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书写传奇

凯景嵩

https://img.ppxs5.com/67/0f/a316f2b28a.jpg

首页 >> 三国演义书写传奇 >> 三国演义书写传奇最新章节(目录)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张飞骑着马,风驰电掣一般冲到关下,准备一展身手。但关上的箭矢和石头像下雨一样,密不透风,让他无法前进,只能暴躁地勒马回头。

八路诸侯看到张飞这么卖力,立刻拉着刘备、关羽一起,给他鼓掌叫好,然后派人去袁绍的营地报喜。袁绍得到消息,立刻起草檄文,命令孙坚加紧进攻。

孙坚带着程普和黄盖,大摇大摆地去见袁术。他一进门,就用拐杖在地上狠狠地划着,怒气冲冲地说:“我和董卓本来井水不犯河水,我之所以豁出命去,冒着箭雨石雨冲杀,一是为了国家,二也是为了你家的面子。但你却听信小人的谗言,不给我军粮草,让我损兵折将,你心里能过得去吗?”

袁术被孙坚的气势镇住,慌得不知所措,只能点头哈腰,下令处决那个进谗言的家伙,算是向孙坚道歉。

突然,有人跑来报告孙坚:“关上有个将领骑马来到我们寨中,说要见将军。”孙坚向袁术告辞后,急忙回到自己的营寨。他召唤来报信的人,一问之下,才知道是董卓的爱将李傕。孙坚问他:“你来这里干什么?”

李傕回答:“丞相非常尊敬您。现在特地派我来结亲:丞相有一个女儿,想嫁给将军的儿子。”孙坚听了,怒火中烧,大声斥责:“董卓悖逆天理,破坏王室,我正要消灭他的九族,以谢天下,怎么可能和逆贼结亲!我不斩你,你赶紧滚,赶紧献关,我可以饶你一命!如果拖延不前,就别怪我对你不客气,粉身碎骨!”

李傕吓得魂不附体,连忙逃回董卓的营地,向董卓报告了孙坚的无礼态度。董卓听后,愤怒至极,询问李儒的意见。李儒建议:“温侯吕布新近战败,士兵们没有战斗意志。不如带领军队返回洛阳,把皇帝迁移到长安,以顺应童谣中的预言。”

最近,街市上流传着一首童谣,内容是:“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李儒思考这句童谣,认为“西头一个汉”指的是汉高祖刘邦在西都长安兴起,传承了十二位皇帝;“东头一个汉”则是指汉光武帝刘秀在东都洛阳兴起,同样传承了十二位皇帝。他认为这是天命使然,丞相董卓如果迁回长安,就能够避免灾难。

董卓听后大喜,表示自己之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于是,他立即命令吕布日夜兼程返回洛阳,开始商议迁都事宜。在朝堂上,董卓聚集了所有的文武百官,宣布:“汉东都洛阳,历时二百余年,气数已经衰弱。我看旺气实在长安,我打算奉驾西幸。你们各自准备迁徙。”

司徒杨彪反对说:“关中地区残破零落,现在无故放弃宗庙和皇陵,恐怕会引起百姓的恐慌。天下的动荡是最容易的,而安定却是最难的。希望丞相三思。”董卓愤怒地回答:“你是在阻碍国家的大计吗?”

太尉黄琬也说:“杨司徒的话有道理。以前王莽篡位,更始帝和赤眉军起义的时候,长安被焚烧成了瓦砾之地;再加上人民流离失所,如今关中地区人口稀少。现在放弃宫室而选择荒地,是不合适的。”

董卓却不以为然:“关东的贼寇兴起,天下大乱。长安有崤函之险,且靠近陇右,木材、石料、砖瓦等建筑材料,都可以迅速准备,宫室的建造不需要一个月。你们别再胡言乱语。”

司徒荀爽再次劝谏:“丞相如果想要迁都,百姓会感到不安。”董卓暴跳如雷:“我为天下考虑,怎么会顾惜这些小民!”当天,他就罢免了杨彪、黄琬、荀爽的职务,将他们贬为庶民。

