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三国的我竟成了刘备

小果东不是果冻

https://img.ppxs5.com/f9/c2/85600d9e58.jpg

首页 >> 熟读三国的我竟成了刘备 >> 熟读三国的我竟成了刘备最新章节(目录)

第五十四章 巧用王脩,揽无双太史慈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刘备当即任命王脩为五官掾,负责治理县内豪强及律法同时兼治一县。

另外两个家主十分高兴,但他们两个却不做官,两人说有偌大的家业需要打理,虽想为官造福百姓,但也不想荒废了家业。

刘备也是不解,这王氏很有意思,举家投自己又不愿意做官,那想干什么?

汉末这些豪族依附于地方官员,无非是想攫取利益,获得田地和人口,获得影响到国家对乡里控制的强度,具有在宗族以外甚至一里一乡,拥有支配力和影响力。

王闾却说为的是家族子弟中聪慧之子能够有机会施展抱负。

刘备这才明白了,合着这两人不想做官,是让家族子弟做官,把自己放下,给家族子弟铺路。那还是一个意思,就这样吧,刘备想着,既然安排这两个人不干,那情分就得转移到家族子弟上。

子弟,子弟就好下手了,反正政策法度规矩都说清了,一旦违反惩罚起来就不要怪我了。

“府君,王氏愿将三成产业献出,以供府君施政行策。若府君另有需求,我王氏定全力支持。”王闾坚定的说着。

几人瞬间震惊了,三成产业,那得是多少啊。原以为三家相投也就是资助些钱财,谋些利益。没想到一下子献出三成的产业,那可是相当庞大的钱财。

付出这些钱财的代价就是为了家族谋取发展,让家族子弟能够有更好的出路可走,那就可以理解了。

毕竟家族的发展在这些人眼里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世家大族的利益所在,自己可以不做官,但家族一定要强盛的发展下去。

王氏是想成为颍川荀氏,清河崔氏,弘农杨氏,亦或是汝南袁氏?或许这些世家大族都互不甘心互不服气。

但毕竟人家荀氏崔氏杨氏袁氏叫世族,那可是动不动什么四世三公,传承百年,想那司马懿不也是,往上数全是当大官,这才叫世家。王家顶多算个当地豪强。

袁氏可以说是天下第一士族,四世三公,门吏无数,无数士人依附于门下,可以说,想要官场上走的一帆风顺,必须要拜袁氏的山头。

朝堂之上遍布袁氏门徒,影响力极大,宦官在他们手里只是跳梁小丑,没有得到过权力的弄权阉人而已,根本动摇不了袁家的这颗大树。

树大根深,枝繁叶茂,桃李满天下,只能这么形容这巍巍袁氏。

刘备深知世家大族的厉害,世家凑到一起,那就是帮派啊,帮派凑在一起要干什么?为百姓谋福利?为君主多出力、出谋划策?

那群帮派是为了结党营私的啊。就是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才抱在一团。

所以来北海之前就一度忧心于如何处理世家大族的利益,以及各种帮派。

先主在蜀时,善于平衡人际关系,对于各世家门派进行平衡。

有元老派系,那就是创业初期追随先主的一帮子,掏空家底的舅子糜竺糜芳,社交达人简雍孙乾,结义兄弟关羽张飞,老贴身秘书赵云,那都是最重要的一班子人,信任的人必然地位高。

可就是信任,糜芳不还是叛逃了,还害死了关羽,这中间不正是因为觉得糜芳觉得自己不平衡,没有收到应得的待遇和利益。

这反倒侧面证明了元老派也不满意现有的利益分配。

另一大帮派就是荆州派了。以诸葛亮为代表的,黄忠、魏延、蒋琬,费祎、马良、马谡等人。

这些人是刘备在荆州时招揽的一批人,特别是刘表去世后,许多荆州氏族加入刘备阵营,这些人组成蜀汉政权的荆州派系,掌握着蜀汉政权的核心力量。

甚至可以说,荆州派系支撑着蜀汉运行,尤其是在刘备死后,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达到蜀汉权力的顶峰,武将以魏延为首别的不服就服诸葛亮,赵云又是诸葛亮的得力干将。

