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H-A-C-2023号时间线。
攸城就在泗水边上,对于水道上的来往舟楫,邑人们原本就相当留意。这可是性命攸关的事情——大邑商跟攸方懂得制造木船,夷方同样知道,甚至更为精通。
因此,当雷翰晨投放的一艘现代货轮向着攸城缓缓驶来的时候,整座攸城顿时沸腾了。就连驻扎在城郊的五万士兵也被它吸引住了目光,纷纷赶到河畔围观!
热闹看归看,却没有人敢靠近货轮,随着它停在河道的中点,众人甚至对着它跪了下来,开始磕头叩拜。
至于正在宫殿里谈话的攸侯喜与飞廉,在接到仆人奏报之后,也连忙登上靠近水道一侧的夯土城墙,从远处眺望这艘货轮。
“廉啊,造型如此奇特的舟楫,你可曾见过吗?”
这一刻的攸侯,可谓喜笑颜开。
先公托梦的真伪,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太过怀疑,而卜、筮(shì)、巫的占算结果,就更是证实了这点。
只不过,对于东迁的过程该怎么安排,攸侯喜依然有些烦恼。
商朝虽然有着多次迁都的先例,但自从盘庚把都城再次定在了殷,之后的历代先君就再也没有挪过窝。
先王(帝辛)虽然常驻朝歌,但那顶多算是陪都,大邑商的朝廷并没有搬迁,就连这五万兵卒也是从殷都征召的。
至于攸方,从初代国君以来就只拥有一座主城。
如今攸侯不仅要突然组织远迁,而且连具体的迁徙位置都说不出来,只知道要往东边的海滩去。
就算不考虑夷方战俘的意见,攸侯喜又该怎么说服万余名邑人以及五万士兵?当年的盘庚可是连哄带吓、威逼利诱,为了迁都一事弄得焦头烂额……
就在攸侯内心烦恼之际,这艘怪船突然出现,顿时让他松了口气。
见飞廉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攸侯喜又问起艅(yú)的看法。
艅是大邑商的资深水师将领,早在十多年前就两次参与攻打夷方,并且因为战功而得到了帝辛本人的赏赐。这一回攸侯担任主帅,他同样列席于行列之中,其发言自然也是举足轻重的。
而对于雷翰晨来说,此人作为国宝级文物“小臣艅犀尊”的原主,同样值得多加留意!
“攸侯,如果不是亲眼见到,我实在不敢相信以金属铸成的大舟,竟然能在水面飘浮而不沉没……而且,它究竟是怎么造出来的?殷都最好的工匠,恐怕也没有这般手艺啊!”
艅的回答,让攸侯喜开怀大笑。
趁着这个机会,攸侯公布了他昨晚的梦境内容。
将士与邑人们顿时开始议论纷纷,但攸侯喜对此并没有太介怀。
东迁的路途很可能是漫长的,民众也确实需要一点心理准备的时间。
入夜,攸侯喜在宫殿大厅宴请飞廉——飞廉是这天早上匆匆赶到的,攸侯还没有尽地主之谊,给对方接风洗尘。
“廉,白天的情况,你也看到了。那艘船肯定是先公派来的,孤既然看到这个征兆,就必须执行他的旨意,带着众人东迁。”
“攸侯,以我愚钝的看法,您的宗庙当然是可以得到保全的。但如果不把太子援救出来,又有谁能够祭祀大邑商的宗庙呢?箕子吗?还是微子呢?”
攸侯叹息着说道:“孤之所以决心这样做,正是想让历代的先公与先王能够继续得到祭祀。
孤身为王室的旁系,自然没有直接祭祀他们的资格,但先王在生前曾经任命过孤担任代祭,到时候实在不得已,孤就用先王的名义举行祭礼。”
飞廉一脸痛苦:“攸侯,先王对我的大恩大德,我即使战死十次也没有办法报答……”
他还想说话,却被攸侯喜打断。
“廉,孤知道你要说什么。你想跟我借兵,从北路突围返回奄地,组织那里的嬴氏诸方国,继续跟周人作战。孤可以答应你,但你也要答应孤一件事。”
“攸侯,您言重了……”
攸侯喜拍了拍手,随即有一位妙龄女子出来献舞。
一曲舞毕,攸侯指着坐在邻席的飞廉说道:
“这位是飞廉将军,你把自己的名字报上来。”
“姝(shū)。”
“可曾生产?”
“与亡夫育有一个女儿。”
“嗯,你先退下吧。”
名为姝的寡妇离开之后,飞廉一脸不解地问攸侯喜说:
“攸侯,您这是何意?”
“廉啊,你善于驾车,两个儿子恶来、季胜又力大无穷,历年来更是畜牧有功。这样的人才,却不愿跟随孤东迁,这是孤的过失啊。
孤明白,你宁愿战死也要继续跟周方作战,只是恶来已在牧野陨落,而季胜又被周人擒去,如今生死未卜。
孤实在不忍心看到你绝后,于是让姝为你陪寝一晚。先公保佑,你今晚务必让她受孕,十个月后能够顺利生产……”
飞廉一言不发,只不断举起自己面前的酒爵,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攸侯喜首先醉倒,飞廉只比他多喝了几觚(gū),接着也昏睡过去。
早已得到家主吩咐的仆人们,连忙把这位宾客,搀扶到了宫殿里的某个房间。
飞廉在迷糊之间睁开眼睛,发现姝已经坐在床头。
“攸侯说,先公上甲必定会保佑我们母子平安。他本人也会保证我们衣食无忧……”
飞廉不禁长嘘短叹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挤出一句:
“我不是个好男子,真是对不住你!”
“您不必这样说,您是大邑商的英雄……”
是夜,两人缠斗不已。
第二天中午,飞廉带着五百精兵离开攸城。
倒不是攸侯喜只愿意给五百人,但只有这些兵力,再想攻击周人的主力部队,肯定是办不到了。
飞廉只能先突破重围,赶往奄地,然后再设法救出太子。
那里还有不少商朝的同盟国,用这些部队勤王还是有可能的。
至于剩下的士兵,由于他们同时在梦里看见攸侯喜之前亲眼看见的景象,这些人纷纷决定跟随攸侯东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