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街是上海老城厢北部一条几百米的东西向小街道,往西连接着新北门正对着的障川路,在中间的岔路口往北,则通向法租界与华界的分界线——法华民国路。
法华民国路在二十年多年前还不是路,而是保护上海百姓数百年如一日的城墙和城壕。
明朝嘉靖年间,倭患日盛,上海县为朝廷钱粮中转之地,屡遭倭祸,官绅士民不堪其扰,遂上书朝廷,望朝廷转念钱粮之难聚,百姓之哀苦,奏请兴建城墙抵御倭寇。
获得朝廷允准后,上海士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吏民竞相资助,共建上海城墙,在官民齐心协力下,不过两月,一座城池便拔地而起,文载:“落成之日,四民欣喜”。
三百多年后,二十多年前,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轰然倒塌,上海城墙之外,洋人都市兴起,其繁华相貌让国人心惭,上国之心早已不复存在。
洋人高卧侧塌,上海城墙护卫作用已失,为商业计,遂开始拆除城墙,兴建道路,交通往来。
因交通便利,昔日的城墙周边民生日盛,日渐繁华,如今此地的景象也为之一变。
当年城墙还在时,墙外的城壕早已干涸,难民、贫民在里面用木头、毛草、竹席搭成简陋的居所,聊蔽风雨,乃是一成片的贫民区。
如今此地物象更新,宽阔的法华民国路隔开两界,隔壁就是洋人邻居,即使是为了国家脸面,也必然是不能让此地像以往一样“邋遢”的。
如今居住在界路华界一侧的人家,纵然不是大富大贵之家,却也能算是小康温饱之户,他们都是有家有业之人,起码不为简单的生计发愁。
人户多,需求便自然而生,米面粮油,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安平街,就有不少这一类的铺子,而其中一间铺子,就挂着“俞家杂货铺”的招牌。
俞季良当年做生意虽然失败了,但起码的眼光还是有的,大生意干不了,开个小店铺的能力却是不缺,俞家杂货铺,就是当年俞季良盘下来的一个铺子。
既名“杂货铺”,那店铺内自然便是杂七杂八的东西,什么都有一点的,需要米面粮油酱醋茶的,能来这里逛逛,需要剪子菜刀缝衣针的,也能在这里买到,雨天卖蓑衣油伞,晴天卖蒲扇绿豆,总之客人需要什么,这里就卖什么。
以前的俞家杂货铺,上午往往只有俞家妈妈看店卖货,来这里买东西的人也不多。
如今稍有变化,除了俞家妈妈,还多了个年轻的帅气小伙,名叫俞庆,据说是俞家的侄子,从重庆来的,要来上海考读大学。
这小个半月,俞家的侄子上午大都会在店铺内帮忙,下午则要给有钱人家的孩子教书上课,安平街相熟的店铺老板们都已经知道,俞家出了个有出息的侄子。
这段日子,纵然往常生意冷清的上午,也常常能看到一些年轻的姑娘来店里逛逛,他们不一定买东西,但总是流连店铺不肯离去,他们总是在店里的东西中挑挑拣拣,目光飘忽不定,似要在这小小的杂货铺内寻摸出点什么宝贝来。
今日的杂货铺内,俞庆手捧一本书,斜靠着柜台后的木板,借着从外面洒落进来的几缕阳光,神情专注地阅读着。
在店铺内卖米粮的地方,两个穿着体面,看着约莫也就十来二十岁的姑娘长久站立,她们小脑袋凑在一起窃窃私语,两人的目光时不时地就要往某位捧着书的人所在方向瞄上几眼。
陈世襄对两人的目光早有查觉,他认识对面的女孩,一位是同街开粮店的人家里的女儿,另一位这些天没见过,应该是那女孩的同学朋友之类。
这几日那位粮店家的小姑娘,在他看店的时候,总是时不时的带些小女孩,在店铺周围流连,今天算是胆大的一天,竟然跑进了店里。
俞家妈妈在店铺内收拾着货品,目光看向店内的两个女孩,她这几日已经渐渐习惯了店铺里的变化,此刻瞧着在自己米柜那里窃窃私语的女孩,不由打趣出声:
“阿珊,怎么你们家里的米没有我家的好吃吗?怎么还到我家来买米来了。”
俞家妈妈眸带笑意,明知故问,这些毛丫头的小心思,哪可能逃过的她的眼睛。不过她对自家这个懂事的侄子喜欢得紧,觉得自家侄子是要读大学的人,是真正的文化人,在亲事这方面是绝对不能马虎的,不能便宜了这些小丫头。
听到俞家妈妈的话,那位阿珊的脸顿时通红起来,一直红到了耳根子,她再待不下去了,一把拉着自己的小伙伴转身就往外跑,连话都不敢应了,她此刻只恨自己太平,不能将脸给埋藏进去。
“阿庆啊,你可是要读大学的人,眼光可得高一点,将来怎么也得找个读大学的女孩……”俞家妈妈移步到陈世襄旁边,嘴里又一次唠叨强调起来。
陈世襄无奈地放下书籍,面对这个太过精明的便宜二婶,他还真不知道如何应对才好。别人家是催婚,可这位二婶,却生怕自己“早恋”。
陈世襄无力说道:“二婶,人家可是客人呢,洋人都说客人就是老天爷,你把老天爷都给说跑了。”
“什么老天爷,就是惦记你这个大学生呢……她家就是卖米的,要不是看她是个小姑娘,我就该怀疑她是不是在悄悄往那米柜里洒米虫了。”
“……”
二婶常年守店,性子倒是有几分泼辣……
“二婶,都要正午了,估计大嫂的饭都好了,要不先回家把饭吃了再来吧。”陈世襄合上自己的书,目光在店外的街道上扫了扫,并没有看到自己等了一上午的目标。
按说这个时间点,俞季良那里应该已经有动静了,怎么还没人来通知这边?
陈世襄心里存着疑惑,但这个时候也只能耐下性子等待,以俞季良对家人在乎的程度,他掉链子的可能比较小。
二婶看了看外面的太阳,也觉着时间差不多了,两人一起上手给店门上门板。
如今没有卷帘门,他们关门时,得先给大门上门板,然后再从另一边的小门出去。
俞家杂货铺距离距离俞家不远,张家弄堂的巷口就在安平街上,两者成直角相交。平日的午饭都是大嫂在家里弄完,然后到了时间俞家妈妈就会回去。
至于怀孕不能做饭……在这个年代是不存在的这个说法的,除非你是有钱人家的太太,不然只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