第三个派系是东州派,法正、李严、许靖、董和、孟达、董允等刘焉入蜀时带去益州的一批人。

当时刘焉还把南阳、三辅一带数万户入蜀的流民收编为“东州兵”。

刘备入蜀时法正、李严都是刘备的坚定拥护者,所以刘备、诸葛亮非常重用他们。这帮人形成了东州派派系。

作为益州本地的豪族派系,那自然是益州派,主要人员黄权、李恢、马忠、谯周、王平等人。

这些人是益州本土豪族,刘焉、刘璋父子就是依靠东州派来压制益州派。本人地头蛇必须要外来人压制。

不得不说的就是本地豪族确实起很大作用,影响力不说别的,光是在刘禅那里就起到了对蜀汉的决定性影响。

邓艾打过来了,刘禅问怎么办,结果谯周说投降吧,刘禅觉得行,结果蜀汉就开城投降,整个蜀汉灭亡了。

谯周劝降力排众议,如何力排众议?无非是凭借个人的利益,不能人人都像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不能像姜维那样不顾一切的九伐中原报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他们是有家族的人,要为家族考虑。

英烈的北地王刘谌只能以死明志。

这主张投降谯周正是益州派,还是那句话,作为本地人,投降也没事,反正是换君不换臣。

派系与派系之间就这么和谐吗?也不尽然。

蜀汉还有一些人的派系比较模糊。比如姜维,虽然继承诸葛亮的衣钵,好像属于荆州派系,却又得不到蒋琬、费祎等人的支持,九伐中原犹如一个人在战斗。

再比如马超,曾经是一代枭雄,位列五虎上将,可他的作用在哪?

即便如此,先主却仍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能将众派系聚拢在一起,让整个蜀地发展的蒸蒸日上,先主之德昭昭。

三国中另外两方处理方式,刘备觉得也可以借鉴。

像曹操,把世家大族拢在手里,让夏侯氏和曹姓的人掌军政大权,其余都是各处招降来的,重用之下分化世家豪族的权力,五子良将无一人是曹姓,但都被曹操赋予重任。

反观孙权,曹操说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没错,孙权这个碧眼贼极善制衡之术,少年时执掌江东,主少国疑,政权旁落,内有张昭,外有周瑜。陆,吴,顾,张四大家族站在孙氏背后,皆有私心。

四大家族的子弟掌握着朝堂半数以上的话语权和经济控制。此时的东吴,四大家族是东吴的半壁江山

孙权不像老爹和老哥一样英烈勇猛,孙权心思深沉,善于权谋,十分鸡贼,将几大家族收拾的服服帖帖,通过联姻的方式拉拢陆家,互相制衡,把利益交织的江东管理的与曹操对峙,三分天下。

无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世家大族又怎样,自然有处理办法。但是日后如果入朝中,袁氏还是个大问题。

袁氏怎么解决的?刘备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袁氏好像没有对曹操造成过困扰,弘农杨氏也没有,颍川荀氏一直在帮助曹操。

对,袁氏都死光了,袁绍袁术都被灭了,袁氏被董卓抄家了,董胖子把他们都砍干净了,好你个董胖子,用处还不小。

刘备原本就是想在诸侯讨董的时候再干掉董卓的,这样的话自己就可以把名望提到巅峰,现在一看,确实是可以,等董胖子把袁氏灭门再说。

刘备想着袁氏也和自己无冤无仇,干嘛要这么搞他们。旋即一想,这也不是自己搞的啊,他袁氏树大根深,可树大招风,他们袁氏这么硬,碰到横的董卓不也没办法。

董卓还是他们从凉州引来的,还是袁氏门徒,结果被反噬了,自食恶果而已。

当下王家三氏已经归顺自己,还把家产提供给自己,那剩下的所谓孙氏,让王脩去解决吧,好看看王脩有什么能力。

北海和东莱相邻,刘备一早就想到了一个重要的人物,这个人是自己必须要招到麾下的,东汉名将,太史慈。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这是他病亡前所说的话。

