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日不落

道士仗剑行

https://img.ppxs5.com/7e/3c/f6f18f03d3.jpg

首页 >> 美洲日不落 >> 美洲日不落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百三十八章 教育与医疗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当蔡重海下来后,上去的不是别人,正是已经在教育部工作了几十年,先后历经胡均订,乃至朱道两任内阁几十年的周锡。

说起周锡,其实他算是如今汉国内阁官员的“铁钉子户”,要是一般的官员,基本上干十年八年,基本就到头了,而他能够干三十年,一直熬到现在,几乎可以用奇迹来形容,而这些都是其他人所办不到的。

就像有一次刘鹏接见这位已经头发白,从西京大学第二任校长干到官场的周锡的时候,曾经开玩笑似的说过一句: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别人都是喊喊口号,捞点好处,你是真的在干啊,争取再干五十年,干到新朝!!”

而周锡的回答也很干脆,直接就是一句:

“五十年后,若还是陛下,臣便干!!”

也是因为这句话,周锡也成为首个还没有退休,就被封为伯爵的文臣。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他上去的时候,掌声甚至比蔡重海刚刚上去的时候,还要大。

“老朽今年六十九岁了,用传统的计年法,虚岁七十了,我这个岁数,在如今的大汉朝,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哎,人老了,容易记错,我到今天还记得陛下当初办帝国大学所说的一句话。”

【汉国因为建国早,官员普遍年龄不高,七十算是顶高了,除了那些开国功臣。】

“网天下之英才,结守善向上,强国富民之果!!”

“一晃眼,大汉都四十年了,四十年春秋转头过,白了多少青丝少年华发,我啊,老了,干不动了!!”

“这估计是我此生参加过的,最后一次内阁最高会议了,这份报告,就是我为官三十载,在校育人五载的成绩单,人都说老人容易回忆,我啊,不回忆,只向前,只看远方——”

周锡简短的发言,引起的“轰鸣”好似鞭炮如海,在人的耳边不断炸开。

而在开场白结束后,周锡中气十足的说:

“龙武三十九年,我国在校大学生突破十四万人,这个数字是同期英国和法国的两倍,平均每五百人就有一个是在校大学生,而这还只是统计了本土的数据,如果加上我们在海外的近六万名大学生,我们的大学生数量将会达到二十万人,这個数字,实际已经是比英国和法国两国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了。”

【这个时期世界通用的精英教育,考大学的标准比后世高多了,基本出来就是人才。】

“这个数字,其实还不算准确,因为还没有把过去那些年毕业,乃至往后考上的人算进去,如果单纯的把那些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人口算上,我们的大学教育实际已经为我国培养了超过百万人的人才,这些人才分布在各行各业,正是有他们的存在,整个大汉帝国才能够繁荣兴旺!!”

【汉国历届大学生总数大概和总人口的比例大概是一百比一,这个数字是包括海外大学生的。】

“啪啪啪!!”

周锡说完后,不断的喘着粗气,台下的掌声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接连冒了出来,最后又汇聚成一团。

台下的齐成栋在听到“百万”“二十万”这两个数字的时候,微微皱眉,作为一个贯通中西的文臣,也是一个十足的经济学家,他其实对于数字的敏感性要超过很多人,在听到这些数字后。

他第一个念头是以后越来越多,该怎么安置,要知道哪怕是科举制其实也是一种“筛选机制”,所谓的大汉科举,其实从一开始就筛选了不少人下去。

其中光是大学学历报名的资格,就天然筛选下去不少人,再就是各个部门的专考,尤其是考技术性官僚,又一次筛掉了不少人。

【汉国科举,其实是有专考的,只不过每年名额有限,一般都是给那些大学能拿到奖学金的理科精英的,毕竟现在和原来不一样,工业时代,单靠文科,做官可以,做事不行,文理合一才是正道。】

除了这些以外,光是正考中的“国论”又筛选下去一波人,你要是完全是个普通人,让你评价欧洲各国的实力,依靠书本上学来的知识,你还可以胡侃一下,但是一旦把各国国情实力列举出来,这就不是你能干的,所以在汉国,一直有将国论嘲讽为“勋贵后门”的声音。

毕竟还有谁比这帮勋贵,世代文官清楚朝廷的机密,那玩意在他们家就是吃饭的时候,拿来闲聊用的。

所以在国论之外,又有了所谓的论题,也就是一些要靠脑子才能处理的国事题目,虽然这玩意也被那帮勋贵文官的后代占了先机,但最起码是给普通人留了后门的,完全靠脑子,谁上去,靠情商,谁上去,谁下去,一目了然。

虽然哪怕如此,依旧有一半人“落榜生”高呼不公平,但就像原来的宰相胡均订说的那样:

“如果这还不公平,麻烦各位去欧洲,那里才是公平,毕竟人家从一出生,就通过高贵的血统,解决了所有麻烦!!”

