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日不落

道士仗剑行

https://img.ppxs5.com/7e/3c/f6f18f03d3.jpg

首页 >> 美洲日不落 >> 美洲日不落最新章节(目录)

第四百五十九章 荣发电器和电力情况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荣发电器商贸城,云中当地最繁华的商业聚集地,汇聚了整个云中市最多的电器商店,以及整个九原最齐全的电器产品。

【后世亚利桑那州凤凰市】

说起这个荣发电器,就不得不提起他的创始人“陈荣发”,此人出生于龙武五年,按照传统文化,其实也才刚刚度过中年人门槛。

按照商场上的规矩来看,三十五岁的年纪,正是锐意进取,年富力强的时候,也是大多数生意人发家的开端,毕竟大多数人发家年龄,其实按照目前大汉商界的平均年龄四十一点三岁来算,三十五岁这个年纪甚至可以用“年轻有为”来形容。

如果再叠加“白手起家”这個最重要的加分项的话,那么陈荣发就不止是年少有为这么简单了,甚至可以算的上当代“大汉梦”最好的广告招牌。

如果在这上面加上移民,孤儿的身份,那么放眼整个大汉,已经找不出第二个人可以和陈荣发竞争了。

最起码云中市本地人看来,陈荣发如果被授予爵位和“帝国勋章”,都是理所应当的,至于没有授予,那就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黑幕,而且所有人都认为的那种。

【大汉帝国每年都会选一部分民间人士,从企业家到文人都有,主要表彰他们对大汉社会的贡献,为此专门设计出了象征帝国荣耀的帝国勋章,这种勋章主要是一朵紫荆花,至于为什么是紫荆花,而不是作为国花的牡丹,还是因为紫荆这个名字要更加符合这些民间人士的底色,紫荆,紫荆,穿越荆棘,荣登紫殿,虽然当时有人说有些过度解释,但经过这些年的演化,已经没有人再说什么了。】

陈荣发就是典型的大汉中坚零五后,从发家时候的罐头买卖到后来成立汽车修理厂,再到现在建立整个九原,乃至周围几个地区最大的电器大卖场,他走的每一步都让人拍案叫绝,哪怕是那些不喜欢他的人,都不得不承认这小子有点本事。

【汉国目前主要是朱道这类元年前或元年内人掌权,一零后和零五后,作为社会中坚力量,至于所谓的一五后后,二零后,目前还处于学习或是工作状态,再小的三零后,目前已经上小学了,甚至上的早的,再过一两年都要小学毕业,升入中学了。】

陈荣发之所以建立电器商贸城,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在七年前看到了当时大汉电器市场的局限性。

在当时,虽然家用电器已经进入一个快速普及的时代,但也有诸多弊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价格”。

因为当时整个大汉最大的电器生产基地在汉州,在金山,而金山又是一个以出口为导向的城市,再加上当时的外贸市场确实足够火爆,也就造成了所谓的“外出内紧”的情况。

所谓外出内紧,其实说白了就是受到海外订单的火爆,外部需求一段时间内远远的盖过了内部需求,从而导致了当时市场上的电器产品主要流向了海外,而不是更加重要的本土市场。

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本土电器全面涨价,再叠加当时大汉遭遇十年一遇的高温天气,电器产品中的电风扇价格,更是上涨到天际。

尤其是在内陆地区,因为交通上的成本,以及运输时间的劣势,导致大会那内陆的很多地方,其实一直处于缺货的状态。

而当时九原恰恰就属于内陆,但是九原有一点是其他地方不能相比的,那就是它距离电器生产基地汉州足够的近,在这样的情况下,九原事实上成为了获取电器资源最快的内陆地区之一。

这就意味着在当时将汉州的电器从九原分销出去,是一个非常有利可图的事情,这一点不止是当时还在搞连锁修理厂的陈荣发看到了,九原,乃至云中当地的很多人都看到了。

只不过当这场“利润狂欢”结束之后,大多数人就像是捡到钱的路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什么也没有留下。

但是陈荣发则不同,从小牢记“风暴过后就是机遇”的他,立马开始了对整个电器市场开始调查研究。

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大汉的电器市场还处于幼儿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再加上当时内阁出台的“基本地区通电法令”,陈荣发立马就判定此时的电器行业正是下手的最好机会。

群雄刚刚进场,甚至还后知后觉,机会还有一大把。

但是当时有一件事困扰了陈荣发很久,那就是借助修理厂的经验,直接办厂购买技术授权,自己生产,还是走原来修理厂推销机油的路线,搞大卖场??

这些都是很严肃的问题,半点也马虎不得!!