董卓怒气冲冲地走出宫门,准备登车离去,却看到两个人站在车前向他行礼。他仔细一看,原来是尚书周毖和城门校尉伍琼。董卓问他们有什么事,周毖说:“现在听说丞相您打算迁都长安,所以我们特意前来劝谏。”

董卓听了,顿时大怒,咆哮道:“我最初听了你们两个的话,信任并使用了袁绍;现在袁绍已经反叛,你们是不是和他一伙的!”他怒气冲冲地命令武士将两人推出城门斩首。随后,他下令迁都,限定次日就必须出发。

李儒在一旁提醒:“现在我们钱粮短缺,而洛阳的富户极多,可以将他们的财产没收充公。”

董卓听完李儒的建议,眼中闪过一丝凶光,他立刻下令派遣五千铁骑,四处搜捕洛阳的富户。这些铁骑如同狼烟般在城市中穿行,不久便抓拿了数千家富户。他们的家门上都被插上了标记,旗头上大大地写着“反臣逆党”四个字,意味着这些家庭被认定是与董卓敌对的反叛者。

接着,董卓下令将这些富户全部处决于城外,他们的财产也被没收,归董卓所有。这一残暴的行为在洛阳引起了极大的恐慌,人们纷纷议论,担心下一个会是自己。

李傕和郭汜无情地驱赶着洛阳的百万百姓,迫使他们前往长安。一路上,每队百姓之间都夹杂着一支军队,彼此拖押着前进。无数的百姓因饥饿、疲劳和疾病而倒在路上,死于沟壑之中,其数量之多,无法胜数。

军队的行为更是毫无纪律,士兵们任意侵犯百姓的妻女,抢夺他们的粮食。啼哭和尖叫的声音此起彼伏,充满了绝望和恐惧,震撼着整个天地。若有行动迟缓者,身后的三千军队将督促其前行,军队士兵手持白刃,在路上对拖延者实施处决。

董卓在离开洛阳时,采取了极端的手段,下令放火烧毁了居民房屋以及宗庙宫府。南宫和北宫的火焰相连,长乐宫的宫庭被烧成了焦土。为了筹集更多的财富,董卓还派遣吕布去发掘先皇和后妃的陵寝,将其中的金宝取出。

军队的士兵们看到这样的机会,也纷纷挖掘官民的坟冢,几乎将所有的坟墓都毁坏殆尽。董卓则装载了数千车的金珠缎匹等贵重物品,并将天子和后妃等人,一同劫持着向长安进发。

这场大迁移成为了人间悲剧,无数家庭破碎,生灵涂炭。董卓的残忍和贪婪,使得洛阳这座古老的城市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

在董卓离开洛阳后,赵岑见时机已到,便背叛了董卓,献出了汜水关。孙坚率领军队迅速占领了这座关隘。

与此同时,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也杀入了虎牢关。他们凭借着过人的勇武和智谋,成功突破了董卓布置的防线。随着虎牢关的失守,其他各地的诸侯也纷纷率领自己的军队进入了虎牢关。

孙坚急速赶往洛阳,一路上看到火焰冲天,黑烟弥漫,方圆二三百里内,鸡犬不留,人烟断绝。孙坚首先派遣士兵前去扑灭火灾,然后命令各路诸侯在荒地上驻扎军队。

曹操前来见袁绍,建议趁董卓西逃之机追击,他说:“现在董贼已经西去,正是我们乘胜追击的好时机。本初为何按兵不动呢?”袁绍回答说:“军队疲惫不堪,再前进恐怕不利。”曹操接着说:“董贼焚烧宫室,劫持天子,天下震动,百姓无所依归。这是天意要他灭亡的时候,我们一战就能稳定天下。各位公卿为何犹豫不前呢?”

