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
“大人,京城到了!”
听到老仆人的呼叫,马车中的袁可立,张开了半眯的眼睛。
历时五个多月,陕西的赈灾以及水利兴修工程,总算告一段落。
完成使命的袁可立,踏上了返京,向崇祯皇帝复命的旅程。
带着复杂的心情,袁可立缓缓掀起了车窗的窗帘。
自打天启年间辞官离开北京城,至今已经是匆匆数年!
看着巍峨的城墙,袁可立的心中,难掩沧桑之感。
只是,当看着城门处拥挤的,进进出出的百姓,袁可立突然感觉到了一股怪异。
在以往,由于坏消息不断,京城的百姓总是来去匆匆,脸上带着惶恐。
然而此时,每一个进入北京城的百姓,脸上无不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们的眼眸中,对未来似乎充满了期待。
京城居然没出乱子?
袁可立很诧异。
通过他的门生故吏,袁可立对京城近来的动态,还是有所了解的。
有的人说,皇帝倒行逆施,重蹈正德皇帝的覆辙,亲自下场经商,而且,还把朝廷百官拖下了水。
也有的人说,皇帝励精图治,打压东林党,整顿京营,振兴工商业,有中兴之姿。
这让袁可立对崇祯皇帝的印象很矛盾。
当然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袁可立打算亲眼看过,再做决断。
“走!随我一起逛逛如今的京城。”
当下,袁可立步下了马车。
在家丁和家仆的护卫下,袁可立缓步走进了京城西城门。
“我们去超市吃沙县小吃吧!”
“我更喜欢吃江南的荷叶蛋。”
“……”
这时,两个身上满是汗味的男子,攀谈着,从袁可立的旁边经过。
袁可立不禁多看了几眼。
顿时就发现了古怪。
从这两人的衣着打扮来看,显然是两个卖力气的苦力伙计。
这样的人,在以往,往往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面黄肌瘦。
但是眼前的这两人,竟是体格健壮,红光满面,一看就是平日里不缺肉食的。
然而,这个年头,别说是卖苦力的,就是地主老财家,也不见得能天天有肉吃啊。
而且,这两个卖苦力的,竟然有余钱,去吃闻名海内的沙县小吃和荷包蛋?
“小哥!请问你们是干什么营生?”
袁可立忍不住好奇,叫住了那两人。
两名壮汉闻声,转过头。
虽然此时袁可立身穿便服,但是那种久居上位的气势,以及身边的仆人家丁,让两人明白,面前的这位老者必定不凡。
“回这位老大人。”
其中一人作揖道。
“我们俩也没什么技艺,就是去西峪村干点力气活。”
嗯,袁可立微微颔首。果然不出所料,这两人是卖苦力的。
“你们的工钱几何?”
一听到这个问题,那个壮汉有点不好意思了,挠着头,支支吾吾:
“嗯……嗯……”
袁可立若有所思:
“工钱很低,是吧?”
那个壮汉点头:
“正是。”
袁可立费解:
“即使如此,你们为何有钱去吃沙县小吃和荷叶蛋?”
说到这个问题,那个壮汉顿时挺直了腰杆:
“我们卖力气的帮工,工钱虽然低,但是一个月也有一两银子。”
“而且每天早上中午还有两顿免费的工作餐。所以,我们的银子也足够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
袁可立惊愕万分。
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京城百姓什么时候都这么富裕了?
那个壮汉有点忐忑的,打量着袁可立:
“老大人,我们可以走了吗?”
袁可立这才反应过来:
“没事了,你们走吧。叨扰了。”
那两个壮汉,再次作揖,快步离开。
这年头,老百姓对上位者,天然怀着畏惧。
能避开,都是尽量选择避开。
袁可立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心中的震惊兀自未散。
一个月一两银子的工钱,已经低的不好意思跟人说了?
京城的劳动力的工钱,已经高到这么离谱了吗?
又是哪个东家,这么阔绰,给帮工这么高工钱,还保持两餐?
这还是他认识的北京城吗?