而对于此时的齐成栋来说,他想的是“人数填坑”的问题,虽着精英的数量越来越的多,但是位子还是原来的数量,这样下去是会出问题。

如果是古代王朝,基本想都不要想,供应百万大学生,基本等于给自己挖好坟墓,但好在现在大汉是工业国,还是全球最强大的工业国,百万人还是供应起的。

而且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汉国能够容纳的高端岗位也越来越多,百万只不过是个起点,甚至说千万都可以不是终点。

但是最让齐成栋这个大汉第一“会计”担忧的是,那就是经济不可能永远增长,工业规模也不可能永远扩大,早晚有一天大汉帝国会触碰到他的国力天花板和工业极限,但是最可怕的是,人口是继续增长的,而人口增长,在叠加生活越来越好,上大学的人口越来越多,这些东西集合在一起。

基本就是一个非常恐怖的问题,要么到时候开启下一次工业化,打破财富,工业的天花板,要么经历非常痛苦的学问贬值。

前者还好,要是后者,想想都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而在台上的周锡还在汇报他那让人心潮澎湃的数据:

“龙武三十九底计算,我国目前在技术学校就读的学生,高达一百三十万,这部分人口,是我们真的重点所在,他们的重要性,远高于所谓的二十万大学生。”

“毕竟他们才是我们帝国商品的真正生产者,一切财富的来源,而且根据我们今年一月份的统计,本土七千万人中,有至少有一千五百万人是上过初级技术学校,又有大约六百万人,是上过高级技术学校,哪怕是剩下的新移民,小孩,老人中,也正在经历小学,乃至有过小i学教育,以及扫盲班升级后的小学文凭。”

【龙武三十二年规定,凡是当年有过两年期扫盲,且后来有过其他社会教育的老移民,以及新移民,一律改为小学教育文凭。】

“哪怕是统计我们的海外人口,我们也依旧可以自豪的说一句,整个大汉帝国,没有一个文盲,更没有一个人不会写字,不会基础的数学和生活常识,除非这个人身体上有残缺,但是哪怕是残疾人,我们去年残校的录取率也高于百分之八十——”

【汉国对残疾人有特殊补助,发达地区有完全免费的补贴。】

“而这也是我们今天在全世界立足,并傲立于其他国家之上的勇气,以及意志力来源!!”

“少年强则大汉强!!”

周锡的表情激动,和他的白发混合起来,给人一种“老夫潦发少年狂”的感觉。

剧烈的轰鸣声几乎淹没了整个会议室,一旁的几个纪要秘书,在记录这段对话的时候,手都兴奋的颤抖。

而当周锡走下来的时候,齐成栋小声的说了一句:

“文海伯有时间可否赏脸共进午餐??”

本来准备回到位置的周锡听到这句话,愣了一下,回过头看到是齐成栋后,犹豫了一下,最后点下了头。

得到回复的齐成栋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而这个时候,朱道隐晦的看了一眼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万陈武一眼,后者察觉到后,立马走上了台。

“大家好,我是万陈武,一个地地道道的草莽。”

“哈哈-——”,所有人都笑出了声,毕竟万陈武这个人可能别的不出彩,但是作为一个“会事之辈”,哪个不是万陈武的酒友,基本上在座的内阁官员,谁没有参加过万陈武组织的酒宴。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位主管卫生的主官,才有“万酒神”的名号,世人都说他是千杯不醉,但其实知道的人都知道,人家有特效的解救药,所谓的喝酒,也只是希望让各地的医院享受更好的待遇罢了。

在不知道的人眼中,万陈武是个“酒囊饭袋”的昏官,是大汉帝国最阴暗的一部分,是权力的缝隙中的“爬虫”。

但在知道他为人的内部人眼中,这位不顾自己身体也要为医院为患者谋福利的万陈武,是真正的“英豪”,是帝国真正具有为官之责,之职,之仁心的三有之官。

至于那些表面“吹吹打打”,背地里“男盗女娼”的家伙,才是真正的阴沟爬虫,所谓的帝国名声,也是被这帮人败坏的。

相比于他们,万陈武,才是一个真正的大汉官吏!!——

“这是一份最新的医院统计报告,在这份报告中,蕴含了我们过去四十年的卫生成绩。”

“这里也有一张报表,这是一份龙武早期的死亡人数,这些都是因为疾病而死,多数都是因为不卫生的生活习惯,以及低效的医疗导致的。”