然而,其他诸侯纷纷表示不可轻举妄动。曹操听后大怒,斥责道:“尔等鼠目寸光之辈,实难共谋大事!”于是,他独自率领一万多名士兵,带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等将领,星夜兼程,追赶董卓。

且说董卓率领大队人马行至荥阳之地,只见太守徐荣早已出城相迎。李儒在一旁提醒道:“丞相刚刚放弃洛阳,务必防范敌军追击。可让徐荣在荥阳城外的山坞之旁设下伏兵。若是有追兵赶上,便假装不知,任其通过。等到我们这里打败了敌人,立刻挥军掩杀,给予沉重一击。如此一来,后面的敌军定会因恐惧而止步,不敢再追。”

董卓闻言,点头称是,遂采纳此计,并派遣吕布带领精兵负责断后。这样一来,无论后方的战斗结果如何,董卓都能确保自己能安全撤离,不会被敌人追上。

吕布刚来到军队后方,曹操率领的追兵就赶上了他们。吕布见状,大笑道:“果然如李儒所预料的那样!”随即命令自己的军队摆开阵势,准备迎战。

曹操一马当先,高声责问吕布:“逆贼!你劫持天子,驱赶百姓,意欲何为?”吕布毫不示弱,回骂道:“背主逃兵,你竟敢胡言乱语!”

话音刚落,夏侯惇便挺枪跃马,直冲向吕布。双方交战不到几个回合,李傕率领的一支军队从左边杀出,曹操见状,急忙命令夏侯渊前去迎敌。就在这时,右边的喊杀声又起,郭汜带领的军队也杀到了战场,曹操又急忙指令曹仁前去应对。三路敌军如同潮水般涌来,势不可挡。

夏侯惇在战场上与吕布对抗,但局势对他不利,他不得不飞马返回自己的阵线。吕布则引领铁骑乘胜追击,曹操的军队因此遭受重大打击,不得不放弃荥阳,转身逃跑。

在逃亡的过程中,曹操和他的残兵败将们来到了一个荒凉的山脚下,大约是深夜二更时分,月色明亮如同白昼。曹操刚刚召集起残余的士兵,正准备埋锅做饭,突然四周响起了喊杀声。徐荣早已在这里设下伏兵,此刻全部投入战斗。

曹操慌乱中策马奔逃,恰好遇到了徐荣,他转身就想逃跑。然而,徐荣已经搭箭在弓,一箭射中了曹操的肩胛。曹操带着箭伤继续逃命,绕过山坡时,突然两个潜伏在草中的士兵向他发起了攻击,曹操的马中枪倒下。

曹操翻身落马,被这两个士兵擒获。就在这危急关头,一名将领飞马赶到,挥刀斩杀了那两个士兵,然后下马救起曹操。

曹操回头一看,救他的原来是自己的弟弟曹洪。曹操感到自己可能命悬一线,对曹洪说:“我可能要死在这里了,你快点离开!”曹洪却回答:“您快上马,我愿意步行跟随。”曹操担心地问:“如果敌兵追上来,你怎么办?”曹洪坚定地说:“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但不能没有您。”曹操感慨地说:“如果我能再次活下来,那都是你的功劳。”

曹操骑上马,曹洪脱下自己的衣甲,手持拖刀,步行跟随在马旁边。他们大约逃亡到深夜四更左右,突然看到前方出现了一条宽阔的大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而背后的追兵的声音也越来越近。

曹操在河边满怀悲凉地感叹:“命运似乎已将我推至绝境,生存之途似乎已经断绝!”曹洪紧急地扶曹操下马,脱去他的袍铠,然后背着曹操渡过河流。他们刚刚越过河岸,追兵就已经赶到对岸,开始放箭射击。曹操带着水淋淋的身躯继续逃跑。