在他的印象里,卖力气的忙工,一个月能赚五六百文就不错了,而且还都是不包吃那种。
这让袁可立猛然发觉。
现在的京城,和以前的京城,已经大不一样。
意识到这一点,袁可立的双腿,仿佛不再老迈。
他活力十足的,在京城各个角落,逛了起来。
直到夜幕完全降临,袁可立才回到了自己的府邸里。
“皇帝所做,善莫大焉!”
让仆人伺候着洗脚,袁可立还在震惊于今日的所见所闻,由衷感叹。
现今的京城的商业,比起以前,繁华了何止数倍!
“仙师徐浪,真乃我大明之福星啊!”
这时,袁可立更加震惊于徐浪的手段。
包括他袁可立,仙师徐浪给皇帝举荐了一打的贤臣良将,让京城呈现一股清平之象。
商业上更加是,在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的带动下,京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老百姓的收入,衣食住行,皆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以前京城的工坊、店铺招工,那肯定都是不包吃的。
但是在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一日包吃三餐的背景下,其他的工坊不包吃,都已经招不到工人了。
所以此时,京城的工坊、店铺招工,最低限度是包吃一顿中餐,否则,根本就不会有人搭理你。
政治清明,商业繁荣,百姓富足!
这……简直就是盛世之景啊!
再对比一下陕西那边,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接下来,袁可立这一趟返京之旅,也经历了和孙承宗当初一样的震撼过程。
甚至震动更大。
因为经过几个月的发展,如今的京城,更加的繁华。各项工程的进展更大。
一转眼。
时间来到了五月中旬。
在京城周边,各个自耕农的耕地上。
三三五五的聚着一堆堆人。
他们之中,有的是本地的农户,有的是商贸公司派来的统计专员,有的则是司礼监派出来监督太监。
此时,土豆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
那些农户的脸上,一个个同时充满了期待和担忧。
在过去的三个多月里,北方也是持续干旱。
农户们都是自己挑水,一担担的一桶桶的,挑过来浇灌。
所幸,土豆苗并没有像麦苗一样,缺水就枯萎,而是照样长得绿油油的。
但是没死也不代表着,就能够获得丰收啊!
农户们当然希望自己种下的土豆,能够喜获丰收,然而,这个玩意儿,真的有那么高产吗?
签约农户杨喜,此时就是这样的心情。
但是看着杵在田头的监守太监高宇顺,以及农投公司派出的统计专员,杨喜又不敢轻举妄动。
“可以挖了吗?”
抑制不住心中的冲动,杨喜试探的问统计专员。
实际上,此时此刻,包括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派出的统计专员,心中都怀着不确定。
因为统计专员也从来没见过土豆的出产啊。
“好了,开始挖吧。”
是骡子是马,挖出来就知道了。当下统计专员给农户下达了命令。
高宇顺满怀期待的,看着杨喜施为。
现今北方持续大旱,其他地方的庄稼,大部分都欠收。产出最多是平常光景的三成。
这样的情况下,北方几省就别想收上来多少赋税了。国库继续要饿死耗子啊。
如此一来,今年不知道又要闹出多少民变和兵变了!
所以此时,土豆的推广种植能否成功,就显得意义非常重大。
要是成了,把土豆逐步推广到全大明,又何惧旱灾?
但是这要是不成,陛下的大明社稷江山,恐怕要风雨飘摇了。
所以高宇顺的心中,同时带着紧张。
杨喜闻言,立即迫不及待的,挥起了锄头。
“轻点,土豆吃土很浅的。”
统计专员小心提醒。
“晓得。”
这把锄头,还是杨喜租用农投公司的呢,锋利的很。
杨喜轻轻挥舞几下,一颗土豆顿时就被扒了出来。
“啊!”
看着根底下,密密麻麻的,一个个大如拳头的土豆,杨喜不禁惊呼出声。
他万万没想到,自家种出来的土豆,竟然比农投公司里,拿出来示范的土豆个头儿还要大!
“应该是施了磷肥的缘故!丰收啊!肯定是大丰收!”