万陈武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两份文件,展现给所有人。

“如果说原来的移民是每十个人就有一个人到两个人死亡的话,那么到了如今,我们基本可以做到五十比一,甚至是一百比一。”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先进的医疗,医药水平。”

“按照去年的统计,整个大汉帝国一共拥有两万家官方或私立医院,刚好和我们的人口比达到一比三千五百。”

【本土人口数据计算。】

“这个数字是个什么水平,按照国外,尤其是欧洲的情况作为了解,我们的医疗水平基本属于世界顶级,除了一些人口小国之外,在大国之中,基本没有国家比我们做的更好。”

“其中某些地区甚至几万,十几万人才有一家正式的医院,不,都不能叫医院,而是很传统的医馆,和他们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幸运的出身在大汉,移民到大汉帝国,这在我眼中是一种投胎彩票,更是勇敢者的游戏!!”

万陈武语气激动,面色自豪的说着他所认为的世界,尤其是在他看来,悲惨的某个世界!!

【大清:你直接念我名字不就得了,还用的着用某某代替吗??】

而在这个时候,万陈武再次拿起了一份报告:

“这是一份我们民间卫生所的报告,卫生所,多么让人充满历史的名词,这种大汉最古老的医疗诊所,已经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汉国人,走过了自己的少年,青年,老年,甚至在他出生的时候,他就是在村镇里面的接生卫生所出世的!!”

不止是万陈武,当“卫生所”三个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词汇响起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露出了怀念的表情,甚至像朱道这样从乡下爬上来的人,已经流下了眼泪,哪怕很快擦掉了,但是从他们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卫生所依旧唤醒了他们对大汉过去的回忆。

就像万陈武所说的那句话一样,乡村是多少汉国人的青春,而原来背着医药箱满村跑,到处给人开药打针的乡村郎中,正是这一切的核心,他们用自己的肩膀,在大汉帝国进入工业化的过程中,默默的拿着和普通农民差不多的收入,扛起了千万人的生命安全,然后看着自己曾经的卫生所,渐渐被工业化的新式医院取代。

“卫生所目前在全国,其实已经逐渐进入凋零,尤其是在你那些靠近城市的乡镇,所谓的卫生所,所谓的几十年老店,其实也已经除了兜售感冒药之类的零散药品之外,没有了任何用处,再加上基建的疯狂扩张,以及汽车销售的逐渐下沉,我们的很多人,尤其是在城市三十公里,甚至是五十公里之内的人,都已经习惯于去城市内的医院,而非临近的乡村卫生所,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这些卫生所虽然便宜,但是总是给人一种只能看小病,看不了大病的感觉。”

万陈武说到这里,其实也有些悲凉,但是又没有一点办法,因为这就是现实,无法改变的现实,所谓的“乡村温馨”只能存在前二三十年,到了如今,其实更多已经逐渐消失了。

收拾好心情,万陈武继续谈起了医药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医药,大概是个水平,其实看看我们的医院数量就知道了,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医疗就是全世界最好的水平。”

“其中价格依旧是影响大部分人看病的根本问题,尤其是医药价格,虽然我们在龙武十几年的时候,就已经基本完成了统一招标销售,价格相比于这个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算是很便宜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大部分人可以享受廉价的医疗服务。”

“事实上因为医药企业的研发和利润,他们根本无法给出一个低廉的价格,尤其是在近几年几次大的医药原材料涨价之后,成品药也跟着涨价,倒是大多数实际正在承担着高价。”

“而这种高价是会影响到大部分人的家庭的,这是我们如今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早些年已经提过,当时认为引进社会保险来解决这一切,但是我认为这根本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只能解决部分问题。”

“所以我在这里呼吁齐大人,给我们拨款,给我们的生命拨款!!”

当万陈武对着齐成栋喊出这句话后,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其中一直提拔对方上来的朱道更是脸色阴沉的可怕,虽然后来消失了,但是有心人还是看出来了。

而在台上的万陈武则是继续大谈他的“免费医疗”:

“我认为,我们目前完全可以将一部分用于基建的资金用于医疗支出,这样的话,按照我们的实际计算,我们的平均寿命将从目前的五十八岁增长到六十四到六十五岁,甚至更高的年龄,我们将成为整个世界,第一个完整解决生老病死的国家!!”

【因为医疗技术的局限,导致以目前的科技,只能做到六十岁之前,要想做到六十岁之后,要么在医疗花费上下功夫,要么在技术上进行不间断的研发投入,而这需要时间。】

“谢谢大家,我讲完了!!”

相比于刚刚上台时的鼓掌,这次下来的掌声明显小了很多,甚至在很多人看来,这完全就是疯子,一个充满“仁义”,但却不顾现实的疯子。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