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掌声渐渐平息,崔知古微笑着开口说道:“好了,方才我啰嗦了那么多了!耽搁大家上课了!现在让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课程吧!”
言罢,崔知古就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第一节“中国的起源”几个大字,稍作停留后,又接着写下了“猿人及其社会生活”,随后从书包里拿出了自己的笔记本,轻轻地将笔记本打开,并与讲台上的多媒体设备连接起来,然后教室正中上方的投影仪通过来展示本节课程的PPT。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本学期的第一节课——中国历史的开端。那么,在深入了解猿人和社会生活之前,我们是否该了解一下中国历史的早期是什么样的情况?同学们心中是否有答案了?”崔知古说,“如果大家不能将答案说出来的话。那么,我给大家讲一个中国古代一位诗人的事,这位诗人曾经写过一篇长诗,这首诗的名字叫做《天问》,大家知道是谁写的吗?”
台下的同学们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各种声音充斥着整个教室。
而首先站出来的是一个名叫朱照竹的同学,只见他高高地把手举起来,崔知古注意到了朱照竹,笑了一笑,并伸出手示意朱照竹站起来讲一下。
朱照竹从座位上站起来,毫不怯场地说:“老师所说的天问一诗的作者,他应该是出自战国时期的楚国一位诗人,而这位诗人的名字,大家都知道的,他的大名正是屈原先生!”
朱照竹的话音刚落下,崔知古就说道:“对,这位同学说的一点没错,完全正确!天问的诗人就是屈原。那么屈原的本姓,大家都知道吗?”
同学们都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表示不知情。
“其实屈原的本姓是姓芈,不姓屈,屈是他的氏。”说完,崔知古在黑板上写下了“羋”字,让台下的同学顿时恍然大悟。
崔知古继续说道:“这些知识,大家都知道,先秦时代的男子称氏不称姓,只有女子才会称姓,而一般平民是没有姓的。而真正称姓,恰恰是从汉代开始才正式通称姓,从上至天子,下至百姓,人人皆可称姓。”
温故知新,台下同学们感受到了新老知识的沐浴。
紧接着,崔知古一边大声念出屈原的天问两段,另一边将其写在黑板上。
“屈子写的天问里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是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两手放在讲桌的两边,望着台下的同学们,说道:“这黑板上写的天问两段,你们谁能试图翻译一下?”
而后头的鱼归晚则对旁边的陈枢言说道:“这老头子怎么一上来就来这一出?”
一旁的姬笑吾也插嘴附和道:“可不是嘛!这楚辞里的天问,要把它翻译成现代文字,还是有点难度的。”
杨雨来听到他们两人的谈话,说道:“这事,我熟,等会我来!”
“什么?你来?”姬笑吾目瞪口呆地说道。
“嗯,没错,我来!”说完,杨雨来把手举了起来。崔知古看见后头的杨雨来的举手动作后,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并问道:“怎么,这位同学,你要试试吗?”
“是的!我来试试看!”
“好的,请你站起来,跟大家说一下天问这两段翻译成现代文字是什么意思呢?”
杨雨来想了一想,缓缓开口说道:“请问:关于远古时代的起源,有谁能够传授给我们呢?那个时候,天地尚未分开,我们又该依据什么去探究呢?那时候一片混沌迷蒙,又有谁能够弄清楚呢?究竟是什么在不停地旋转飘荡,让人无法分辨清楚呢?无尽的黑暗之中却诞生出了光明,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呢?阴气和阳气相互交融,共同孕育而生,但它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浩瀚苍穹之上的九层天穹,是由谁负责规划并建造完成的呢?如此宏伟壮观的一项工程,实在是非同小可,那么最初的施工者又是谁呢?”
崔知古静静地听完了杨雨来的翻译,脸上露出微笑,并说道:“翻译不错,可以说是八九不离十了,大家请为他鼓掌一下!”
话毕,热烈的掌声瞬间响彻整个教室,崔知古未等掌声停下,而是继续追问:“这位同学,请问你的学号是多少?”
面对崔知古的追问,杨雨来则当场答道:“我的学号是24号!”
“哦,24号,我先看看。”崔知古找了一下讲桌上的学生名单,然后用手指一个个仔细地查找着,嘴里还念念有词着:“24号,嗯,我找到了,你是叫杨雨来,对吧?”
“对!我叫杨雨来!”
“杨雨来……尤其是这个雨来,这名字听起来倒是挺耳熟的!我先想想~”崔知古用脑袋瓜子使劲地想,“噢~总算想起来了!这就是那个小英雄雨来!你父母给你取了一个很不错的好名字!”
“谢谢!”杨雨来略带羞涩地回道。
崔知古合上了学生名单,笑着说道:“好了,你先坐下吧!”
“嗯!”说罢,杨雨来低头看了下座位,缓缓地坐下来。
身旁的姬笑吾倒是带了一丝好奇,凑过来问道:“兄弟,你可真是太厉害了!这都能翻译出来呢?”
杨雨来转头面向姬笑吾,只是谦虚地回应:“这个不算什么啦!只不过老师刚才所说的天问,虽然是出自楚辞里的,但我好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不是在楚辞里面看到的!”
“什么?不是楚辞里面的?那是什么书?”
