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木子蓝色

https://img.ppxs5.com/8f/c7/8379885947.jpg

首页 >> 唐朝好地主 >> 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目录)

第121章 不见不散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39o张月票了,再来十张,又能加更了!)

张家的新窖打的很快,十五间窑洞已经挖出形状了,开始进入了内部的修整,等修整形状后就要刮灰刷浆了,照工程进度,年底前绝对能够完工。

张闲的没事,也一连几天都蹲在工地上,对工程队指手划脚,不时的加一些修改意见,弄的施工队也是团团转。

特别是张要求在新窑院里也打上井,并且还要装井车和筒车,要建水塔。要建独立的厨房、厕所、浴室,还要建一套自来水,又要建下水道,厕所后面还得挖一个大的蓄粪池。

各个住房里还得修暖炕,甚至主厅还要装地炕。

总之,负责的窖匠头听了张那么多的要求,眉头皱了一次又一次。可张每次都是那句话,“不怕花钱,就照他要求去做,也别想着省钱,尽善尽美。”

窖匠头不止一次在心里骂张是个败家子,有两个钱就乱花。

但既然东家话,那窖匠也没有为张省钱的道理。反正他们是论天收钱的,多点工程,还能多做些天,多赚点工钱。

张则是本着要尽量舒适的态度要求的,以后这里可是自己的家,当然得尽量舒适。

“赵师傅,屋里地面全铺上地砖,要一水青砖,磨砖接缝。院里头,也要铺上砖,不需要磨,但得铺平。还得多栽些树,枣树梨树石榴树,再弄两葡萄架子。院子外面,隔墙十步,栽一排核桃树,再栽点莘树。屋后栽些桑树,前面坡上栽点柳树。”

窖匠越听是越惊,这是打窖还是建宫殿啊。

“院子外前面二十步,还要再盖个牌坊,院门也要加盖个门楼,得弄的高大一些。”老爹现在是封爵的贵族了,虽然老爹这个县男是虚封三百户食邑,并不是真封,可宁民县开国男,这个爵位却是真正的世袭贵族爵位啊。

院前路上的牌坊盖好后,上面就写上宁民县开国男爵七个大字。院门的门楼上则写张府两个大字。

既然是贵族了,就得有贵族的气派,得有范儿。

而且过惯了现代文明生活,在这时代确实受罪了些,没条件时是没办法,可有了条件,不说电话电话ifi网络,起码这个厕所浴室得有吧,自来水也得有吧,二十四小时的热水也应当有。

张也不喜欢整天院里到处灰扑扑的,铺点地砖刷下墙,没毛病。

这不叫败家,这只是追求美好生活而已。张又不偷又不抢的,难道还不准他有钱了过好点日子。一点追求都没,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院里打了水井,以后就不用再费力的跑村口去挑水。尤其是遇下雨落雪,可方便的多。不过张觉得自己有钱,干脆直接就上自来水,打一架井车,建一个储水池,然后再立一个筒车,立一个水塔,再用竹筒铺上水道,全家就有了自来水了。

本来张是还打算在院里建一个游泳池的,反正院子这么大,跟个小学校场似的,挖个游泳池也弄的下。私家游泳池,带游泳池的院子,这以前可是豪宅标配啊。

可是这个设计方案当初一提出来,就被老爹无情的拒绝了。

“在院子当中挖池子洗澡,像个什么话。而且冬天了也洗不了,夏天直接去坡下洗澡沟里洗就是了。”

总之,老爹那里通不过。

最后张只得把这个大游泳池改下了点,变成了一个储水池。井车从井里提水出来,先把水储在这池子里,然后筒车再把水送上水塔,这样一个接力,自来水系统就有了。因为是家庭使用,因此井车和筒车都不需要太大,设计的是可以直接两个人就能推动的使用。

也可以套了骡马拉动。

反正一家人也用不了多少水,每天早上车上一会水,就够把水塔储满了,这样全天都能轻松方便的使用自来水了。

因为是抽的井水,因此甚至连消毒都是不需要的。反正饮用的水,也会特别要求烧开。

对于这座新宅子,张可是倾注许多心血的。

“大门口还要再请石匠雕一对石狮子!”

张家现在也是勋贵人家了,虽然是最低的勋贵,可也是勋贵了,门前列戟还没资格,但门前立石狮子却完全有资格了。

老匠头建议,在张家的门楼下,还应当在两侧摆两个石墩,石墩上各竖一个石鼓。这两个石鼓位置更靠近门楼,寓意是和门楼上的门档是一起的。

张府两字在上,下面还可以加两字,勋功。这就表示张家是勋功立家的贵族,勋功两字所在位置就是门档,石鼓就相当于户对,隐意为门当户对。勋爵官位越高,则石鼓石狮子越大。

这种格调张喜欢,低调的张扬啊。

本来张还想要把室内用石灰刷上大白,但这里人都是用黄泥浆刷墙,白色明显在大家眼里不适合刷墙,再一个石灰也没那么好弄,张便也罢了。

“三郎,有你的信。”

栓子走来,从怀里掏出一封信。

一看到那熟悉的信笺,张就知道这信是十三娘来的。

“明日午后,老地方,不见不散!”