太史慈,字子义,东吴大将,曾和小霸王孙策酣战,武艺超群,还是一位真正的神射手。

太史慈跟从孙策讨伐麻保贼,有一贼于屯里城楼上毁骂孙策军,并以手挽著城楼上的柱子,太史慈便引弓射之,箭矢直接贯穿手腕,更反牢牢钉在楼柱上,围外万人无不称善。

这证明太史慈不仅精准,而且臂力极大。况且太史慈不仅武艺超群,还有胆识有谋略。

在孔融被黄巾贼围困在北海之时,太史慈想要冲出包围找先主求援。

孔融认为这太过于冒险,想要等待救援。太史慈却说服孔融不能坐以待毙,孔融担心太史慈的安危,太史慈将谋划向孔融说完孔融只能答应,也没有别的办法。

太史慈严装饱食,待第二天天明之后,便带上箭囊,摄弓上马,引着两人骑马跟随在身后,两人撑着一个箭靶,开门直接出城。

外围下的贼众皆十分惊骇,城里怎么跑出来三人,急忙召集起人出来防备。

太史慈只引马来至城壕边,插好箭靶,离这不远搭弓引箭练习射艺,习射完毕后,便带着两随从入门回城。

第二天也是这样出了城,外围的贼众有的站起来戒备,或有躺卧不顾。

于是太史慈再置好箭靶,继续练习射艺,习射完毕后再次入门回城。

第三天又是如此复出,外围下人已经习以为常了,权当是对面这人在城里待着无趣便出城易射,再没有站起戒备,没有人理太史慈。

太史慈看到这情况,果断快马加鞭直突重围中,顾驰而去。

群贼还没有反应过来,待得群贼反应过来,太史慈已冲出重围,回顾取弓箭射杀数人。有人上马追赶,太史慈飞驰着回身射箭,追好的人皆应弦而倒,因此无人敢去追赶,太史慈就这么冲出了包围。

这么一个良将,怎么能留给别人,抓紧下手。

刘备命郡内官吏前去东莱打听太史慈的消息,官吏便轮番往东莱跑,打听这个太史慈的消息。

没几天便打听到了,东莱黄县人,尚未加冠,刘备十分高兴,看来太史慈还在呢,打听到太史慈下落之后,那就要把太史慈搞到手!

怎么搞到手是个问题,自己亲自去?那肯定不行,毕竟太史慈还没什么名气,自己过去请他一个尚未加冠的太史慈,显得有些过火,通过简雍?简雍这个人吊儿郎当的,也就尊重一下自己和身边的几个人,外交还行,社交就一般了。

算了,简雍找了不少寒门子弟,让这些寒门子弟去慰问慰问太史慈的母亲,太史慈家里生活一般,不是什么大家族。

刘备找来几个机灵的少年,让他们带着钱财去前往黄县,以太守想要招贤纳士为由,打听到县里太史慈少年勇武,如果太史慈愿意可以去北海,这些钱财是照顾太史慈母亲的。

太史慈忠孝无双,能摆平他母亲,太史慈必定来投。

太史慈的母亲收到了刘备的资助,对刘备十分感恩,太史慈知道后也感动不已,因需要照顾母亲无法离开,只愿加冠之后才能外出,并向刘备修书致谢,书中写明自己的情况。

刘备看到了书信,知道这事成了。刘备不怕等,好饭不怕晚,也需要给太史慈成长的空间。对于照顾母亲一事,刘备也提出将太史慈母亲二人接来北海,不过一切看两人的意愿。

太史慈到自己麾下,又能多一个大将,对于如何处理和武将之间的关系,刘备一时间还无从下手。

对于关羽、张飞、杨义等人,跟着自己从处发展到打黄巾,赵云乐进等人是黄巾之乱时招来,对于他们自己都一视同仁,不想让任何人感到不平衡。

但随着势力的发展,必然有新的武将加入,就不能给他们过于高标准的待遇,让跟着自己的老将觉得没有受到自己的重视,自己喜新厌旧,疏远了他们。

因此还要时常增加情感交流,有空就去看看他们,平时没事就书信问候,解决困难,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体贴。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