最终陈荣发聪明的选择了绕开未来竞争最激烈的电器制造行业,转而成立了一家最初名叫“电器卖场”的综合性店铺。

最开始陈荣发是打算利用这个商店试水,抱着不亏就是赚的心态,但是没想到,这种综合性的电器卖场,在当时的九原几乎可以算是“蝎子拉屎头一份”,甚至在当时的很多人看来,去电器卖场买东西是很荣幸的事情,甚至是值得和朋友做为谈资的。

巨大的业绩,马上让陈荣发意识到了目前帝国市场中“电器红利”有多么丰厚。

作为一个从十七岁就开始创业买罐头冰棍的人来说,商机把握的敏感性是非常大的,在意识到电器商贸中的巨大利益之后,他果断的利用当时月入十万的电器卖场从银行贷款了一百五十万,再加上从其他生意上调配的一百多万,总计二百七十五万,杀进了完全一片无人区的电器综合商贸。

靠着干连锁店的经验,以及充足的资金,乃至第一家打下的口碑,陈荣发和汉州多家电器厂签订了三个月的账期。

也就意味着在拿到货之后,他有三个月的准备时间,而那些被他卖出去的货款,则成为了他现金流周转最大的来源。

靠着这种三个月账期,以及稳定现金流的方式,他做到了当时整个大汉电器市场,最快的开店速度,一个月内开了十四家一千平米以上的超级卖场。

短短一年的时间,曾经的电器卖场,就成了拥有五十七家店,遍布汉国七八个行省的超级连锁电器卖场。

只不过好事来的快,倒霉的也快,在市场化的快速竞争之下,短短两年,已经改名为荣发电器商贸城的大卖场,已经变成了一个只剩下七家卖场的市场失败者。

这就是高速疯狂扩张导致的后果,因为没有约束,所以没有顾及,因为没有顾及,所以有很大的风险,这就是商业的本质,风险和利润永远是相互匹配的。

而在这次失败之后,陈荣发重整旗鼓,彻底改良了原来那种完全依赖供应商的商业模式,改为了代工模式。

也就是说,荣发电器开始真正的做自己的品牌了,而不是原来那种四处都是别的品牌,但是管理不一的情况。

重新完成电器业务整合的荣发电器,这次没有像过去那样盲目的对外扩张,而是选择了最稳妥的“巩固阵地”。

哪怕到了现在,荣发电器已经在整个大汉都出名的情况下,陈荣发依旧坚持所谓的一市一店的商业直营模式,没有选择目前在大汉相对较为红火的加盟模式。

(加盟模式最早起源于金山这座商业气息最浓郁的地方,目前已经成为了大商业中的主流)

有记者询问陈荣发为什么不选择开放加盟,那样光加盟费都能收到爆。

只不过当时的陈荣发一脸严肃的拒绝:

“我是做企业的,我知道,有些事情,我们自己做都不行,还加盟了让别人干,真这么搞,不就是骗,可能别人会这么做,但我的道德不允许我干这样的事情!!”

……………

“目前我们的电力修建在主要城市,乃至百分之八十的次要城市,都已基本建设完毕,原来说的那些电力标准也已经普及……”

“目前唯一还没有完成的就是乡村地区,这部分地区因为道路问题,一直是个很大的麻烦。”

“还有一点就是,电力设施的维护成本,假设城镇地区每年的维护费是十万,那么乡村地区就是二十万到二十五万,基本翻了一倍到一点五倍,尤其是中部地区,考虑到龙卷风的问题,我们基本避开了很多平原地区,这意味着我们的建设成本在加高,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大汉工业部下属电力总局内,正在召开一场有关电力基础设施的会议。

其中讨论的主题就是,电力维护成本以及是否有必要将所有乡村地区地盘纳入到电力系统里来。

主位上的电力总局局长黄衡台在介绍万完目前的情况后开口:

“按照当初制定的计划,乡村地区肯定是要普及电力的,但问题就是目前的维护成本。”

“修简单,但是后续的维护成本,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咱们现在也是如此,当初制定计划的时候,恨不得多找上面要钱,真到了执行的时候,又傻眼了,尤其是像咱们这种执行到一半再进行调整的,我看大汉那么多部门,估计也只有我们了……”

