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日不落

道士仗剑行

https://img.ppxs5.com/7e/3c/f6f18f03d3.jpg

首页 >> 美洲日不落 >> 美洲日不落最新章节(目录)

第四百六十九章 非洲三雄上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齐国首都洛川……

(原汉国春和城,后被齐王刘昊改为洛川,取洛阳,河川之意。)

洛川城是一座典型的汉式风格城市,水泥,电线杆,城市主路的奢侈柏油路,以及那些挂着绿色招牌的电报局,无时无刻不在说明,这里就是一座“通俗”汉国城市。

基本设施水平,基本属于大汉本土三流水平,如果放在大汉本土,这里充其量,其实也就是个汉州三线城市的标准。

但就是这样的城市,就已经是非洲顶好的城市了。

非洲的落后,就像是诗人的城市和乡村,乡村的宁静,并不能代替城市中的霓虹灯,吵闹的汽笛声。

洛川城整个城市,按照刘昊制定的计划,未来将是一座集合工业和金融的混合城市,类似欧洲伦敦和巴黎。

其实刘昊也很希望,将自己齐国建立成大汉那样层次分明,各司其职的城市。

但很可惜,不能!!

因为人口和资源的缘故,如果想要尽快证明自己齐王的威望和实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城市上做文章。

而还有什么城市比都城更重要呢??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其实齐王刘昊,并没有多少选择,甚至当他将春和改名洛川,而不是古齐国首都临淄的时候,他就知道,他必须在这里干出点名堂。

如果干不出来,他这辈子所有名望都会付之东流,甚至还会遭人取笑。

初为齐王,刘昊没有感觉到任何做君主的好处,反而处处都是坑,不说威望这个最大的坑,就说当地的经济。

要知道在大汉还管齐国地的时候,这里每年都可以拿到四五千万元的财政补助。

但在齐国建立之后,补助没有了,反而头上还多了一笔债务。

而这笔债务,恰恰就是当初齐成栋允许海外用资源贷款的借债。

刚开始这笔钱还用的好好的,改修路修路,修学校,修医院,但是很快就开始偏离路线。

著名的非洲大动脉铁路就是这個时期搞出来的东西。

要知道这个铁路的总投资可是六点五亿华元。

这么多钱就为了造一个铁路,可见当时东非殖民地的这帮人有多么疯狂。

而为了这个铁路,整个东非铁路硬生生借款二十年,本息合计都超过九个亿了。

而如果按照均摊算,摊到齐国头上的,则有至少三亿华元。

这笔钱哪怕是二十年还钱,每年的还款数字,对于如今大事将启的齐国来说,也是一件巨大的难事。

除了这些以外,刘昊在当地还发现了一个原来都没有注意的问题,那就是当地的“冗员”简直比本土都某些地方还要严重。

甚至有一种“多无可多”的感觉。

细查之后才知道,当初开发非洲搞了太多的兵屯,这些士兵很多都是军官。

普通士兵你可以因为他们军衔低,忽视他们,但是军官不行啊!!

这么多人在当地很快就聚集成群,发展出了势力。

然后也就出现了所谓的“冗员”情况,到了如今,当地一个移民村,甚至有四个村长,三个队长,这还是正职,要是副职,不知道要多到什么程度!!

超编情况,远远超乎了刘昊的想象!!

以至于真的坐上齐王宝座之后,刘昊这段时间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国事艰难,人心复杂,也不知道当初父皇是怎么治理的??”

…………

齐王府,一座早在几年前就已经修建好的府邸。

整体建筑基本呈现汉制风格,甚至按照刘昊当初的要求,外层的很多建筑,没有使用传统的木制结构,而是大面积的实心石柱。

如果再算上其余连接的汉制建筑,再算上那高高的门头,你甚至会有一种“金山饭店”的感觉。

除了这些以外,在正式接管齐国之后,刘昊还在附近修了一个非常大的广播塔,随时接收来自各地的信号。

看似走了“时髦”,但其实在这背后也反应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刘昊对自己的情报很不放心,甚至还专门成了一个名为“鹰卫”的机构来处理整个齐国上下的情报。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刘昊实在太清楚帝国的调查局了。

作为一个藩王,就算没有资格接触到最核心的情报,但是普通情报还是可以看到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对调查局不是那么了解,但最起码心里也已经有了一个数。

但是越有数,心里就越害怕。

是,他是大汉的藩王不错,他也很愿意为大汉效命,但这不意味着,他就愿意被监视。

父皇在还好,可是如果有一天,他的那位大哥掌权,面对可以随时监视他们的诱惑,恐怕再好的人也抵挡不住诱惑。

刘昊试问如果他可以这样,他百分之会这么干!!

“哼,搞什么搞,这么多人,你竟然告诉我暂时裁不掉??”

“你知不知道目前的财政到了什么程度了,你让孤拿什么还那些钱,不削人,就得割肉了!!”

