂嘴,而后面容一松,挤出笑容拱手道:“明公莫怪。”

“那些钱财、布匹,我都赠予了乡亲邻居了。”

“哦?这是为何?”曹操愣了愣神,因为戏志才的话里,说到了“赠予”两个字,如果是欠人钱则还能理解,赠予就显得太过洒脱了。

他期待戏志才告知缘由。

“以往在家中赋闲,叨扰他们颇多,多得乡亲接济,方才能安然活下,且自学于家中;再者,在下既然决意来辅佐明公,这些钱财便不重要了。”

“若事能成,则衣锦还乡,不缺这百匹布,不缺那百来金。”

“若事不能成,枯骨洒于他乡,亦不需再去挂念,赠这些钱财于乡里,多少还有人记得我戏志才。”

“好,”曹操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心中仿佛有鲜花怒放,如沐春风呀。

如此心性,平静之中带着洒脱,目空当世之局也,当真是山野狂生,他定能辅佐我成大业!

“先生这般潇洒,无愧于荀氏兄弟,如此推崇备至。”

曹操不由得诚心感慨起来。

不料,戏志才忽然脸色僵硬了一下,抬头道:“荀子丰对我推崇备至?在下不信。”

曹操:“……”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