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日不落

道士仗剑行

https://img.ppxs5.com/7e/3c/f6f18f03d3.jpg

首页 >> 美洲日不落 >> 美洲日不落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百三十二章 被瓜分的瑞典以及欧洲局势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瑞典首都克里斯蒂安尼亚,此刻已经没有当初占领乌克兰,芬兰时期的狂热了。

依稀还记得去年的十一月的时候,当乌克兰地区被占领,数十万俄军战败的消息传来之后,当时的克里斯蒂安尼亚,是有多么的热闹。

甚至如果再追述到芬兰收复的时候,那简直可以用举国轰动来形容都不为过。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当前线战败的消息传来后,整个瑞典一下子陷入到了一种“群龙无首”的恐慌当中,尤其是对于那些家里有人被征召上了战场的家庭,那更是陷入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痛苦和恐惧之中。

而恐惧的背后,其实还有一一个巨大原因,那就是代价。

这场战争,其实瑞典人付出的代价并不是怎么高,甚至可以说,他们的一切,都是由汉德两国提供的。

小到铝制水壶,中到步枪火炮,大到石油,其实都是汉德两国提供的,至于说瑞典人自己,除了一些工厂的正常的产能提供以外,供应的最多的其实就是人命。

但是自从今年年初开始,尤其是在汉英战争结束,正式签订条约,并约束援助物资内容后,瑞典的支持者,实际上也只剩下了德国一家。

但是德国的实力又不可能完全透射在瑞典身上,每个月提供的物资也是有限的,在这样情况下,瑞典国内的物资,就越大重要。

尤其是生产武器的钢材,更是被列入到了“限制名单”,甚至在某些地方的兵工厂,还曾出现过偷下水道井盖,熔炼成钢铁造炮弹的笑话。

虽然后来被证实,这只是原材料短缺后的一种迫不得已的短暂行为,事后又赔付了该市的下水道井盖,但从这这件事中,就可以看出,此时的瑞典,实际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而最恐怖的还是阵亡后的抚恤金,最初一开始的时候,尤其是在拿下芬兰和乌克兰的那段时间,瑞典军队的抚恤金,实际都是等额发放的。

但是自从这两個月以来,瑞军的抚恤金,就一天比一天低,好比抚恤金是一百块,今天是一百,明天就是九十,到了后面就是八十,再后面直接砍了一半。

而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这笔钱不是不给,而是等到战争胜利之后,统一发放。

至于你信不信,反正发的人信了,而对于那些本来因为失去孩子,在加上“战争税”压的喘不过气的家庭来说,就算他们知道这其中的猫腻,又能怎么样,最后还不是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

毕竟只要你敢要,那他们就敢给你一张利息超过百分之十的国债,然后告诉你,你们家的抚恤金已经转化为国债了,国债的日期很短,只有一年,看似一年后就可以本息兑换,但却有一个巨大的漏洞,那就是他们真的能够在一年内取得胜利吗??

但是从目前“节节败退”的现实来看,估计永远也等不到这个一年期的国债兑换了。

而这也成了很多手上持有国债的家庭,最为担忧的事情。

但其实对于那些聪明人来说,真正担忧的,从来不是什么债券,也不是什么抚恤金贬值,而是“战败”,要知道一旦战败,积蓄了小半年愤怒的俄军就要杀入瑞典,到时候一旦出现了流血事件,刀可是砍在他们这些人的头上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最近的一个月内,瑞典通往欧洲其他地方的船票才会被炒高了五倍的价格。

甚至出现了渔船放弃捕鱼,转而运输移民,发了大财的事情。

而这一切,都源于瑞军在战场上的失败。

无论瑞典高层如何粉饰太平,失败就是失败,不会因为你说几句假话就能够改变。

而对于欧洲的某些国家和势力来说,他们已经做好了瓜分瑞典的准备,而这都需要等一个机会。

而这个机会,就是芬兰!!

……………

寂静的瑞典王宫内,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面色铁青的看着自己的陆军部长拉雅塔,就在十分钟前,芬兰的守军节节败退,已经丢掉了最重要的赫尔辛基港,俄军的波罗的海舰队,已经在当地完成了登陆。

可以说,此刻的瑞典及挪威联合王国,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距离完蛋,最多不超过一个月,甚至很可能更短。

“陛下,我认为我们应该将全国五十岁以下的男人都动员起来,根据我的估算,如果我们贯彻执行,最起码可以获得至少一百万到一百五十万大军,这么多的军队,完全可以守联合王国的神圣领土,不会受到邪恶俄国佬的侵犯!!”

