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僧繇继续道:“后来穆提婆将书信和画呈给你们皇帝,诬告你父王陷害太姬,有不臣之心。皇帝令他去水师大营接管你父王的战船,他把你父王留守在船上的亲卫都杀了,说是亲卫们不肯交船,意欲谋反。”
高天悲痛万分,咬牙道:“卑鄙无耻啊!他连这些为大齐出生入死的老卒都不肯放过!”
张僧繇叹息道:“我看你们皇帝也是卑鄙之徒。他授予穆提婆专断之权,穆提婆就借皇命赐下毒酒给你父王。要说你父王也是一副铮铮铁骨,在家喝了毒酒,穿上甲胄,提着长槊,凭着一口气纵马奔到水师大营。那日天地变色,万物举哀,大船忽然起火,崩断铁锚,南下而去。你父王将长槊投上船,也算达成南下的遗愿了。”
高天泪流满面,双拳攥得咯咯作响,强忍着悲愤之情,道:“朝廷定先君何罪?”
张僧繇道:“没有定罪。皇帝和穆提婆都不愿承担毒害忠良的恶名,互相推诿,最后说是天意。你父王行以国葬,谥号忠武,你也加了官。”
高天呜呜哭出声,泪水肆意宣泄。
张僧繇说不下去了,转而对孙思邈道:“我这就去玉衡宫一趟,你照顾世子。”
“早些回来,不然都要饿肚子了。”孙思邈提醒道。
张僧繇又白了他一眼,飘然而去。
陆地神仙有飞天遁地之能,不过一个时辰便驾临武功山玉衡宫。
悠扬深邃的箜篌声响彻武功山,群鹤徘徊,像是在迎接远客。
张僧繇循着箜篌声,落到金殿二楼。
一位中年男子迎上来,作揖道:“羊球拜见张真人。师父正在茶室等待真人。”说着将张僧繇引入茶室。
玉衡子正弹奏箜篌,望见客人来访,起身相迎。
“坐下说。”张僧繇摆手道,然后大咧咧坐到对面。
二人临着窗,俱是仙风道骨的仪态,同时望了眼外面的苍翠林涛。
张僧繇道:“先生所弹的衡门听涛曲旷达无极,令人神游世外,境界又高了一重。”
“可有些人事还是堪不破。”玉衡子一声叹息,接着切入正题,“世子醒了吗?”
“我来正是与先生说这件事的。”张僧繇遂把营救高天的前前后后娓娓道来。
羊球端上两碗茶汤,放在二人面前,自己打横而坐,仔细听着。他的脸色渐渐凝重,听完讲述后迫不及待地开口道:“定然是陈瑞施的诡计。”
玉衡子皱眉道:“我说过,大是大非前他分的清!况且他还没有回来,不能仅凭推测定他的罪。”
外人在旁,羊球没有争辩,道:“师父教训得是!”
张僧繇听着也不好意思,便换了个话题,打趣道:“世子已经无碍,下一步当如何?我那可不是吃白食的地方。”
玉衡子早就安排好了:“我刚传信去石龙郡,请冼夫人派船去接世子。到时候请真人指点方向。”
张僧繇吃惊道:“怎么,先生已经知道世子救活了?”
玉衡子饮了一口茶,望着窗外翻涌的云海,语气深沉:“你来之前,先帝也来找我了。他还是那身穿着,一点没变。”
张僧繇似乎早有预料,淡然道:“他做的什么局?”
玉衡子道:“一统天下的大局。”然后吩咐羊球去取昨日冼府来信。
羊球捧来一只细长画匣,放在案上,当着张僧繇的面打开,先取出一幅大些的书纸,双手递给张僧繇:“请真人过目。”
张僧繇双手接过,徐徐展开,才发现是两张卷在一起的拓片。所拓内容竟是一座墓碑的正反面。
碑身高四尺有余,形制粗陋,雕龙、忍冬、麟鬼等纹饰仅以粗细不匀的线条替代。
墓碑正面的内容格外引人注目,上刻“梁故溧阳县男高君之碑”字样。墓碑背面是墓志铭,起首便是“先君讳循”,落款是“子扬州高琦承圣五年五月初九造”字样。
张僧繇略显激动,道:“这是御史大夫高循的墓碑?”
玉衡子点头道:“冼夫人部下清剿海盗时寻到一座小岛,在岛上发现了髙循之墓。”
“髙循之子高琦呢?”张僧繇追问。
“髙循死后的第二年,他也跟着去了。”
“有没有留下子嗣?”
“那岛上只有一对母女守着,应当是高琦妻女。她们只会说蛮语,不识文字。”
“那又如何认定她们是高琦妻女?”
玉衡子看了眼羊球。后者会意,立刻从画匣拿出一张小拓片,所印的是一块玉珏,纹饰虽然拓印不清,但中间一个妗字清晰可辨。
玉衡子道:“她们手里就有这块玉珏。”
张僧繇是梁武帝的宫廷画师,自然这块玉珏的由来,颔首道:“看来她们真是高琦妻女。唉,可惜没有男丁,高氏后继无人。”
玉衡子莞尔一笑:“怎么没有?”
时至日暮,在孙思邈的搀扶下,高天从浴桶中出来,穿上自己的衣服,却见脐下生出一颗米粒大小的红痣,道:“这是何物?”
孙思邈道:“灵萧草神元丰沛,难以驾驭,张真人封印了大半,在你脐下结一颗红痣。日后你修为精进,自可徐徐炼化被封印的神元,那红痣也会消失。”
高天同时打量这方陌生的天地。
齐国近海,但这是高天第一次看到大海,立刻被虚极无边的壮丽景象所折服。晚霞烂漫,海鸟盘桓,令人心旷神怡,忘记忧愁。
“这是哪里?”高天问道。
“这是南海。”孙思邈答道,“这岛叫方丈,是张真人的修炼之地。”
“这高台……”高天发现自己处于一座高台之上,除了一座两层高的大殿,便是空旷的广场。其间散布着高捧圆盘的飞天神女石像。
四周围以一人高的城墙,间有及胸高的女墙可供远眺。
高天走到女墙向下看去,去地约二十丈,远高于金凤台。沿着高台墙壁上还塑造了十二座巨大神像,高天只能看到佛像头顶上的一颗颗肉髻。
高天颇为震惊,以为是鬼神之工,道:“方丈岛上竟有如此神迹。”
孙思邈哈哈笑道:“这不是神迹,这是通天台。”
“通天台?”高天惊道,“我朝文林馆有一待诏名叫颜之推,曾编纂《集灵记》一书。书载,梁武帝于宫中筑通天台,并令张真人塑造十二尊等高佛像。真人因此功德而一步登仙。后侯景乱梁,台城焚毁,独不见通天台之墟,恐为真人所移。难道传说是真的?”
孙思邈道:“假不了,假不了。这十二尊佛像耗费真人无数心血,哪里舍得叫它烟消云散。真人发了大功,搬来这里。”
他一边说话一边走到广场中央,看了看石像盘子上一颗颗莲子大的种子,笑道:“此间果然是修炼宝地。这些种子吸收了天地灵气,别有一番气韵,药性绝非凡品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