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木子蓝色

https://img.ppxs5.com/8f/c7/8379885947.jpg

首页 >> 唐朝好地主 >> 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目录)

第670章 工分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深秋,天蓝碧蓝如洗,没有一丝云彩。

李超隔了段时间没见李世民了,到了近前,发现骑在马上的皇帝依然那么威武,但面色却憔悴了不少,连那小胡子都没以前那么的漂亮了。李世民也在打量着李超,还是那个老样子,似乎一点都没有变化。

在山南这么点时间里,干出了许多惊人的事情,商州斩杀十三大族家主,襄阳抓了几百大户,还在房州一口气斩杀五千土蛮,将五万土豪俘为奴隶,又将山南三十余万土蛮慑服。更别说,短时间都筹集了八百多万石粮食!

可李超依然还是离京时的那个样子,一点没变化。

李世民笑着跳下马,把李超扶了起来,拍着李超肩膀道,“你是一点都没变化啊,朕还以为你在山南杀了这么多人,已经变成了眼中喷火,满脸凶相的样子了呢!”李超微笑,“陛下要保重身体啊,国事越艰难,越要保重身体,你是大唐这艘巨舵的掌舵人,陛下若是身体不适,那到时我们可就都要迷失方向的啊!”

这马屁拍的李世民很高兴,哈哈大笑。他又转过头打量着太子,嗯,太子整个人看起来越发的灵性了。

李世民把太子拉过来,一双大掌在他身上拍了好几遍,太子呵呵的笑着应下。李世民越发满意,身子骨很结实。

“你母后听说你都跟着上了平蛮的战场,为你担忧的要死,不过朕很喜欢,有胆气。我们李家以前,就是将门。这天下也是朕和你皇祖父马上打下来的,到了你这辈,也不能忘记这些根本。”

“走,去看看文远七天建起的宫城什么样子的。”

李超也没有急着向们描述这个宫城是什么样子,多么的了不起,前头带路。听说宫城在襄阳城和樊城的中间,在那汉水的河心洲上,李世民越发的有了兴趣,“直接去鱼梁洲,朕迫不急待的想要看看建成了什么样子。”

二十里路,并不算远。

一行人策马前进,没先进襄阳也没先进樊城,直接就到了渡口,坐了渡船到鱼梁洲。

鱼梁洲上依然还是一片忙碌,到处都在开建,河上是往来运输水泥、砂石和砖瓦、木头的船只,码头上一辆辆的车马运输着到工地。

看似杂乱,又一切井然有序,分工明确。

这几天感冒了,有点严重,耽误更新了,抱歉!

“这个地方不错。”

登上鱼梁洲,李世民立即称赞着道。本来朝廷计划营建新都,是计划用五年时间建成汉京的宫城和皇城的,等五年后,朝廷迁都。可是现在,因为一场大灾,朝廷不得不提前出关中。

虽然用的是出巡的名义,但李世民清楚自己既然出来了,就不会再折腾的再回去了,而因为这场大灾,新都的营建时间可能还得加长。

等新都建成的时间里,他和朝廷就都要暂时在襄阳驻跸。

看到李超别出心裁的替他在襄樊之间的汉水江心洲上营建行宫,李世民确实有些意外,不过等看到了这地方后,还是很满意的。

这里居于两城之间,还处于江汉和淯水之间,挺好。

地方够大,宫廷人员和朝廷官吏,以及禁卫士兵都能容的下,安全性能也很好。周边的河,就是一条巨大的护城河了。

李世民用天策上将的专业眼光,觉得这里的安全形势很好,江心洲易守难攻,地方也够大。

“这些筑城建房的是征召的民夫还是招抚的流民?”李世民看到岛上干活的人很多,问。

李超道,“陛下不妨问太子殿下,殿下也全程参与鱼梁洲的设计规划和建造。”

“哦,是吗,承乾,那你来跟朕汇报一下。”

“是,陛下。”李承乾得了这个机会,高兴的挺直了下身体,然后上前一步,向李世民禀报,承乾确实是全程参与,李超做事的时候有意带着他,并会经常询问他一些数据。现在他向李世民汇报的时候,一点问题也没有。

“陛下,这岛上的这些干活的人,分为好几部分。其一,是专业的工匠,主要是以李记营造为主,他们家的建筑工匠技术最娴熟。从规划、设计,到材料预算、现场施工管理等都相当专业,我们现在就是与他们合作的,他们相当于半承包,不但包工还包料,比如我们用到的水泥、砖头、石灰、木材,这些就是由李记营造找他们的合作商提供的。”

李记营造带着他自己的上下游合作商一起承担着鱼梁洲的筑城主要工程,这让山南这边省心省力了许多,只要派出监理人员就好了。

“由商人承包?这质量和费用能控制的好吗?李世民问出关键问题。

“父皇,可以的,我们有专门的审计人员,也有专门的现场监理,采购方面,也有专门的质检验收,每一道关节,我们都要把关的。我们只是分工更明确点,我们是管理、监督,而他们是建设和管理。就比如他们用哪的砖用哪的木材这些,我们通通不管,但我们对所有的砖瓦木材这些材料,都有严格的质量检验,而且还对材料预算早有审定的。只要他们材料符合我们的要求,费用又在预算之内,都是可以的。”

这是很明显的李超行事风格,李世民点头。

“这些工人都是李记营造的?”

“也不全是,李记营造的都是技术工匠和管理人员,这岛上干活的人,多数都不是他们的人。这些人都是受灾百姓,他们向官府报名领取救济粮,然后官府安排他们以工代赈,领了救济粮,然后到这里干活抵粮钱。”

“救济粮也都是有统一标价的,而他们来这里干活,会按照他们的工种、劳动强度,给出工分,每天都计工分,要是工分多,那么每月扣除他们领的救济粮外,还能再多领些粮食的。”

这是种激励工人干活的热情,要不然都吃大锅饭,工作效率肯定不足。

以工代赈,同时加上计工分这种方式,工分能直接兑换粮食,这都让干活的百姓们积极性大大提高。

李世民对李超道,“这里一切都很不错,不过我现在问你,你要实话告诉我,你手上现在还有多少粮食,还能坚持多久?”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