等到天亮时,曹操又跑了三十多里地,才在一片土冈下稍作休息。突然,从远处传来一阵喊声,一队人马迅速赶来。原来,是徐荣从上游渡河追击曹操。曹操见状,心中更加慌乱。

就在这危急关头,夏侯惇和夏侯渊率领数十骑兵飞驰而来,大声呼喝:“徐荣,不要伤害我们的主公!”徐荣见状,转身向夏侯惇冲去,夏侯惇挺起长枪,准备迎战。

夏侯惇和徐荣交马数合,最终夏侯惇一枪刺中了徐荣,将其刺于马下,并成功击散了剩余的敌兵。在这之后,曹仁、李典、乐进等将领各自率领军队追寻曹操,最终找到了曹操。

曹操见到他们,心中既是忧虑又是喜悦。忧虑的是自己遭遇了如此重大的挫折,喜悦的是自己的忠诚部下依然跟随在自己身边。此时,他们聚集起残余的士兵,共有五百余人,一同返回了河内。

而董卓则顺利前往了长安。他的军队在那里重新整编,继续巩固他的势力。

却说众诸侯在洛阳分头驻扎。孙坚成功扑灭了宫中的余火,随后他的军队进驻宫内,并在建章殿的废墟上搭建了临时营地。孙坚命令士兵清理宫殿的瓦砾,封闭了董卓所挖掘的陵寝,以确保皇家尊严不受侵犯。

在太庙的遗址上,孙坚草草搭建了三间殿堂,让众诸侯在那里设立圣神之位,并进行了一场庄重的祭祀仪式。祭祀结束后,众诸侯纷纷散去,各自回到自己的营地。

孙坚回到自己的营地后,那夜的星月交辉,他按剑而坐,仰望着天空中的星辰。他注意到紫微垣中弥漫着一片白气,这让他深感忧虑。孙坚叹息道:“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已成为一片废墟!”他所说的帝星,指的是天上的紫微星,它是帝王的象征。孙坚的话语中透露出他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和对民众苦难的同情。

孙坚在感叹之后,忍不住流下了泪水。突然,他身边的军士大声惊叫:“看!五色光芒!是从殿南的井中发出的!”孙坚顺着军士的指引看去,也目睹了这一奇异景象,他立刻下令士兵点燃火把,照亮井口,准备下井探寻。经过一番努力,他们从井中打捞出了一具妇人的尸首。尽管死去已久,但这具尸体的状况却出奇地良好,没有腐败的迹象。尸体的装束颇具宫廷风格,项下挂着一个锦囊。

孙坚命人打开锦囊,发现里面有一个朱红的小匣子,这个小匣子被金锁锁住。小心翼翼地打开匣子,里面露出了一枚玉玺。这枚玉玺方圆四寸,上面刻有五条交错的龙纹,周边缺了一个角,用黄金镶嵌弥补。玉玺上刻有八字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孙坚得到这枚玉玺后,询问身边的程普这是何物。程普回答道:“这是传国玺,是皇帝的象征。”

程普对传国玺的来历详尽地解释道:“这枚玉玺的来历非常传奇。它是昔日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之下发现的,当时他看到凤凰栖息在一块石头上,认为这块石头非同寻常,于是将它献给楚文王。楚文王下令切割这块石头,果然从中得到了美玉。

在秦朝二十六年,秦始皇命令技艺精湛的工匠将这块玉石琢磨成玉玺,并请李斯在上面篆写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字。二十八年,秦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遭遇大风浪,船只即将覆没,他急忙将玉玺投入湖中,风浪随即平息。

到了秦始皇三十六年,他又巡狩至华阴,有人手持玉玺拦路,对随从说:‘把这枚玉玺还给祖龙。’说完这句话,那人就不见了。这枚玉玺再次回到了秦朝。第二年,秦始皇去世。

后来,秦朝的继承者子婴将这枚玉玺献给了汉高祖刘邦。再后来,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孝元皇太后将玉玺扔给了王莽和苏献,玉玺因此摔碎了一角,之后用黄金修复。光武帝刘秀在宜阳得到这枚宝物,并将皇位传至今日。

