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明天子

破贼校尉

https://img.ppxs5.com/06/b8/4933611c88.jpg

首页 >> 革明天子 >> 革明天子最新章节(目录)

第五十章 又是祖制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够花吗?来,你来试试!

陶鲁一脸的苦笑,没有答话。

马文升替他答道:“完全不够花。”

“下官这些日子做过调查,五口之家,两大口三小口想要不挨饿,便需要食米十二到十五石,按广州平价折银五两二钱。盐、衣、菜、柴薪、油、酱、醋、茶的日常开支,差不多要十二到十六两银子。”

“这只是养家糊口。县丞是老爷,要体面,总得雇门子、仆人、老妪伺候吧。女眷还得雇丫鬟婢女。然后延请师爷幕僚、上司就任、同僚过境、红白人情、迎来送往,这些都要钱。这里五两,那里三两,随便下来一年四五十两银子就没有了。”

众人不由一阵叹息。

大明文武官员的俸禄,出了名的刻薄。

可是有什么办法,这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训,“永为定制”。

和朱见深默契地对视一眼,李东阳开口道:“唉,想不到国朝官吏俸禄待遇,居然如此困顿。前两日,学生陪殿下去崖山凭吊祭拜,想起前宋年间,文武官员,待遇从丰。”

“在下查过史料,前宋元丰年间为例,实职县丞,月俸十二贯,月禄米两石,还有衣赐绢十五匹,棉十五两等。日常办公开支,有职田支应。与国朝一比,真是天上地下啊。”

众人神情各异,王恕脸上闪过愠色。

“做官要紧在于修道德、禀气节,如此谈论钱利,置义理于何地?再说了,高薪就能养廉吗?前宋贪官,不是比比皆是吗?”

马文升神情复杂地看了一眼他,又看了看朱见深,没有出声附和。

“石渠先生,稍安勿躁。”朱见深出声劝慰,“请问普天之下,只要能安居乐业,遵纪守法的人多,还是为非作歹的人多?”

“遵纪守法的人多。”

“是的。官员也是如此,能够满足一家老小的舒适生活,想必他们也不愿意去刻意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毕竟老实做官,用心办事,不仅家人衣食无忧,自己还能前途光明。一旦被发现,轻者前途全无,重者杀头弃市。”

“只要不是大贪大恶之人,都会选安分守职。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让大明官吏,不必贪。”

“不必贪?”王恕目光闪动。

“对,以此刻薄俸禄驱使官吏,去行使手里治政牧民的权力,就好比让饥肠辘辘的人去守粮仓。不管制定多么严厉的制度,采用多么残酷的刑罚,他们中大多数人都会前仆后继地去营私贪污。”

“辛辛苦苦来做官,一家人连饭都吃不饱,要不去贪,要不辞官,到后来,不贪都不行了。所以朝廷必须给予足够的俸禄,制定适当的公费度支制度,确保官吏安居无忧,进而才能要求他们兢兢业业,勤勉尽职。”

朱见深的话让众人陷入了沉思,王恕忍不住提出自己的疑问。

“要是还有官吏营私贪污呢?”

“那就出师有名,理直气壮!‘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确保不必贪的基础,部分官员还要营私贪污,杀头弃市,阖家籍没,勿谓言之不预!”

王恕看着杀气腾腾的朱见深,神情突然恍惚了一下,仿佛看到了太祖太宗两位皇帝的脸,晃动着重合在一起,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又变回朱见深这张还带着稚气的脸。

王恕努力看着朱见深,想从他脸上的神情,找出他的真正用意。

拜访崖山来到白沙里,与自己等人汇合,然后陶鲁前来拜访,这些王恕都觉得很正常的。

但是大家聊着聊着,突然聊到本朝俸禄,再从此衍伸到前宋官员俸禄和待遇,然后引发了对本朝官吏俸禄待遇的讨论。

这一部分,王恕觉得似乎有人在有意引领——殿下和李东阳。

那么殿下的用意何在?

马文升突然问道:“现在我朝赋税,景泰三年为米麦两千六百一十五万石;丝绢布、屯田、马政、夫役、加耗、折色等其它税课,折合银二百六十七万两;盐、茶、冶、船钞商税和其他课税,合银二百一十六万两。”

“而景泰三年,大内、宗室、勋贵、官吏、九边、军卫等各项支出,折算下来还缺米麦一百六十万石,银五十三万两。这笔账还挂在户部,内阁天天在跟户部吵,讨论如何平掉这个亏空。要想给官吏加俸禄,钱粮从何处来?”

王恕也在一旁问道:“现在大明文武官吏俸禄,都是太祖定下来的,永为定制,更改就是有违祖制?”

朱见深笑了,“祖制?祖制可有内阁票拟?祖制说《太祖大诰》无论官民,人手一本,在座的诸位,谁有?”

众人面面相觑,现场气氛一度很尴尬。

朱见深把众人的神情看在眼里,嗯,今天试探得差不多,不能再深入下去了。

于是他把话题一转,故意开口问李东阳和刘健。

“希贤先生,东阳,你们可知这申明和旌善亭的用处和来历?”

两人摇了摇头,我们以前真没有关注这么冷僻的知识点。

“李芳,你给两位说说。”

“是,殿下。洪武三十年,太祖皇帝颁下《教民六谕》的诏书,次年又颁行《教民榜文》,作为地方百姓教化的总纲。此纲里规定,每乡里必设申明和旌善亭。申明亭用以张贴榜文、‘申明教化’。旌善亭则书写善人善事、恶人恶事,以示惩劝。”

“原来如此!”众人议论纷纷。

朱见深当初见到《皇明祖训》和《大诰》里写的这些内容时,惊呆了。

朱太祖在后世虽然争议很大,但无论正反两方都认为他确实雄才伟略,是位千古难见的旷世奇才。

看看这教民六谕和申明和旌善亭制度,这是直接把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一竿子插到最基层。

他开创的很多手段和制度,不仅满清抄,常胜凯也抄...一直抄到二十一世纪。

太祖啊,还是那句话,你留下好的东西,我肯定是要继承和发扬。但是很多东西,我肯定是会改的。

不改不行,太祖,你也不想...

再说了,我们爷俩都是天命之子,谁跟谁啊,你肯定不会斤斤计较的。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