“具体书名,我现在还没有想起来!我可以肯定地说,我不是在楚辞里面看到的!先给我一点时间,容我慢慢地想一想!”
“行!这事不急,你先慢慢想!等想到了再跟咱们弟兄几个说一下!”
“好的!”
崔知古继续站在台上,讲解着屈原为什么要作出这个天问的长诗,同时又把话题引到新的话题——神话传说,他向台下的同学们问道:“在场的同学对神话传说有所了解吗?”
台下都异口同声地答道:“嗯,是的!”
在得到同学们的一致答复之后,崔知古很是满意,他拿起讲桌上的板擦,转身把黑板上的天问全都擦掉了。
然后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下了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一段古文: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崔知古滔滔不绝地讲解着中国早期的起源,众人听着如痴如醉,仿佛身临其境。正当他讲到一半时,他拿起了讲桌上的水杯,并喝了几口水,然后又继续说道:“我们历代先民将这些神话传说故事整理在册,口口相传,让后世之人能够记住这些。”
“好了!接下来,让我们回归正题了!今天要将一下有关猿人及其社会生活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大家认真听讲!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祖先是从猿猴演变过来的,那么在我们这片广袤无垠的神州大地,到底发掘了哪一些古猿人的化石呢?请大家一同观看PPT!”
“毋庸置疑,我们中国是人类发源的重要地区之一,关于猿人的踪迹,在我国可以说是遍布天南地北。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猿人化石以及与之对应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就多达数十处。”
“其中,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周口店人和安徽和县人等更是我国人类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正是通过对这些地方进行大量猿人的遗骸以及遗物的挖掘,才使得我们能够初步了解中国远古人类的基本状况!同时,也充分地说明了早在两百多万年前的华夏大地,就已经有人类开始生息繁衍,进而揭开了我们中国早期历史的序幕!”
说完,崔知古拿起讲台上的水杯,先是喝了一口水,问道:“都明白了吗?”
这时,坐在第一排的女生则举起手来,见此情景,崔知古就示意她站起来讲一讲。
只见她从座位上站起,开口说道:“老师刚才所说的,只要出土了猿人的遗骸以及遗物的话,就可以证明在这片土地上是曾经有人类生存过,是这样的吗?”
“嗯,没错,你可以继续说。”崔知古鼓励女生继续追问。
“那这个猿人的遗骸和遗物是怎么被发现的?”
崔知古稍微思考片刻,组织好语言后回答道:“洞穴,早期人类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在天然山洞里。”
“那个时候的人类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改造的能力也相对薄弱。面对凶猛野兽的侵袭以及恶劣自然环境带来的挑战,个体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所以,他们必须紧密团结在一起,借助群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并克服种种困难。唯有如此,人类方能在残酷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紧接着,女生又继续问道:“请问老师,远古时期人类的平均寿命普遍偏低,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是的,我想,你们可以自行去想象,想一想在远古时期,人类还处于发展初期的时候,他所处的自然环境是什么样的?他所掌握的生产资料又是否可以去改造和利用大自然?他要如何通过哪种方式来积累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知识,并且传之后人呢?”
听崔知古的这番话,台下的同学都纷纷陷入了思考。其中,陈枢言却直接从桌上的书中留意到最关键的一句话,从而想象和勾勒出早期人类的生活环境是什么个模样。
在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了这样一幅画面:
那里有连绵不绝、蜿蜒起伏的高山;有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的广袤森林;还有一望无垠、仿佛没有尽头的辽阔草原;更有着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大大小小的河流,以及一片片泥泞潮湿的沼泽地。
而在这些高山与河流之间,潜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凶险。无论是在陆地之上,还是在水域当中,早期人类都不得不时刻警惕着那些凶猛可怕的野兽。他们不仅需要防备诸如老虎、豹子、棕熊、野狼和鬣狗之类的陆生猛兽,还要小心应对潜伏于水中的鳄鱼、毒蛇等等致命杀手。
可想而知,这些凶残成性的食肉动物给早期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但同时它们也成为了早期人类获取食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看着台下的同学们正在思考,崔知古气定神闲地将双手背于身后,在台上缓慢地踱着步,然后又折返至讲桌前,他说道:“相信你们原来在读书的时候,你们的老师有跟你们说过这么一句话。这句话就是‘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工具的使用’,对吗?”
同学们纷纷颔首回应。
“那好,在除了这个工具的使用之外,还有一种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火’。而这个这个‘火’从一开始是从野火中引来火种,也可能是从雷电击中树木,从而起火。但不管是从何处而来。早期人类是通过这个火种来认识到‘火’的重要性。他们从一开始是自然取火的,带着这个火种回到山洞里去,到了后面则学会了打击、磨、钻等人工取火的方法。”
鱼归晚举手问道:“老师,请问燧人钻木取火的神话传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吗?”
“嗯,是的,正因为早期人类发现和使用这个‘火’,也让他们第一次支配了大自然的力量,他们利用和掌握这个‘火’,可以去烧烤食物,也可以用来去围猎、驱赶和防御野兽的侵扰,同样也可以去照明,烘干潮湿的洞穴等。”崔知古认真地说道。
“原来如此,也就是说,正因为有了这个‘火’,人类才得以点燃了文明!”鱼归晚说道。
“是的!”
此时此刻,下课的铃声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