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逍遥录

我欲归去

https://img.ppxs5.com/ff/e1/7645d55908.jpg

首页 >> 烽火逍遥录 >> 烽火逍遥录最新章节(目录)

第四十二章暂时躲过麻烦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转眼十天过去。

李同的三间黄泥草房在大伙齐心合力下很快建好,只等日头好晒上几日便可入住。

不过房子里空荡荡的,只有两张竹榻床和一扇木门,连窗户都因为没有窗户纸,而任由冷风灌入。

村子里山民可以建房子,也能用毛竹打成竹榻,做扇门更不是难事,甚至打几口箱子,做个桌椅板凳啥的废点时间也不成问题。

锅碗瓢盆他先前买了一些,但是窗户纸、油灯这种他没想到,只能去镇上杂货铺买。

钱也用的差不多只剩下五六块大洋了。

最重要的是米快吃光了。

尽管祥林嫂和贺老大婆娘两人用番薯、洋芋参合在一起,能省一半多米。

可也经不起这帮大肚汉放开肚子造,几天功夫两百斤米很快就没了。

还是十里外九岭下村,贺老大老丈人家那边今年多收了几斗米,李同花了四块大洋问他们换了两百多斤米,才能继续提供饭食。

这天早上,李同找来贺老六。

“贺大哥,我得进城一趟,新房子里还有些东西要买,米也快没了,得去镇子上米店买一些。”

贺老六担心的问道:“钱够吗?要不要我去帮你凑一点。”

“呵呵,你又没钱,去哪里凑?放心吧,钱够的。我给你留三块钱,出去两天就回来。”

“那行,早去早回。”

“还有,我教你的堆肥方法你看着点,让他们去山里多挑点鸟粪、淤泥,以后茶园、稻田要用的多呢。”

“嗯,我盯着呢,还有八叔公天天在地头上,大伙都不敢偷懒。”

“那好,我争取早点回来。”

李同上辈子弄过茶园,为了能多摘明前茶叶,专门研究过茶树催熟方法。

但是他不敢用化肥,毕竟大家都讲究绿色有机,用了化肥很容易让那些尊贵的客户心里膈应。

所以他用的都是有机肥料,说白了就是米田共和尿液。

而且快速制作肥料的方法他也研究过。

这种称作高温堆肥法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采用半坑式堆积场,即先挖一浅坑,深约1米,宽3.5-4米,长视原材料而定。

挖出的碎土堆于坑周围作土埂,坑底挖宽深各约20厘米的十字沟,十字沟沿坑壁而上至坑口,纵向沟太长时可再加几道横向沟。

十字沟铺盖秸杆,坑壁沟填塞秸杆,以利通气。将经水泡1-2小时的切碎秸杆铺沟底,厚约60-70厘米,踩紧,泼石灰水,撒猪粪、人粪尿,再铺以秸杆。

如此层层堆积,秸杆厚度下厚上薄,猪粪、人粪尿厚度下薄上厚,堆至高出坑口60-70厘米时,盖土约3厘米,3-5日后,再盖土10余厘米。

这样的堆肥方法只需要半个月便能制作成利于植物吸收的肥料。

李同这几天在山里又发现一个鸟类聚集的小山坳,这山坳里不仅堆集了很多鸟粪,还有一片三亩多大的淤泥坑,里面夹杂着大量枯叶杂草。

李同大喜过望,当即叫人过来,把这些鸟粪淤泥挑到贺家坳堆肥坑里去。

有了这个肥料坑,李同对茶园更加有信心了。

除了堆肥,李同还派出十来个山民去把周围几座山上的野茶树挖出来,种到茶园里。

他估计二月初便可以把那百十棵野茶树都移植到他的茶园里。

用肥料堆上,这些生命力极强的野茶树几天便可成活。

这年月,人们普遍只用稀释尿液浇灌的茶树。

谁能比得过他精心伺候,用改良肥料催熟的茶园早发芽产茶呢?

况且用了他的肥料,贺家坳那三十多亩水稻今年肯定能产量大增。而且地力肥了,便能种植双季稻,产量又能增加一倍。

到那时,口粮不愁,口袋里又有闲钱的贺家坳,还会受穷吗。

交代好一切,李同便挑着斗箩出发了。

出了贺家坳,转过一道湾,李同便将扁担斗箩都收进储物戒指,空着手上路。

元宵过后,一连几日青天,绍城已经渐渐转暖。

李同轻装上阵,趁着山路无人,运起轻身术兔起鹘落飞速行走。

只不到两个小时,便走了近三十里山路,出了山区,来到外山镇平原地带。

李同放慢了脚步,发现外山镇与上次来时已经大不相同。

一路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不到一会功夫,便遇到好几个摇着拨浪鼓的货郎挑着担子行走在路上,似乎赶往附近村子里去做买卖。

紧走几步,李同追上一个挑着担子进镇的农夫。

问道:“这位大哥,我年前来过外山镇,路上冷冷清清的一个人都没有。怎么现在这么热闹?变化太大了。”

那农夫笑呵呵道:“小倌,你年前能平安走过镇子,那是你运气真的好,逃过一劫。”

“那和这变化有啥关系?”

“你不知道啊,”那农夫压低了声音,却似乎忍不住得意道:“镇上原来的税所,那几个强盗胚税头都被人杀了,所以才这么热闹。”

“大哥,这是怎么说的?”

“原来的这些税头,明面上收税还罢了,其实他们都是新昌来的土匪强盗胚。看到你身上有点钱,就要想办法拦路抢光。所以我们都不敢进出镇子做买卖,我家里菜都烂在地里也不敢过来卖。现在强盗胚听说被一帮子江洋大盗仇家杀光了,税所归了镇公所管,每次只收五文钱摊位费,我当然可以出来卖菜了。”

“原来是这样啊,那江洋大盗倒是做了一件好事。”

“谁说不是呢,我恨不得天天给他烧高香,求菩萨保佑他不要被抓住。”

“那官府有没有说这江洋大盗是啥人?”

“不知道,好像听说也是新昌来的土匪。”

那农夫看看四周,突然神秘的道:“我小舅子的四叔就住在镇里码头边,听他说这江洋大盗哪里是新昌人,其实就是个挑着斗箩的年轻人。听口音不是我们会稽县,就是隔壁山阴县的,多数是山阴人。”

李同心中一惊,忙问道:“那你小舅子的四叔怎么不去报官?还说不定有赏钱拿。”

“哼,报屁个官。这帮强盗胚死了才好。报官就算拿了这缺德赏钱也要遭报应的。”

李同听了暗自点头,看来这伙税吏在外山镇弄的天怒人怨,所以才导致镇民明知道自己可能就是那个凶手,却不愿意向官府告发自己。

其实回忆起来也是,当日坐那条航船的,一路上上下下,最后到终点外山镇码头不过七八个人。

还基本上都是本地镇民。

也就他一个挑着担子,码头上吃了点饭之后离开镇子。

要说有嫌疑的,也就真的只有他了。

好在镇民们对税吏恨之入骨,不愿意去官府告发自己,让自己暂时躲过了一场大大的麻烦。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