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兄弟,你可算醒了,再不醒来,我都要把你拉出被子了!”
一出门,王熙凤的声音当仁不让,第一个冒了出来。
王熙凤到底能主事,什么事情都能第一个顶在前面。
贾环笑道:“那可是不成,叫别人听了,以为我只晓得吃吃睡睡。”
王熙凤道:“哪能喲,如今咱们环兄弟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可是不一样了。”
这年头,有没有功名在身的确不一样。
不过从荣国府里看,就算贾环有了功名,和大脸宝肯定是不能相比的。
…
闲聊之间,贾环跟着王熙凤来到了个大圆桌前。
贾老太太和王夫人已经在桌上坐着了,另外几个姑娘与薛姨妈、薛宝钗也在其中。
让长辈等他一个小辈,按理来说肯定是不合规矩的。
不过老祖宗没说什么,别人自然也不会自讨没趣了。
贾环环顾一桌,却见这一桌的人表情也是各不相同。
贾探春当然是喜笑形与色,那一脸的笑容是根本没有收敛的。
贾环对着贾探春暗地眨了眨眼睛,逗的贾探春连忙收起了目光,只是那嘴角的弧度,当真是遮掩不了。
贾迎春和贾惜春表情也不错,对于她们两个来说,总归也盼着府里多一些好事。
另外李纨带着贾兰也在桌上,瞧见贾环来,这大嫂子连忙站起,又让贾兰招呼。
这些都算是明显比较欢乐,喜庆的。
除了这些,剩下的就有些表情不大好看的了。
比如王夫人和薛姨妈,这一对王家的姐妹,都有些冷淡了。
贾环对于这个倒是挺看的穿的。
一个有关儿子,一个有关未来的女婿,这王家姐妹面色难看,还不是纯粹因为贾宝玉。
只不过...
这王夫人的表情好像实在难看了一点,贾环甚至看到还冷冷的瞥了自己一眼。
“局气!”
心里暗暗评价了一句,贾环发现从本质上说王夫人与赵姨娘可能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是往日里让王夫人“局气”的事情比较少,才让她显得大度一些罢了。
...
“好了,这人来齐了,老祖宗便说上两句。”
开席之前,贾母倒是来了兴致,还说几乎话。
众人一见,自然没有敢动筷子的,纷纷看着老祖宗说话。
“咱们这荣国府,向来是读书为重的,瞅瞅宝玉、环儿、兰儿,眼下都已是读书人了。”
“不过这最争气的还是环小子,这读书不过一月,就能去参加府试去了。”
“这回不管中不中得,总还得为他庆祝庆祝。老太太我今日组了这宴,一是为了环小子,二也是鼓励别个,都好生读书。”
贾宝玉听得脸上红扑扑的。
羞愧啊!
难受啊!
这一同入的学堂,自己还和一个月前没什么区别,贾环却已经能考试去了,被老祖宗把事情放在台面上说,贾宝玉也有些受不住的。
王夫人听得面色就更加难看了。
只是碍于母亲说话,她想反驳也不得。
好在贾母也是点到为止,这说两句,便是坐下不提。
王熙凤看的出场面上有一点点的微妙,忙道:“开席开席,这等了半晌菜都凉了,要是吃坏了,可是罪过。”
贾母听着点了点头,这一桌子人才开始动筷。
...
桌上都的是太太、夫人、小姐、少爷,丫鬟们只能站在一边伺候着。
当然,这一桌子肯定也挤不下这么多人,根据王夫人的安排,除了个别端茶递水的小厮之外,便是只有鸳鸯和金钏在边上候着。
贾环吃的挺投入。
本来这睡了一天,肚子就有些空了,加上这些菜肴的确也不错,便吃的爽快。
投入之下,倒是没注意到金钏今日的表情有些奇怪,尤其是眼里总是无意间瞥见自己,是藏也藏不住的目光。
贾环没注意,王熙凤却看的非常明白。
结合鸳鸯前头才和自己说来的情报,这事情就很明显了。
只是...
这王夫人竟然舍得金钏!
太太的如此打算,还真出乎王熙凤的意料。
本来想着顶多是彩云、彩霞里头出一个,能选到金钏,当真始料未及。
也不知道是不是老祖宗钦点的...
...
王熙凤心里盘算着,嘴上却不停。
调动气氛起来,那是得心应手。
却道:“环兄弟,今日可是好日子,咱们都晓得你读书好,要不能做个诗出来,叫咱们赏赏。”
这话就和未来一大家子吃饭时候,让孩子们有事没事表演一段才艺一样蠢。
不过贾环倒是不在意这些,只笑笑道:“凤姐姐,你这是考考我了。”
王熙凤看贾环不慌不急,心知他是心中有数,只也笑道:“哎,莫说什么考不考的,只是想听听罢了。”
贾环这心里的底气还是有的。
虽然唐宋明的诗句他肯定是不能造的,但明之后的诗句他还是借鉴的
就如龚自珍的“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或是郑板桥有名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都是非常好的诗词。
不过...
念诗嘛,总归还是要分辨场合、情景的,不能上来就硬掰扯。
当下只见贾环站起身,在这夜色将近的环境下,在场中徘徊几步。
忽然仰头望天道: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这一首诗本是黄景仁所做。
黄景仁乃是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四岁而孤,家境清贫,然少年时即有诗名,仿佛是娘胎里带出来的天赋。
不得不说,才华这玩意,还真有点遗传的因素。
这首《绮怀》,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
清新淡雅的情调中,借着“花下吹箫”、“银汉红墙”等句式,展现出极致的诗意。星光点点,寂静中传来花香,如此美妙绝伦的意境,真的让人难以忘怀。
虽不如千古名诗,却也独领风骚。
一诗而出,直叫一群人看着贾环,不由各自发愣,品读这诗中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