看着这样的景象,统计专员也是喜出望外。
至于土豆为什么长得这么大个儿这么密,那肯定是磷肥跟得上的缘故啊。
就在三月中旬,磷肥就已经上市。优先供应给公司签约农户。
对于那些已经穷的揭不开锅的农户,徐浪选择了给他们赊账。
等土豆收获了,再折算回来就行了。
这样一来,但凡是公司签约农户,都获得了充足的磷肥供应。
磷肥在市面上,却是卖的不怎么样。
因为外界的人,并不知道,磷肥是个什么玩意儿。
尽管农投公司的销售人员,给劲的宣传,但是相信的人还是寥寥。
大多数的人,还是相信自己的经验,哪能听人忽悠几句,就轻易的买单?
不过徐浪对此,并不是很在意。
本身磷肥的产量就有限,这要是人人都抢着来买,磷肥厂的产量还供应不上呢。
“哈哈哈哈……”
又刨开了一颗土豆,看着根底下密密麻麻的大个儿土豆,杨喜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丰收!大丰收没得跑了!
“哈哈哈哈哈……”
此时此刻,不只是杨喜,但凡是大明皇家农投集团公司的签约农户,其实人人都情不自禁的,发出了开怀的笑声!
田野里,处处都是喜悦的笑声。
看着地底下产出的土豆,农户们知道,自己的好日子来了!
中午时分。
经过一个上午的劳作,初步的统计结果,也出来了。
“亩产二十五石!”
统计专员报出了杨喜田里的亩产情况。
“什么?”
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土豆,杨喜尽管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当听到这个数字,还是难以置信的瞪大了眼睛。
统计专员笑呵呵的,重复说了一遍:
“亩产二十五石!”
“哈哈哈哈……”
杨喜仰天大笑。
减去两成的租子,也就是说,他每亩地还可以剩下来二十石的土豆!
如此的收成,杨喜觉得,自己晚上睡梦都会笑醒!
以往种植小麦,能够有两石的亩产,就已经很好了。
遇上现今这样的旱灾,很有可能就是颗粒无收。
然而现在呢,这个土豆,不仅耐旱,而且还特么的如此的高产!
与此同时,杨喜在苹果树林里养殖的第一批鸭子,也已经养大养肥,即日就可以售卖!
这一顿操作下来,杨喜很清楚,今年自己一家子,肯定是衣食无忧了!
这样的情况,发生在了大多数农投公司签约农户的身上。
七天之后。
皇宫,御书房内。
春收完成,最终的统计数据,被高宇顺送呈到了崇祯皇帝的面前。
“恭喜陛下,此番京城农民春收,为陛下贡献了52万石的赋税!”
闻言,崇祯皇帝直接就坐不住了,霍地站了起来,接过高宇顺的奏章,瞪大了眼睛,急切的望去。
看着那个夸张的数字,崇祯的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
“这其中,不会有什么错漏吧?”
高宇顺脸色郑重:
“奴婢全程都在田地里盯着!”
“奴婢敢用身家性命保证,这一切,绝无差错!”
“哈哈哈哈……”
听到这样的回答,崇祯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大明一年的赋税,才能收上来多少?才四百万两左右啊!
现在推广土豆种植,仅仅京城一地,就贡献了52万石的赋税!(此时的粮价,一石米约等于1.1两银子。且不说土豆没有没那么值钱,在灾荒的年景,粮食比银子有用多了。)
这要是将土豆推广到全大明,那国库直接就富得流油了呀!
大明中兴有望了!
想到这一点,崇祯不顾形象的,哈哈大笑不止。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高宇顺不失时机的,加上了一句。
“推广!土豆必须要继续大力的推广!”
崇祯满怀憧憬。
“下一步,朕要将土豆推广到整个顺天府!”
“陛下英明!”
……
第二天崇祯又亲自去西峪村,拜访了仙师徐浪。
徐浪欣然同意了崇祯皇帝的要求。
“不错!这一次崇祯皇帝竟然没有着急。”
同时,徐浪给崇祯点了一个赞。
历史上的崇祯,不但多疑,而且做任何事总是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