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房内,人人心有异动,段言沉默良久,目光逡巡于各重臣之间,最后锁定在兵部尚书王通脸上。
“兵部呢?可曾收到关于契丹的情报?”
“不曾。”王通躬身出列。
段言的脸色顿时阴郁起来,一把卷起案上的表章砸到王通身上,颤抖着指尖对准王通,愤声喊道:“契丹大军动员,兵部竟然一无所知,幽州军是做什么吃的!”
王通见状,赶忙伏地叩首,连连谢罪,而此时裴晨则从椅子上艰难站起,俯身拾起地上的表章,再度开口道:“幽州都督孙贺是由老臣举荐的人,臣,难脱罪责。”
“罢了吧!裴相不必如此。”段言一声怒喝却难消心中烦闷,双目微闭,仰身斜靠在榻上,旋即又抖擞精神,正襟危坐起来。
“为今之计,乔卿,你如何看?”
乔焕之躬身站起,自裴晨手中接过大宣量的陈情表,从头至尾看了好几遍后,才说:“无论如何,目前来看,此事依旧只是渤海国的一面之词,当务之急,还是要确认此事的真实性。”
“臣以为,渤海国远在千里之外,如今遣使来求,终究是要仰仗我朝‘诸国伯长’的身份,无论真假,陛下都要先稳住他们。在此之外,当立即遣使去契丹和渤海,与贾操、卫登沟通,查证此事。”
段言点头称是,于是再问:“若此事为假呢?”
“臣听闻海东之地,渤海并非小国,其以武立基,征发黑水野人为兵,强权统一靺鞨诸部,驱高丽于远东,制新罗于半岛,乃至曾敢侵犯我朝。若此事为假,便是赤裸裸的讹诈,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届时,陛下则不必再理会渤海国使,但同样,也不必当面揭穿此事,既不慰劳,亦不申斥。然须遣使交好高丽、新罗,在登州设立口岸与之通商,收纳两国士人入夏交流。渤海见此,必不敢有异。”
“若此事为真?”
“若此事为真,陛下则以同理加之渤海,与其修好,对于契丹,则须遣使责问,敦而促之。同时,契丹胆敢陈兵于渤海,陛下亦能陈幽州军于我朝东境,使之操演夸示武力,登州水师也应当予以配合。”
乔焕之侃侃而谈,段言也觉得颇有道理,旋即挥手示意各人回归座次,接着问道:“难道就不可与之一战?朕欲在海东建立一所安东都护府。”
“不可!”乔焕之当即断言道:“海东千里之地,如今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契丹、靺鞨、奚、室韦、扶余等等少民杂胡聚集,冲突不断。如今契丹与渤海之间的龃龉,恐怕也是那里的常态,我朝不必反应过激。”
“那些少民,一方面畏惧我中原王朝,一方面却又野性难驯,陛下临之以兵,恐怕只会激化局面,使之糜烂难以遏制。若一招不慎,反有可能使他们尽弃前嫌,视我夏人为公敌,揉捏到一起,共同抵御我朝。”
“四夷摄于我朝兵威,虽不敢造次,却也同样不能宾服,此时设安东都护,难得人心,恐怕只能鲜有进展,徒然靡费军资。”
“我大夏乃天朝上国,万方之伯长,须借儒术化之,以仁爱相统,方是正道。若依此计,臣以为不出二十年,渤海便可去国立州,届时莫说安东都护,就是立一安东将军也不在话下,至于契丹,亦不再是肘腋之疾。”
段言本想彰显上国大帝之威严,以兵马去主持公道,但听乔焕之一说,暗地里算了一笔账后,也觉得这不是趟好买卖,顿时熄了雄心,于是睥睨于房中众人,“诸卿以为如何?”
裴晨并不轻易开口,依旧眉目低垂,王通则拱手拜道:“臣,深以为然。”
鸿胪卿焦甫一般没有机会进入尚书房,与这些人共同议事,此刻正聚精会神地斟酌他们口中的每一个字,见王通应和,裴晨默许,他也答道:“臣亦然。”
张华行至榻便,整理桌上狼藉,段言于是放松下来,问那焦甫:“卿以为该当由谁来出使契丹于渤海两国?”
霎时间焦甫心中大喜,连忙出列跪倒在地朗声答道:“臣请自荐!”
“哦?”段言面色一东,挥了挥手,待张华便向前扶起焦甫后,看着他的脸问道:“可有理由。”
焦甫既不得跪,便躬身拱手:“我朝刚刚克定天下,正该是宣威于四夷之时,即便以仁为本,却也不能失了上国的气度,尤其契丹之事,是近些年的第一桩,更要遣一重臣、能臣以示重视。”
“臣虽当不得什么重臣、能臣,然如今却正忝位于鸿胪卿,合该接下此事,还请陛下赐予节杖,臣,必不负陛下厚爱!”
“好!”段言同样一声大喝,一掌拍在桌案上,但心情却与之前迥异,大喜之下,段言说道:“有你这样豪气的臣子,是大夏的福气,是朕的福气,朕许你节杖,待你功成归来,更要以你为重臣、能臣!”
焦甫顿时也喜出望外,神思激荡。
段言再度问道:“卿既出使契丹,可能再荐一人前往渤海?”
“这……”焦甫于是低头沉思,随后说道:“渤海毕竟先遣使节来我朝告状,无论真假,都应当以怀柔在先。鸿胪寺少卿崔端是接引渤海国使团至邺城的人,于主使大宣量有过不少交往,臣举荐崔端。”
“嗯。”段言闻此,也仰头思索。须臾,乔焕之拱手说道:“不妥,鸿胪寺只一卿、一少卿,两位主官同时出使,难免会有些问题,更何况,既然要安抚渤海,但少卿使渤海,正卿却使契丹,恐生误会啊。”
“乔卿说的有理。”听了乔焕之的话,段言点头称是,随后对众人说道:“但焦卿的思路是对的,这样,朕会依此另择人选。”
房中众人纷纷拜言,口称圣明。
张华见状,于是搬来一叠奏章,放于案上,段言朝众人摆手,“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