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问鼎

鹅货

https://img.ppxs5.com/fa/7b/b47c1ca7d9.jpg

首页 >> 明末问鼎 >> 明末问鼎最新章节(目录)

第五十二章 达摩克利斯之剑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接下来的十天时间里,最远的夜不收几乎都跑到了边墙附近,可还是没有发现有鞑子进犯的消息,莫不是鞑子们不会来了?

毕竟在鞑子们在冬季犯边还是很少的,一来冬季他们牧马本身就困难,马匹普遍掉膘,影响战斗力。

二来汉地距离秋收也过去很长时间了,农民们大部分的收成都缴纳了秋赋,根本不是做抢劫生意的时机,很可能连本都回不了,大批人马南下,人吃马嚼也不是小数目。

刘俊虽说如此怀疑,但丝毫没有放松对部队的训练。

他已经让人将李勤俭他们打制好的鸟铳、铠甲都列装了部队着手训练。

刘俊没有重新再专门招募火铳手,火铳手在长枪阵外列队,并且还得承受着敌人冲锋的压力在有效射程内击发火铳,需要有更为过硬的心里素质。

因此,刘俊果断从原来长枪兵表现优异者中选出了四十八人进行火铳射击训练,并统统授予了他们预备伍长的称号。

将来再次招募新兵时,他们这些既做过长枪兵,又做过火铳手的人将优先被任命为基层军官。

那些长枪兵经过大半年的校场训练和剿匪磨砺,他们的队列行进、厮杀配合已经相当成熟,彼此都有了一种自然而然的默契。

这段时间,依然是上午练习队列转进、长跑、百米冲刺、蛙跳、俯卧撑、单双杠、提石锁等,下午一半时间训练个人刺杀技艺,一半时间学习,大家都过得充实而紧张。

长枪兵的训练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已经颇有章程了。

刘俊通过对他们的考核将其技艺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

优秀者,每天都有荤腥可吃,每月饷银加二分,晋升时优先考虑,连续九次考核优秀者不论其他直接晋升一级。

良好者,每三天有一荤可吃,每月饷银加一分。

及格者,每天只吃干饭,饷银不变。

不及格者,当次考核结束时重打军棍二十,累计三次不及格,驱逐出战兵队,降为辎重兵,饷银伙食相应递减。

刘俊定下每两个月一次考核,以此激励督促士兵上进,防止懈怠。

至于考核哪些项目,则根据今后战场总结不断予以革新。

当然这是对普通士兵的考核,对军官,相对于个人勇武之外,刘俊更看重他的带兵成果。

所以除了考核个人技艺之外,还考虑所辖士兵的成绩,其中个人技艺占四成,所辖士兵的成绩占六成。

中层军官也按成绩分为四等,庸者下能者上。

至于刘俊的核心军官,升降调用,目前还全凭刘俊一言而决。

目前来看,考核制度大大激励了士兵和军官们的斗志,凭借个人努力改变境遇变得越发明朗可行,因此大家训练时都是不遗余力,刘俊对此颇感满意。

至于火铳手,则是由刘俊亲自训练,这些火铳手见千户大人如此看重,都跟着自豪起来,虽然是第一次接触火铳,也都一丝不苟地按要求训练起来。

火铳不比弓箭,要训练好一个弓箭手,除了弓羽得精良之外,对臂力腰力视力也都有要求。

但火铳手就不一样了,只要视力尚可,悟性尚可,端着火铳一弹一弹反复射击练习就可以了。

刘俊相信神枪手都是靠子弹喂出来的,虽说这样的训练花费颇大,铳管还时有报废,但刘俊也顾不得了。

火铳手们也知道他们每次射出去的都不是铅弹,而是堡里人牙缝里省出来的口粮,因此练习也更加认真。

每个火铳手每天都至少要打完十铳,铳管坏了就立马更换,火药硝土稍有不足,便立即向外购买,刘俊相信整个大明都不见得有像他这样舍得银子训练火铳手的上官。

射击场上,所有火铳手排成六排,两排为一组,其中第一排单膝跪地瞄准,第二排在其后站立瞄准。

第一组射击完后第二组射击,第二组射击时第一组和第三组交换位置,到后方装添火药,第二组射击完后再由第三组射击。

第二组同开始的第一组交换位置,补充弹药,第三组射击完后再由第一组射击。

这样一来间隔的时间大大的缩短了,一定程度上能够形成连绵不绝的火力攻击。

不过目前榆林铺火铳数量太少,还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刘俊只是希望在同鞑子战斗时,不必干站着挨射而已。

“预备!”现在火铳手人数不多,刘俊暂且还采用直接口号指挥的形式。

一声令下,所有鸟铳手便开始倒药、装药、压火、装弹、装火绳等,一系列流程做下来,大家大多都能熟稔自若,刘俊满意地点点头,果真是熟能生巧。

“第一组,点火!”前两排闻言,立马点燃火绳,然后双手拖着鸟铳,将后面的照门、前面的照星与前方五十步外的靶子连成一线。

“射击!”

两排火铳手或站或单膝跪地同时扣动扳机。

“啪啪啪!”远处的靶子纷纷被打得木屑横飞。

第一组打完之后,立马收枪向第三组后面退去,然后继续开始装填火药、铅丸。

“点火!”

“射击!”

第二组闻令又是一通射击,随机收枪又往最后排退去。

连续打了三轮,刘俊发现大家虽没什么明显的问题,可射击速度还是差强人意,最快上手的鸟铳手一分钟也只能射出两发。

鸟铳开火的前期准备工作实在是太繁琐了,即使是用三段式的射击战术,也仅仅是堪堪比上弓箭的射速,要是能制造出隧发枪就好了。

但凡事只能循序渐进,现在就让李勤俭他们造出自生火铳也不现实,必须的配套机床全无,这想法只能是空中楼阁。

看来短期内还是不要指望自己生产隧发枪了,或许什么时候自己可以专门派人去濠镜也就是后世的澳门去碰碰运气。

那里听说有不少的泰西人,想来或许能找到一个懂得制造隧发枪以及配套机床的人才。

不过除了隧发枪之外,刘俊还记得同时期的西方发明了定装火药也大大提高了士兵们射击的速度,将火药和弹丸事先按标准装在一个袋子里,作战的时候直接撕开一股脑倒进去即可,可以节省一些时间。

其实大明很早就有将领这样做过,但也不知是那些将领敝帚自珍,不愿外传,还是其他将领对这节省的十几秒钟不屑一顾,总之就是没有推广开来。

这个很简单,刘俊和李勤俭一说他就懂了,赶紧回去按要求做了一批回来一实验,士兵熟悉之后射击速度果然快了一些,大多数火铳手都能轻松地做到每分钟射击三发了。

之后的日子里,训练仍在有条不紊地紧张进行着,预料中的西虏入寇依然没有消息,这种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挂在头顶的感觉让刘俊烦不胜烦。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