近日听说十常侍作乱,劫持少帝出逃北邙,返回皇宫时失去了这件宝物。现在主公得到此宝,受命于天,必定有登上九五之尊的缘分。此地不可久留,我们应当尽快返回江东,另谋大业。”

孙坚在听完程普的话后,心中充满了激动和野心。他深知传国玺的历史意义和它在乱世中的政治价值。他告诉程普:“你的话正合我意。我明天就会称病辞职,返回江东。”商定计划后,孙坚悄悄地对自己的军队下达了命令,严禁泄露这次发现和即将采取的行动。

孙坚的计划虽然谨慎,但终究还是有人泄露了秘密。原来,孙坚军中有一名士兵是袁绍的同乡,他意图借此机会讨好袁绍,以便在袁绍麾下得到晋升。这名士兵在夜间悄悄离开了孙坚的营寨,前往袁绍的营地报告了孙坚发现传国玺的事情。

袁绍听后,心中暗喜,他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不仅奖赏了这位士兵,还秘密地将他留在了自己的军中,以备后续的利用。

次日,孙坚前来向袁绍辞行,他说:“我孙坚身体有些不适,想要返回长沙,特意来向您告别。”袁绍皮笑肉不笑地回答:“我知晓您的病症实则是为了得到传国玺而故意装病吧。”孙坚听后大惊,脸色都变了,他质问袁绍:“您从何得知此事?”

袁绍眼神锐利,冷笑着质问孙坚:“如今兴起兵戈,旨在为国除去害虫。玉玺是皇家至宝,既然落在您手中,就应该在众人面前交由盟主保管,等待董卓被诛杀后,再归还朝廷。如今您隐藏玉玺悄然离开,究竟意欲何为?”

孙坚脸色涨得通红,激动地反驳道:“玉玺何时到我手中的?你不要血口喷人!”袁绍不屑地哼了一声:“别在这里装蒜了,建章殿井中的宝物,你以为你能撇得清?快把东西交出来,免得让大家看你的笑话。”

孙坚气得青筋暴露,手指指向天空,咬牙切齿地发誓:“如果我确实找到了此宝,却私自藏匿,他日我不得善终,定会死在刀枪之下!”众诸侯听了,都纷纷点头:“孙文台都这么说了,估计是真的没拿到玉玺。”

袁绍瞪着孙坚,命令手下:“去,问问那军士,打捞玉玺的时候,孙坚在不在场?”孙坚一听,火冒三丈,抽出佩剑就要斩那军士。袁绍也拔剑相向:“你敢对我的士兵下手,真是无法无天!”

袁绍背后的颜良、文丑亦拔剑出鞘。孙坚背后的程普、黄盖、韩当也各自抽出佩刀。众位诸侯纷纷劝阻,孙坚随即上马,率军拔营离开洛阳。袁绍愤怒不已,于是修书一封,派遣心腹之人连夜送往荆州,交给刺史刘表,命其在路上截住孙坚,夺取玉玺。

这一幕展示了乱世中的权力斗争和信任的缺失。孙坚和袁绍之间的矛盾因为传国玺而激化,而其他诸侯则在等待结果,准备在合适的时机插手争夺。孙坚的离去,只是这场争夺战的一个开始。

在孙坚离开的次日,有人报告说曹操在荥阳追击董卓,但战斗并不顺利,反而遭到了失败。袁绍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人将曹操接到自己的营寨中,并组织了一场宴会,与其他诸侯一起为曹操解闷。

在宴会期间,曹操情绪低落,他感慨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最初兴起义军,是为了为国家除去董卓这个贼人。各位都能义不容辞地前来支持,我原本的计划是想要袁绍引领河内的部队,占据孟津和酸枣;其他将领则坚守成皋,控制敖仓,封锁轘辕和太谷,控制这些战略要地;袁术则带领南阳的军队,驻扎在丹水和析县,通过武关来威慑三辅地区。我们都要深挖沟壑,高筑壁垒,不与董卓的军队正面交战,而是增加疑兵之计,展示出天下的形势。我们顺应天命,讨伐逆贼,这样就可以迅速稳定局势。但现在大家迟疑不前,让天下人失望,我曹操深感羞愧!”

