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是传统陆权国家,拥有全世界陆地面积的17%,以及全世界规模最庞大的常备陆军,仅正规野战军就多达77万人。
亚三被誉为“和平缔造者”,在接下来的20年内,俄罗斯都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所以根本没必要维持如此规模的常备陆军。
无烟火药使用后,俄罗斯军队列装的常规武器即将全面更新换代,这又是一笔巨大的费用。
同时也是一个契机。
更换装备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以俄罗斯的行政效率和工业实力,这个过程10年起步。
乔治希望亚三能认清现实,集中全国之力打造一支精兵。
仅仅把橡团打造成精兵是不够的。
最起码得把规模扩大到整个近卫军,这样既节省军费,又能满足俄罗斯国防的要求。
俄罗斯拥有全世界最具威胁的战略纵深,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将俄罗斯一波推死,所以俄罗斯完全可以只在边境地区部署少量警戒部队,将战斗力最强的近卫军部署在圣彼得堡附近,这样一旦战争爆发,近卫军就可以凭借铁路快速抵达战场。
精兵政策的另一个好处是减少城市隐患。
每年退役的士兵,是俄罗斯的最大隐患。
实行精兵政策,甚至在全国推行职业军人制度,退役的士兵就会大大减少,城市工人的数量也会随之减少,这样一来社会矛盾就会得到极大缓解。
已知农民是沙皇的基本盘。
如果再解决了工人的威胁,乔治都不知道达瓦里希的基本盘在哪里。
有了针对性的布置,橡团的训练工作就可以有序进行。
堑壕战的核心在于阵地的布置,这就对土木作业提出更高要求。
俄罗斯军队没有进行土木作业的习惯,乔治已经在罗夫诺切身感受过挖战壕有多难。
虽然现在没有机械辅助,办法还是有的。
轰——
剧烈的爆炸过后,地上出现一道浅坑,手持铁锹的士兵们欢呼着一拥而上,很快一条简陋的战壕就修筑完毕。
安德烈对乔治的各种奇思妙想习以为常。
瓦西里和德米特目瞪口呆,他们没想到火药还能这么用。
叶罗欣表情无比难看,挖战壕都要用炸药,这特么打一仗要花多少钱?
用炸药炸战壕虽然浪费,可是和真正的作战相比,又是九牛一毛。
乔治设计的弹仓式步枪,采用后端闭锁的旋转后拉式枪机,子弹通过顶部安装,同时弹匣是可以拆卸的,这就大大加快了装弹速度。
栓动步枪强调射速是没有意义的,反而会增加子弹的消耗,对俄罗斯军队原本就极为糟糕的后勤能力来说是雪上加霜。
重机枪更是子弹消耗大户,每分钟射速超过600发,这对于俄罗斯脆弱的军工能力来说简直就是灾难。
这还没算火炮的成本呢,叶罗欣就已经想死了。
“机枪阵地一定要精心布置,无论任何情况下都要注意形成交叉火力,注重对正面的防护,这可以有效降低机枪手被敌方精确射手重点狙击的概率。”乔治突然想起来,还有个最重要的东西没装备呢。
步兵随身三大法宝,步枪、刺刀、手榴弹。
这里就不分进攻手雷和防御手雷了,不管是什么样的,手榴弹一定要有。
手榴弹的结构也很简单,只有弹体和引信,把这个工作交给布列特洛夫,用脚都能完成设计。
对于俄罗斯来说,完成设计是最简单的,如果组织生产是大难题。
乔治再次确定,得有一个炼钢厂,才能满足他的需要。
而且还不能是第一贵女家那种年产量只有一两万吨的小炼钢厂,得产量很高才行。
去年全俄罗斯的钢产量只有可怜的31万吨。
如果乔治的计划得以实施,俄罗斯这点钢产量,不够乔治一个人造的。
好在手榴弹对于材料的要求不高,关键是引信,爆炸部用什么材料都行,外壳甚至可以用木材。
乔治还得给叶卡捷琳娜发电报,督促叶卡捷琳娜尽快解决钢铁厂的问题。
叶卡捷琳娜已经很努力了,她正在欧洲积极寻找要出售的钢铁厂,如果找不到,那就只能从美国定制。
定制的好处是可以得到最先进的技术,但是需要时间。
如果有要出售的钢铁厂,那就可以直接搬到海参崴,哪怕技术落后一些也无所谓,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技术和设备可以逐步提升。
机枪手的培养也是重点问题,橡团一共装备了6挺机枪,其中两挺是从美国购买的加特林,另外4挺是橡树庄园自产的1883。
1883就是约瑟夫主持设计的重机枪,外型和乔治印象中的马克沁有很大不同,其枪管外围的水箱是方的,使用的不是三脚架,而是带轮子的枪架。
方型水箱是因为造不出圆的,只能用方的凑活
轮架是为了更方便的移动,重机枪要频繁转移阵地,这就对机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两挺机枪,是伊戈尔师徒一点一点手搓出来的。
那些不愿意去海参崴的机械工人,继续留在橡树庄园搓机枪,效率极其感人,每月只能搓出来1挺。
上个月总算能搓出来两挺了。
可搓出来的两挺重机枪却没有装备橡团,而是被亚三派人拉走,交给谢厂测试。
这是好事,如果通过测试,谢厂就会组织生产,到时候橡团就能第一时间装备更多机枪。
乔治理想中,重机枪至少要装备到连队一级。
这样一来,包括团部直属火力在内,橡团至少需要40挺重机枪。
乔治忙于训练工作的同时,尼古拉也没闲着。
进入夏季,沙皇和王后又去王后娘家避暑。
圣彼得堡夏天最高温度不超过30度,乔治都不知道圣彼得堡的“暑”,有什么好避的。
尼古拉在国务会议中终于有了发言权,他的第一个提议是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
亚二执政时期,俄罗斯就有人提议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终因实力不足被迫放弃。
击败奥斯曼帝国之后,俄罗斯短时间内没有了对外扩张的动力,是时候将西伯利亚大铁路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