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大国工匠

夜雨揽轻风

https://img.ppxs5.com/54/85/159bc86b09.jpg

首页 >> 四合院:大国工匠 >> 四合院:大国工匠最新章节(目录)

第020章 培训试点小组成立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杨为民和陶源一边看,一边点头。

他们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都在轧钢厂工作了多年,尤其是杨为民时间更久,对于厂子的问题和生产运行,也是比较了解的。

现在的轧钢厂,实际上也是有分工的。

但只是按照工种,如锻工、钳工、电工之类的,进行的初略分工。

每个工种需要从事的生产工作,依然比较繁杂,需要的工具比较多。

这就导致了新工人上手慢、需要工具多的问题。

但姜辰按照生产工序进行分工,每个人只需要学习一个或者少量的操作手法,便能投入生产。

这样无疑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快速形成生产力。

这两个问题,是定然能够解决的。

只是多人参与一个产品的生产,会不会混乱,最后真的能够提升生产效率吗?

这一点,两人心里没底。

看完之后,杨为民提出了这个疑问。

姜辰道:“术业有专攻,当一个人将简单的问题重复做的时候,他的熟练度提升就会很快,也不用为其他的事情操心,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效率自然也就起来了。”

作为代表,陶源更关心工人本身:“长期做一个简单的事情,确实能够更熟练。但也会烦躁,也会走神,然后慢慢的失去积极性,开始摸鱼。”

“你说过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具体的方法可以说说吗?”

姜辰点点头:“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把他们的收入和他们的产出挂钩,想要拿搞工资,就要努力的工作,提高产量和质量。”

“这种模式下,工人的等级,只和他生产的合格产品数量有关。我们可以定下标准,通过他们的生产力为他们定级。”

“举个例子,假设就模式下,我们将工人们进行每个工序加工的平均时间计算出来,并将这个生产率作为基准,记为1.”

“那么,旧模式下二级工人的生产率可能为1.2,3级1.5......而新模式下,工人的生产率达到要求更高,比如达到2就是1级工,达到3就是2级工,以此类推......”

“工人们连续两个月的生产率达到更高级别标准,就升级到对应级别。如果连续两个月没有达到当前级别的标准,就会降级。”

“当然,我这里只是举例,具体这个生产率怎么设置合适,就需要人事科根据我们的试点结果来进行核算,以及后续调整。”

“但总体来说,同级工人在新模式下的生产率,要为旧模式下的2倍左右。”

“另外,我们可以将工人的生产数据公布出来,让同类岗位的人员进行横向对比。人都是虚荣的,知廉耻的,快的人需要荣誉,慢的人会羞耻,也能让他们更好的投入工作。”

说这里的时候,姜辰都感觉自己是一个剥削劳动人民的万恶资本家。

陶源严肃的问道:“你的这种模式,会不会改变现有的八级工人制度?”

姜辰摇摇头:“当然不会,这种模式依然是八级工人制,只是将工人评级的标准,改用更加科学的生产率来进行统一的判定,以数据说话。”

八级工人制,是现在的基础,不可动摇。

要是这个模式要改变这个制度,可能在这里就要被毙了,根本没有落地的机会。

陶源思索片刻:“如果这么说的话,在不动摇这一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稍加变通倒也不是不行。”

杨为民问道:“你这个模式一旦实行,工人按照新的标准来进行评级,那么现有的工人恐怕难以接受吧,你准备怎么安排他们?”

他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自然也想好了解决方案:

“其实,也很简单,一厂两制。在新模式铺开的初期,现有高级工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继续现有旧模式下进行生产,还是加入新模式。”

“他们选择继续旧模式这种情况就暂且不说了,如果他们选择介入新模式,那么级别按照现在级别平移,从事工序当中技术含量较高的重要工作。”

“部分技术全面学习能力强的工人,则加入机动组,他们是唯一可以不接受考核的小组。”

“大家都是人,谁都有有事的时候,生病的时候。但新模式下,其中任何一个岗位人员缺失,都会影响后续生产。”

“所以,新模式下当有人因为个人原因不能到岗的时候,就需要机动组的人员顶上。老工人熟悉所有的操作流程,能胜任任何一个岗位,称为机动组成员再合适不过。”

“当然,少量几个有能力有技术,同时管理水平高的高级工人,可以竞聘车间主任,他们最主要的工作,往管理方向发展。”

“就是第一时间发现生产过程中某个环节出现的问题,以免该环节的问题,影响到后续整个车间的生产。”

“至于执着于旧模式的老工人,根据新模式的运行情况,后面慢慢的处理就行,十年八年都行,慢慢来。”

杨为民沉思良久:“一厂两制,我觉得前期应该没有问题。”

“若是新模式大获成功,那就由不得他们了。”

新模式大获成功的话,厂子根本不缺熟练工,他有底气直接处理一些不配合的工人。

陶源道:“那么小姜,关于这个新模式的时间节点,你是怎么规划的?”

姜辰早有计划:“准备时间,不超过一周,主要是人员、试点车间和生产工艺设定。”

“人员我想选择那些完全没有学习过生产工艺的纯新人,他们比较好管理,也能更好的检验这套模式的可行性。”

“试点车间,要按照新模式试点的需求来布置。至于生产工序的设定,我需要七八个靠得住的高级工人。”

“他们除了和我一起对生产工序的分段之外,也负责配合我对新员工进行培训,以及在试点期间对新员工操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这一批高级工人,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两位领导信得过的,嘴严的。满足这两条的情况下,再考虑学习能力和教导能力。”

实际上,这一批人也极有可能是第一批新模式的车间主任,基层管理。

不过这一点姜辰没有说,因为人事方面的事情,他不能插手。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