刘昊将一份报告,狠狠的砸在了地上,态度十分坚硬。

而在他对面的齐国财政大臣汪超则是捡起地上的报告,无奈的回答:

“启禀齐王,不是我们不愿意削,是实在削不得啊,这帮人很多都是当初在非洲战场,乃至中东战场的功臣,而且他们还在地方掌握了军权。”

“昔日非洲开拓,可是正儿八经的把开拓权下放,这权一放,再加上他们手中的枪炮,确确实实为非洲开疆拓土无数,可是到了现在,这帮人村连村,镇连镇,想要把他们削回去,难啊!!”

“为何难,在孤看来,一纸号令即可!!”

刘昊有些不服气的看着对面的汪超,在他看来,他是齐王,是朝廷光明正大任命的齐王,这帮人也曾是大汉将士,服从性应该没有问题,只要下道命令,他们不就从了??

汪超苦着一张脸,就差把实话说出来了,最后也只能表示:

“他们原来是汉人,现在变成了齐人,有些人总是不服气的!!”

汪超隐晦的回答,刚开始刘昊还不以为然,但细想之下,这句话不就是在骂他这个齐王没有威望,人家根本不愿意理他吗??

刘昊脸色不断变幻,最后化做了一句:

“账上还有多少钱??”

“总计一千三百五十二万华元。”

“多少??”

“一千三百多万!!”

“啪!!”

刘昊直接一巴掌拍在桌上:

“堂堂齐国,竟然只有这么点钱,你在开什么玩笑,这笔钱连来年借款的利息都顶不住,你想让孤背上一个赖账的名号吗??”

而对面的汪超就差哭出来了:

“齐王,这,今年修建铁路,填进去不少钱,再加上后续其他基建,乃至齐王您前段时间的登基大典,这些可都是要花钱的!!”

“更何况本地官吏这么多,这钱我们还能攒下来,就已经不错了。”

“齐王,微臣实话实话吧,若是明年借不到款,我们,我们真得歇业了!!”

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汪超干脆来了一个“破罐破摔”。

“你,伱们……”

此时的刘昊,恨不得拿枪把这些混蛋全部打死。

“到底还有什么办法,说!!”

刘昊虽然心里有万般怒气,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况,也只能寻求这个原非洲殖民地财政官员的帮助。

虽然他心里已经有了把这个家伙换掉的打算,但最起码在现在,还必须倚仗这群“自视甚高”的混蛋。

汪超拱手:

“齐王若是听在下的,不妨把我齐国境内的非洲铁路拿来出售,我敢保证,只要愿意出售,哪怕现在还没有修好,但总有人愿意花高价买,到时候先出售一两成,试试市场行情。”

“再往后全都卖了,这钱没准还能余个几千上亿,到时候拿着这笔钱在齐国境内搞革新,齐王,大事可成啊!!”

刘昊看着对面兴奋谈论如何“出卖”铁路的汪超,要杀他的心,愈发强烈。

出卖铁路,还是至关重要的非洲大动脉铁路,简直和割肉喂鹰没有什么区别!!

刘昊自问做不出来,也不想做。

但奈何此时债务危机压在身上,只能无奈表示:

“既如此,先卖一点,还债再说!!”

“其余的,日后从长计议!!”

汪超有些不甘,还想再说,却被刘昊一句“孤乏了”终结了话题。

当汪超走后,刘昊转身看向背面的美人飞天图屏风:

“你还打算看到何时??”

已经被任命为内务大臣的曾明快步走了出来,拱手道:

“此人狡猾,恐怕没有和齐王您说真话!!”

“孤当然知道他没有说真话,昔日孤在地方监政的时候,见过他几次,当时他就对财政之事支支吾吾,孤碍于当时还是藩王之身,有些事不好过问,只能任由他们发展。”

“现在看来,当时的放纵,终究成了今日的祸害!!”

“此人,早不留晚不留,哼,等齐国内部稳定,必拿他祭旗!!”

刘昊眼中寒光四射,手不自觉的放在了没有带枪的腰间。

曾明咬咬牙:

“齐王,臣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说!!”

“齐王新任,齐国百姓多为汉人,多数拿帝国护照,就算后来朝廷规定可分帝国,王国护照,一律按汉律查办,但这帮家伙到底还是向汉,而不向齐……”

“若是按照如今这个搞法,他们把持地方权利,还上下勾结,视齐王命令如草芥,齐王就算搞定了债务,又有何用??”

曾明的话,说在了刘昊的心坎。

“齐王,依臣下的意见,齐王当提拔一部分新人,人不需要太多,以免打草惊蛇,另外,齐王也可再提拔一些当地的权臣,如汪超等……”

“齐王不需要给多大权利,只需封以爵位,许他们百年之贵族,到时候齐王一面削权,一面用贵族爵位堵住外面的嘴。”

“然后再将他们和当地其他地方官吏分开,让这些看起来高高在上,其余人就算再怎么要好,也不可能再同心了!!”