拉雅塔当着奥斯卡二世的面,大谈他所谓的“本土防御”。

只不过这个所谓的本土防御,其实就是一个笑话,根据最新的瑞典人口统计。

整个瑞典及挪威联合王国,总计有差不多一千二百万人口,看起来不少,但不要忘了,这是全国人口,是包括男女老少的数据。

考虑到已经在前线战场伤亡了八十万人,所谓的百万防御大军,最多能够凑的起七十万,再多,估计就要有人造反了。

事实上,哪怕是这个数字,也是一样要有人造反的,而这也是人口少的国家共通的毛病。

人口,终究还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而这个道理,奥斯卡二世明白吗,他当然明白,全国上下,其实他是少数几个清楚具体情况的人,但还是那句话,哪怕知道这么做是死路一条,但他依旧答应了拉雅塔的计划。

相比于立马死亡,他还是选择了“苟延残喘”式的反抗,毕竟没准到时真的拖到德军援助的时候呢??

奥斯卡二世的行为,其实就是赌博,就是赌欧洲局势为进一步混乱,然后倒逼德国下场保护他。

算盘打的很好,但他忘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德国人凭什么要援助他们??

就凭他们是邻国吗??

还是他们都信仰上帝??

…………

“先生们,我们还是谈一谈瑞典的事情吧。”

英国耶伦的话得到了法国特使比弗利的认可,至于对面的德国谈判代表沃顿伯爵以及俄国的库尔勒将军,在对视几眼后,也表示了同意。

“很好,这关乎到欧洲的和平以及未来的发展。”

“事实上,德国和东罗马可以坐下来谈判,已经大大出乎了我们的意料,上帝啊,这简直是整个欧洲的福音。”

耶伦是个典型的英国人,做任何事情,都体现着一股赤裸裸的英式虚伪,哪怕是这种“私自瓜分他国”的事情,也要被他说成是正义的举动。

“为了确保邪恶的力量被打倒,也为了防止在被打倒之前,引发新一轮的欧洲全面战争。”

“大英帝国和罗马帝国认为,瑞典这个国家必须为此付出代价,而为了确保这股邪恶的力量不会复苏,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其进行完全的拆分。”

耶伦的话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处于优势地位的俄国人根本不会来谈判,没准已经做好了全面吞并瑞典的准备。

而之所以没有这么做,反而选择和德国一同瓜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害怕引起德国的介入。

别看现在的欧洲,风平浪静,但其实所有人都明白,新一轮的大战,实际已经在酝酿之中了。

但在这之前,没有敢掀开欧洲战争这口下水道的井盖,因为你根本不知道里面到底会有什么。

多数人的看法还是“克制”,毕竟没准克制个几十年,欧洲的矛盾就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消失了呢??

虽然这有些一厢情愿,但这确实是欧洲一部分人的想法。

虽然天真,但却也是最无奈的一种做法。

“先生们,解决瑞典是实现欧洲和平的第一步,而这一步,首先取决于东罗马。”

“库尔勒将军,你们会撤军吗??”

耶伦将手指向一直没有说话,穿着军装的俄军中将参谋长库尔勒。

库尔勒微微点头:

“我们希望看到一个无害化的北欧,而消灭瑞典不止是我个人,也是整个罗马帝国共同的愿望。”

“彻底的消灭??”

耶伦再次询问。

库尔勒再次点头。

随后耶伦又转头看向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德国伯爵沃顿:

“伯爵,您的看法呢??”

“我和他一样,但我希望,这是一场公平的谈判条款。”

“如果不公平呢??”

库尔勒将军抢在耶伦之前,追问沃顿伯爵。

沃顿伯爵镇定自若的看着对面库尔勒略带中亚相貌的脸,蓝色的眼眸中,透露着坚定:

“如果不公平,那么我们无法保证,瑞典人是否会一夜之间复活,毕竟邪恶的力量,总能够找到让自己强大的办法!!”

这句话没有引起耶伦的反应,倒是一旁的法国特使比弗利笑了,笑的很开心,只不过他笑的越开心,库尔勒将军,乃至整个东罗马,就会越愤慨。

整个东罗马,打了超过半年,为此付出了超过五百万人的伤亡,但最后却换来了这些,狗屎一样的分割协议。

(包括平民数字,但其实真实数字应该不超过四百万,俄国方面故意夸大。)

而且还踏马是公平的,如果有机会,库尔勒恨不得拔枪,把在场的所有人都“突突”了。

但很可惜,他的配枪在进入会场之前,就已经被卸下来了。

美其名曰“安全”。

“各位,如果没有什么意义,那么我们还是尽早的搞定协议的内容吧,毕竟,芬兰方向已经差不多了。”

耶伦在这个紧张的氛围中,主动充当起了和事佬。

“我看,还是尽快把两国边界定下来吧。”

一直没有说话的比弗利一下子把事锁死了,哪怕库尔勒将军想要反驳,但最终还是答应下来了。

因为按照本土,尤其是罗马皇帝尼古拉给他的命令,要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争取得到“后续援助”。