黄衡台语气复杂,坐在他下手位的那些电力总局官员也大多数惭愧的低下了头。

毕竟目前的情况,实际全是他们自己作出来的,包括那些天马行空的电力技术投资,乃至所谓的“大汉电力网”,其实都是他们一时冲动下的产物。

虽然从局部看,这个大汉电力网,放在全世界都是一种先进的电力整合调配模式。

但是放在今天,它就是不折不扣的“吞金巨兽”。

为了整合整好大汉的电力系统,也为了完成一体式的电力建设,到目前为止,所消耗的资金,已经超过了九亿华元,就这还没有完。

按照工业部的计划和财政的审核,真的按照原定计划审核下来,到最后的资金很可能超过十五个亿。

电力设施将成为继道路设施之外,乃至铁路设施之外,耗资最大的基础设施,甚至和道路设施中高速公路计划,堪堪比肩。

而这些都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后续的维护成本。

想要把一道电缆修到山上,虽然有些麻烦,但并非不可以做到,甚至如果山上的路稍微好一点,修的其实并不会比山下慢很多。

但是一旦涉及后续维护,那就是一个大工程了,而且是每年都有,甚至一年还要几次。

这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虽然并没有原来建设的那么多,但是不要忘了,原来是一次性建造的,并不涉及后续成本,但现在则不一样,现在是没有每年都有,虽然不多,但是它频繁啊!!

而且不只是电力如此,其实大汉很多地方,早就出现这样的事情,只不过这些事情,都被庞大的新基建给压制了下来。

但是很多经济学家预估,再过至少二十年,大汉就将正式进入到基础设施维护期。

而这就是大基建之后的必然结果,只要大汉帝国的基建越大,未来维护的费用就越高。

光是一个道路问题,未来每年维护的资金就不低于两个亿,这还是保守估计,如果真的按照市场经济来看,这笔钱很可能超过四个亿,是保守预估的一倍。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未来大汉的经济肯定比现在大很多,但只要一想起庞大的维护费用,是个人都会头大,更何况是电力总局内那些已经遇见未来后果的高层官员。

“诸位,建是肯定是要建的,但请建造之前,一定要考虑成本问题,今天建是爽了,以后可就难了!!”

虽然黄衡台很希望取消对乡村地区的电力建设,但他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毕竟有时候一件事做之前还属于他们可控范围,一旦超出,那就不一定了。

“黄大人,我的看法是涨价,把部分地区的电价涨起来,抵消我们后期的维护费用!!”

就在所有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姓许的年轻官员,主动站出来,说了一句让所有人都为之一震话。

“许文海,你在胡说什么,这电价关乎整个帝国的工业,民生,岂是你上下嘴唇一搭就能搞定。”

“你知不知道咱们这玩意和盐糖基础物资是一样的,就算涨价都是要被限制死的,哪里能说涨就涨,你说的轻松了,到时候提出来办不了,我们电力局的威信何在,以后还能干什么??”

许文海刚刚说完没有多久,一位中年官员就紧跟着训斥。

而对面的许文海则是两手一摊:

“我又没有说要全面涨价,而是部分涨价,全面涨价的后果,我比你搞清楚,成大人!!”

怼完之后,许文海立马回过头对黄衡台建议:

“我建议把电价从目前的按度数收费,改为阶梯收费。”

“比如一户人家用了五百度电以内,我们就按基础来收,如果超过五百度,咱们就增加百分之五,更往上,咱们越是递增。”

“只要按照这个方法来,我敢肯定,电力收上来的钱,绝对要比高速公路未来的过路费还要高,甚至在两倍,乃至五倍以上!!”

只不过让许文海惊讶的是,当他提出阶梯收费标准后,场上则是一边倒的反对,其中最大的理由就是“工业”。

毕竟就像某位官员说的那样:

“工业制造企业根本无法负担如此重的电价,如果真按照这个阶梯电价来,那么最终只有一个结果,商品涨价,外加通货膨胀,所谓增收,到时候就不只是增收那么简单,而是帝国经济灾难的开始!!”

一个小小的电价,看似简单,但其实涉及到大汉帝国根本核心的经济问题。

这就是“电气化”为什么在历史中常被提及的主要原因,因为电力的出现,根本性的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只不过生产方式越先进,所产生的连带效应也越大!!

这也是为什么前几任局长都想想提价,但最终却没有提起来的主要原因所在。

这场会议终究以“毫无建树”而结束,许文海的阶梯收费根本就没有任何人理会。

毕竟谁也不想承担扰乱帝国经济的后果。

而在这场会议过后,自觉内部解决无望的许文海,写下了一篇论电力阶梯价格的奏折,送进了皇宫。

…………

“电力可分民,工,二类,居民按百分之五到十增长,工业则按同行业等比例放大,若是超了,同样要增收起阶梯费用。”

“至于所谓居民阶梯电价过高,帝国何有一月数千度电度的居民,又何有同行业两倍三倍的企业!!”

“所谓电高,不过是靡费罢了,更有偷电盗电之嫌……”

“故而若想解决电力日后维护问题,阶梯电价,却是唯一可行办法!!”

刘鹏看着手中奏折,将其甩给了对面的刘宇。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