袁绍和其他诸侯对于曹操的话无言以对,他们沉默不语,无法反驳曹操的指责。

宴会结束后,曹操观察到袁绍和其他诸侯各自心怀鬼胎,料定他们无法团结一致,完成大事,于是决定独自带领自己的军队前往扬州。曹操的这一举动,一方面可能是为了避开纷争,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为了在那里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与此同时,公孙瓒也对当前的局势感到不满,他认为袁绍无法成就大业,而且预感到未来会有变故发生。因此,公孙瓒决定带着刘备、关羽和张飞等人撤营北行,返回自己的领地。他们在途中经过平原,公孙瓒任命刘备为平原相,之后便独自离去,回去守护自己的地盘和军队。

另外,兖州太守刘岱因为粮食短缺,向东郡太守乔瑁请求借粮。然而,乔瑁拒绝了他的请求。刘岱因此感到愤怒,决定采取强硬手段,率领军队突袭乔瑁的营地,最终杀死了乔瑁,并成功说服他的部下投降。

这一系列的事件展示了乱世中的权力斗争和势力重组。曹操、公孙瓒和刘岱等人都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利益,做出了各自的选择和行动。

袁绍在曹操离开后,也意识到当前的联盟已经名存实亡,各路诸侯纷纷离去,没有了团结的力量。他深知自己无法单独留住这些势力,也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局面。于是,袁绍决定放弃洛阳,带领自己的军队向关东方向撤退。

袁绍的这一决定,一方面可能是为了避开洛阳的混乱局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关东地区寻找新的机会,稳固自己的势力。

刘表,作为荆州刺使,是一位有着深厚背景的人物。他是汉室宗亲,从小就好结交豪杰名士,与七位才子并称为“江夏八俊”。这七位才子分别是:汝南的陈翔、同郡的范滂、鲁国的孔昱、渤海的范康、山阳的檀敷、同郡的张俭以及南阳的岑咥。他们都是当时天下闻名的士人,与刘表交情深厚。

刘表身边还有两位重要的辅臣,分别是延平的蒯良和蒯越,以及襄阳的蔡瑁。当刘表收到袁绍的来信后,他立即行动起来,命令蒯越和蔡瑁带领一万兵马前往拦截孙坚。

孙坚的军队刚刚到达,蒯越就迅速布下了阵势,并且亲自出马迎战。孙坚见状,不禁疑惑地问道:“蒯异度,你为何要带兵拦截我的去路?”蒯越回答道:“你既然是汉室的臣子,为何要私藏传国玉玺?你必须立即交出玉玺,我才会放你离开!”孙坚听后大怒,立刻命令黄盖出战。蔡瑁挥舞着大刀迎接黄盖的挑战。

两人交手数合之后,黄盖挥动长鞭,成功地击中了蔡瑁的护心镜。蔡瑁受到打击,立刻拨马后退,孙坚趁机指挥部队冲过了边界。就在这时,山背后突然响起了金鼓声,原来刘表亲自率领军队赶到现场。

面对刘表的质问,孙坚在马上施礼回答道:“刘景升,你为何轻信袁绍的挑拨之言,前来逼迫我国?”刘表冷冷地回答:“你私匿传国玉玺,难道是有反叛之心吗?”孙坚断然否认:“我若有此物,愿死于刀箭之下!”刘表见状,提出条件:“若要我信你,就让我检查你随军的行李,以证你的清白。”孙坚愤怒地回应:“你有何本领,敢小觑我!”

就在双方即将交兵之际,刘表突然撤退,孙坚见状,立即纵马追赶。然而,他刚刚追出两山之间,伏兵齐出,蔡瑁和蒯越紧随其后,将孙坚围困在垓心。正是:玉玺得来无用处,反因此宝动刀兵。孙坚如何摆脱困境,将在下文中详细叙述。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