是的,分割瑞典只是英法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对东罗马的全面援助。

只不过这个援助是有代价,其中最大的代价就是东罗马彻底绑上了他们的战车,以后再有什么行动,也必须服从安排。

而在这其中,光是英国银行团一家就要援助三亿英镑,还不算法国的四亿英镑。

这个援助,也被称为“七亿援助”,主要援助的对象,除了必要的东欧重建,其实就是“军事领域”。

其中最重要的事,就是英法会全面介入东罗马的军事制造企业,对他们进行“欧洲化”改造。

然后他们适应欧洲标准,所以这个协定,也被人称为“俄国再武装”。

但是有好处就有代价,最大的代价除了被绑定了,就是国家工业主权完全拱手让于英法两国。

要知道,这可是“欧洲标准”,意味着哪怕后续再升级,也只能沿用欧洲的技术标准,而欧洲的标准,掌握在那些国家手中,不还是英法。

尼古拉不是不明白这里面的害处,完全是迫不得已。

长期的战争,已经彻底将东罗马的经济摧毁,内部问题实际上已经完全显现,虽然靠着借款,不仅打赢了战争,也稳住了经济。

但不要忘了,战争最可怕的,从来不是所谓的死亡,而是战后一连串反应,别看东罗马现在内部的贵族,依旧是“歌舞升平”,动不动就要办沙龙晚宴。

但是这些都只是表象,现实是因为长期的战争,东欧地区的警察,已经几个月没有发工资了,而且还把他们征召进了军队。

发的军饷也是打折过后的,一旦这帮人在战后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经历战火历练,并且充满“怨气”的他们,会干什么,尼古拉想都不用想都知道,会有多么可怕的后果。

这个时候来自欧洲的援助就至关重要了,就像尼古拉的御用经济大臣,土耳其人出身的摩尔斯所说:

“没有欧洲的援助,我们的经济最多只能维持一年半,至于一年半会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若想罗曼诺夫家族的双头鹰还悬挂在君士坦丁堡,就必须借助欧洲援助的力量……”

“至于援助可能对我们造成的伤害,那是之后的事情,解决目前的经济危机,才是最重要的!!”

而对于英法两国,其实也是如此,别看他们给钱这么痛快,但这背后也有一个难言之隐,那就是他们同样承受不了,不援助,就要损失俄国这个体积最大的盟友。

俄国崩溃所引发的冲击波,将摧毁整个欧洲,这句话是英国议长鲍里斯的原话。

而最重要的是,汉国也正在俄国之外徘徊,根据英国方面的情报,汉国有计划向俄国展开援助,并彻底完成欧洲的立足。

千万别觉得这事不可能,事实上按照目前俄国的经济情况,尼古拉是很有可能接受汉国所谓的“有条件”援助条款的。

而且从目前最新的秘密情报看,汉国和俄国已经在鲜卑地区有过接触,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可能是汉国的狮子大开口,惹恼了俄国熊,让他们不得不选择了条件更宽和的英法。

(汉国希望用两亿英镑购买剩下的西伯利亚地区,要求与俄国以乌拉尔山为界,确保足够的战略缓冲空间,被俄国人断然拒绝,但对汉国后续的经济合作,却很感兴趣,私下承诺可以允许汉国商船进入黑海和波罗的海。)

……………

“先生们,我来向大家汇报一个好消息,卑鄙的暴君奥斯卡二世被瑞典人赶下了台,这场战争结束了!!”

还在讨论条款的几国谈判代表,瞬间被耶伦这句话弄的不知所措。

但是反应过来后,又是深深的忌惮,要知道这个消息他们还没有知道,英国是怎么知道的??

奥斯卡二世真的是被所谓的“正义”推翻的吗??

比弗利隐晦的望了一眼“得意洋洋”的耶伦,心里已经给正在进行的英法合作打了一个引号。

只有德国人沃顿伯爵没有什么反应,事实上对于英国人在瑞典的所作所为,德国都是装着不知道的,唯一让他有些惊讶的是,英国人竟然直接做了,没有以往的虚伪,这一点才是包括沃顿在内的德国人最害怕的。

一个肆无忌惮的大英帝国远比一个“虚伪”的大不列颠更可怕,因为后者讲规矩,前者没有规矩!!

在这样的一个“诡异”的气氛下,一份名为“四国平衡方案”的条约,正式签订。

之所以是四国,而不是两国,那是因为英法两国将进驻到占领区,监督“和平”的延续。

毕竟他们也怕德国和俄国瓜分完瑞典后,直接打起来了。

欧洲可以战争,但不是现在!!

按照这份条约,东罗马将获得瑞典及挪威王国最靠近己方的挪威地区,彻底将波罗的海化为自己的内海。

而德国将获得已经被搞定一团乱麻的瑞典地区,完成对北方领土的扩张。

总的来说,这份条约其实更多的还是在英法压力下的媾和瓜分,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条约。

而且最关键的是,从这份条约开始,整个欧洲,甚至整个世界将正式被分割成两个对立的集团,远在美洲的汉国,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其中,但从事实上,就是这份条约的参与方。

所以这份名为“四国平衡方案”的瓜分瑞典条约,在后世也被称为五国条约,而这多出来的一个国家就是隐藏在暗处,默默注视世界局势的大汉帝国!!

当条约的内容被送到西京的时候,刘鹏看过之后,就说了一句话:

“战争已经无法避免!!”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