看着那行漂亮的字,张不由的轻笑。十三娘居然也学会了他的不见不散,还机智的写上了老地方。

从长安回来,已经好些天了。

张也不知道郑善果把事情办的怎么样了,但这事也不好去催,郑善果也没信来。

现在十三娘来信相约,张觉得估计是事情有了变化,就是不知道是坏是好。

美人相约,想想还是让人十分激动的。

“栓子,叫浴室那边烧石头,我要蒸桑拿沐浴更衣!”

“三郎,你是要去长安吗?”

“嗯,去长安。”

“可现在都已经午后了,现在去长安,今天可就赶不回来了。”栓子好心提醒。

“怕啥,多带点钱,咱们青龙寺包夜,上香去。”

长安城里的寺庙道观很多,有些大的名寺,甚至一寺就占据一坊之地。因为是在京师长安,这些寺观往往都是香火旺盛,隋朝时尊佛,唐朝崇道,道士和尚日子都过的不错。

长安城里地皮房产多,郊外寺田又多,不愁吃不愁喝的,他们也搞餐饮娱乐甚至展金融业务。

比如寺里会为那些来烧香上佛的信众提供斋饭,也提供清修的僧房院子。当然,他们还卖香烛,也抽签解签,而且还会放贷抵押。

唐朝眼下还没有当铺,最接近的业务就是寺院的质库。质库就是抵押贷款,也可以说是当铺前身了。另外寺庙也会放贷出借,总之,寺庙都是相当强大的经济体,参考下后世的少林就知道了。

在北宋初,当时山西的北汉连战连败,经济更是全面崩溃,全靠着五台山的和尚们的钱过日子。

五台山那些寺庙居然掌握了北汉的经济命脉,想想就知道寺观的力量。

一般有钱人,都不会去住客栈,而是直接住那些大寺观里。这些寺观里不用担心黑店,而且环境幽雅,招待的还好,好吃好喝好住的,有空还能跟和尚们谈谈经论论禅,甚至可以诗词唱喝下下棋,那些僧人特别是一些高僧,可都是这年代少有的知识分子。

住寺院还有一个好处,不会受到衙门或者地痞游侠儿们的骚扰。特别是那些大寺庙,一般人可是不敢过去撒野的。

张上次就在青龙寺捐了不少钱,住了几天后,跟寺里不少和尚也挺熟的,特别是跟搞前台接待的那些知客僧们都熟。

因此张也不用担心已经是午后了,更不用担心黄昏长安就关城门了。

骑着长孙无忌送的枣红战马,张带着栓子往长安赶。

一路上,张觉得寺庙的那些和尚都是地主啊,日子过的可比绝大多数人好,甚至许多地主都比不上他们。

平时那些信男善女,特别是那些京城里的贵妇们可没少捐香油钱啊,各家寺庙的田产多的吓人。

就如今年的中原之战,因为少林寺派了武僧助阵,李渊一高兴,就给少林寺赏了不少黄金,还赐了一百顷地做为寺产。一百顷地,那可是整整一万亩。而李世民随后又赐了四千亩...

各大寺庙还拥有许多的奴仆,虽然换了个名字叫净人,但本质还是寺庙的奴婢。还有不少主动投附在寺庙下的自耕农,在隋乱时把地主动献给了寺庙做了寺产,然后他们做为寺庙的佃户,种的还是自己原来的地,但却不再向朝廷交税而是向寺庙交租,交的租却少多了。

各大寺拥有很多的土地、净人、佃户,他们也拥有许多粮食储备。这些粮食也就成为他们放贷的重要资本,特别是遇到灾年的时候。

张觉得自己应当多向这些秃大师们学习,人家才是经营有道啊。一边占尽天下名山以及那些大都名城的黄金地段,开山立寺,广收善男信女们的香火钱,然后又在各地占有大量的田产,有着许多的奴仆佃户替他们耕种,他们只需要坐坐禅讲讲经,就能坐享其成,每年还能做些抵押、放贷的业务,甚至还能把寺庙当成豪华度假休闲酒店来经营。

秃大师们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啊。

骑马来到青龙寺门口,早有相熟的知客僧人看到了张这个散财童子,立马笑嘻嘻的迎了上来。

“师父,还是上次那个院子,不知可还有空?”

“有。”知客僧犹如弥勒佛一样的笑容。

“我想借用一段时间清修,不知可否?”

知客僧只是微笑着。

张也笑道,“我欲向寺里捐献一万香油钱。”

“多谢张施主。”

“不知可否借上次那僧院一用?”

“当然可以,施主想清修多久就清修多久,绝不会有人打扰,我寺还会为你提供每天两餐素食。”

张点头,早知如此,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也能使佛笑。8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