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初晴,田间地头积满了未开化的雪,在阳光照耀下晶莹剔透。
晌午刚过,自长安而来的使者,便走进了杜县廨,向刘义真传达了刘裕让其立刻返回长安的谕令。同时刘裕还召见了杜坦、杜骥,要其二人随刘义真入宫。
刘义真没有犹豫,命人传来杜坦、杜骥,又叫来杜珏、柳光世、韦祖宣、裴禹四人,在刘乞及十数名骑兵护卫下,离开杜县,打马向着长安城策马飞驰。
未时刚过,刘义真一行便到了长安城。
入得未央宫,刘义真示意六人在宣室殿外等候,自己则取下身上的佩剑交给殿外值守的谒者,大步走了进去。
来到暖阁,除了上首面容严肃的自家老子,傅亮、谢晦、郑鲜之,以及王修、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等皆在。
走到暖阁中央,刘义真向着刘裕叩首道:“儿臣义真,叩见阿父!”
“起来!”
刘裕示意他起身,这一次破天荒没把他叫到自己跟前,而是说了句:“坐!”
刘义真微微躬身,大步走向了左下第一个尊位。
“今日急着把你叫回来,只有一事。”刘裕严肃地盯着刘义真沉声道:“向诸位臣工解释何为折冲府?以及你设立折冲府的初衷?”
“诺!”
刘义真应诺之后站起身。
长安使者到达杜县时,悄悄告知了他早间发生在暖阁的一幕,所以他是有备而回。
扫了眼坐在两侧的文武臣工,刘义真向着他们微微一拱手,而后认真的说道:“所谓的折冲府,其实就是在安西将军府所辖关中诸郡县划分出新的军府,并由军府承担募兵、训练以及征战之事。”
“当然,为区分军府所募之兵员与汉末以来之军户。凡军府所属之府兵,悉属所在郡县,郡县需给予所府兵及家人以民籍,赐予相应田亩,未战之时这些府兵一与民同,三时耕稼,兵农合一。”
“桂阳公行如此折冲府兵制,可是想改变汉末以来朝廷之军户之制?”刘义真话刚落,王镇恶便双眉向着额间微微一挤,看向刘义真问道。
不愧是沙场宿将,一听就明白了个中道理。
刘义真并未正面回答,只道:“汉末以来,军户承担之责任日益加重,以至于不少军户为逃避兵役,或自残,或藏入深山,军队战斗力由此每况愈下。”
“而折冲府府兵,因是民籍,无需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以自愿为前提,个人可免除租布,家人亦可减免租布三成。”
“安西将军府亦将记录府兵战斗之时斩杀之首级,效仿秦军功爵之制,予以折冲府府兵晋升之机会。”
“纵观历代,特别是先秦及秦汉,唯有与兵士以功勋,许以加官进爵之承诺,方能激励士卒于战场上奋勇杀敌,练就出一支勇往无前的军队。”
“我想了好些日子,才在杜县提出了设立折冲府,由折冲府慢慢取代军户这一不合时宜的兵制。”
“嗯......桂阳公所言之折冲府倒也不是不行!”
王修听后在一旁接过话说道:“反正关中之地,战乱久矣。苻秦、姚秦治理关中,前后又不能相继,所行之制度与我朝虽有不同,却也大差不差。”
“于关中推行折冲府府兵制度,臣以为倒是可以一试。”说着王修向上首的刘裕表达了自己赞同的想法,而后又看向刘义真道:“桂阳公,就是不知这折冲府如何行使权责?”
“我想把折冲府立为第五品军府。”
刘义真郑重说道:“于军府之内设立折冲都尉一人,由五品将军担任。折冲都尉以下再设果毅都尉两人,为第六品。再下则是第七品别将、长史、兵曹参军各一人。”
“至于折冲府所领兵员,可以以军、幢为主。再以三百人为团,下设校尉,校尉之下为百将,百将之下与我军现行之制相同。”
“五品折冲府!”
刘裕听得似乎很感兴趣,呢喃一句之后,看向两侧一众文武道:“诸位爱卿,你们以为这折冲府是否可行?”
“臣认为可行!”
王修显然是最支持刘义真的,只听他向刘裕说道:“若设立折冲府,一则可以在关中试行,一旦成功将改变现今已经腐朽的军户制。”
“二则,可以激励所募之府兵战力。如今这天下战乱频繁,北方胡人还想与我朝一争天下,若能施行折冲府府兵制,必定能极大的激励士气,练就强大的军队。”
“王长史所言倒是不假,就是......”
这会儿一直没说话的沈田子站起身,看向刘义真道:“不知桂阳公为何选择在杜县与裴、杜、韦、柳四家谈论此事,毕竟这些世族多以各自利益为重......”
刘义真摆摆手,打断了沈田子所言,沉声道:“如今的关中历经战乱,人心迷乱。而像河东、京兆这些世族,他们世居于此,族中为公卿者历代皆有。”
“关中的百姓多以四大家为向导,若四大家都支持,还让底下僮仆加入到折冲府,并改为民籍,府兵制于关中推行将会更是容易?”
“而且世家之中不乏可造之材,若能为我宋台所用,稳定关中指日可待。”
刘义真如此说,沈田子无言以对,坐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几位爱卿以为呢?”刘裕把目光投向了郑鲜之、傅亮、谢晦三人。
三人互相看了看,郑鲜之向刘裕拱手道:“臣以为桂阳公所言不无道理,折冲府可以在关中试上一试,若有成效再行于江东施行。”
“你们呢!”刘裕锐利的目光扫视着其余人。
“臣等附议!”没有发表言论的这会儿全部表示赞同。
不赞同不行。
能坐进暖阁的没有一个是傻子,看得出宋公和桂阳公应当就折冲府一事早就有过交流。
借着世家支持,于关中推行此制度,桂阳公一个十岁儿纵然智计若妖,怕也想不到如此周全。
没有宋公在后面撑着,更改二百年之制度,桂阳公再是胆大包天,杀人不眨眼,恐怕也不敢提出来。
至于刘义真敢提出来,除了府兵制于当下更合时宜。
最主要的是他老子压得住宋台这些个文武臣工,只要他老子同意,这些人纵然心中有意见,也不敢随意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