“如此,以名利而诱,以名利而毁,就算有聪明人看出来了,又能如何,不消一载,齐王翻掌可控朝局!!”

曾明说到兴奋处直接表示:

“对待地方那些把持军权的地方兵卒,齐王可效仿当初龙武皇帝公士之举,挑十则一二,授予齐国公士,最后齐王再将公士选任改为推举,控制数量。”

“到时候地方势力必然为了这公士之衔,争的头破血流。”

“齐王那时只需命投靠我们的官吏进驻地方,以把柄削权,并以本地弱势为盾,扶弱抗强。”

“这帮人说的好听是大汉将士,其实充其量最好军衔也就是上校,有何用,两年之内,必然瓦解!!”

刘昊越听越起劲,甚至发出了:

“万一有人造反又该如何??”

“造反,齐王高看他们了,世人都说文人造反十年不成,事实上那些普通士兵将士还不是一样,如今他们在非洲个个都是地主,守家立业,齐王,这些年下来,孩子都生了不少,如何有胆抗衡大汉天子之子,太子之弟,名正言顺的齐王您呢!!”

“更何况,不要忘了,虽改地为国,但他们即是齐人又是汉人,我大汉有人造反吗??”

曾明意气风发的看着对面的刘昊,直让对方高兴合不拢嘴,练练发出:

“就依你言,就依你言……”

…………

韩国首都琅琊,一座总人口三十六万的中型城市。

(后世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

之所以叫“琅琊”,而不是其他什么名字,单纯就是因为这个名字好听。

至于要说有什么寓意吧,还真没有,就是因为好听,才取的这个名字。

整个韩国所在的莫桑比克,其实算是当初东非殖民地,最繁华的地方,最起码相比齐国和赵国两个彻头彻尾的蛮荒之地。

韩国最起码还有葡萄牙人当年留下的基础,尤其是那个至今还能用来当做转运贸易港口的莫桑比克岛,如今已改名海华岛的地方。

直到现在每年还可以给韩国上缴最起码四百万华元的利税,虽然因为大陆的发展,这笔钱也在逐年减少,但是好歹还能收个几年。

这笔钱累计起来,也不是个小数目。

除此之外,因为当初东非殖民地大多数还很荒芜,所以也就导致了刚开始的主要开发目标必然手处于沿海,拥有莫桑比克海峡的莫桑比克地区。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当地不受限制的拿到了包括人口,工业在内的大量好处。

其中最明显就是人口,相比于齐国和赵国撑死二百万的人口,当地足有三百多万人,而且人口结构中,有不少人都是从本土过来闯机会的技工,文人,甚至是科学家。

其中光是商人就有几千人,这批人在本地组成商社,一面引进外来货物,赚取利差,一面将本地的农业,矿业,乃至部分工业品卖出去,给当地创造了大量经济活力和工作机会。

甚至因为当地适合种植包括腰果,剑麻,棉花,蔗糖在内的经济作物,又因为靠海和先发优势。

当地的经济发展在整个非洲都属于第一档,而且这里的非洲指的不是指的是东非,而是整个非洲。

莫桑比克殖民地在非洲的发展仅次于英国人的南非,以及法国人部分繁华的北非殖民地。

可以说,韩国这个国家从一诞生,就能到了整个非洲最好的资源。

无论手农业还是矿产,甚至是工业和贸易,韩国都是名列前五的存在。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虽然韩国所在地莫桑比克地区,和周围的其他两个国家一样,都因为那条庞大且密集的非洲大动脉铁路,背上了沉重的负债。

但却因为当地良好的经济发展,以及巨大工农业生产能力,还债这种麻烦事,从一开始就和韩国无缘。

以至于正当齐王和赵王为债务和内部问题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韩王刘雄已经准备在当地重修琅琊城,据说为此准备了超过四千万华元,还不算本地富户的捐赠。

总扩建经费超过七千万华元。

可以这么说,与财大气粗的韩王相比,齐王和赵王就好像是后娘养的一样。

要多凄惨,就有多可怜!!

…………

“齐国那边最近听说还是很热闹嘛,又是封爵又是搞什么公士,要孤说,这种拉拢人心的小手段,二哥也拿到出手!!”

“韩王说的是,只不过韩王,齐国这么搞,咱们上上下下的那些人必定眼馋,这……”

韩国国相魏盛祥说到这里,就没有说下去了。

他的态度其实和外面的人一样,看到齐国分封爵位,也想着自家的韩王会不会也这么干。

毕竟大家移民到非洲这种穷乡僻壤,固然是为了土地和财富,但如果能混个全大汉都承认的贵族爵位,做个海外贵族,那也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啊!!

(大汉帝国规定海外藩国贵族同样可以列入帝国贵族当中,但为了做区分,又封帝国贵族和王国贵族,男爵以下的名额基本就是随便填,但只要到了男爵以上,就得向朝廷报备了)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