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被提升为翰林学士,旋又被任命兼史馆修撰。
第一次赴翰林院当班,仁宗特地赏赐他一套服装、一条金腰带、一匹金镀银鞍辔马。不久,又被差遣惯例三班院。其时,曾公亮由翰林学士改任侍读学士、出知郑州,宰相刘沆奏告欧阳修还没有主判单位,请求让他顶替曾公亮判三班院。
仁宗问道:“翰林学士有了人选么?”
刘沆道:“现在正在商榷。”
仁宗指示说:“欧阳修不仅是一个好差遣,也是一个好翰林学士。依我看,他可以替代曾公亮。”
于是,短短一个多月里,欧阳修再进京师,入翰林院,担任史官,主管三班院。
一天,欧阳修因事单独在内殿谒见仁宗。仁宗说他打算仿效太祖、太宗,下翰林院,召见翰林学士,向欧阳修询问唐朝有关典章制度。
欧阳修引经据典。唐朝的翰林学士,以诤谏为职业,参与朝廷机密,决定大臣升黜,号称“内相”,又被称为“天子私人”。因为翰林学士在皇帝身边供职,鉴于保密所需,当时的制度规定,翰林学士不准与大臣们交往。
仁宗授意欧阳修专门就此起草一个奏章,也好交给大臣们商榷。
退朝以后,欧阳修上奏疏,郑重建议翰林学士不得私自谒见宰执大臣。
谁知,朝臣闻讯后一片哗然,认为这太不近情理。欧阳修原以为仁宗会接受他的建议,但最后仁宗并没有明确表态。
欧阳修再次上书,重申前朝规章制度,奏请两制、两省官员,非公事不得拜见执政,也不得与台谏官私下往来。若出于公事需要,在详细备案的情况下,只允许在中书省、枢密院禀告。
仁宗终于认识到这项提议的意义,同日颁发有关诏令,恢复了前朝的典章制度,禁止翰林学士私自结交宰执大臣。
六月二日,欧阳修因为声援台谏官弹劾宰相陈执中未被朝廷采纳,等同于自己的工作环境已被破坏,不适合再留在朝廷里,于是自请外任,以翰林学士出知蔡州(今河南汝南)。知制诰贾黯同时出知外郡。
欧阳修之弹劾陈执中,基于一个人所周知的事实,或者说一个命案。早在去年底,陈执中爱妾张氏活活打死女仆银儿,另一女仆也被打得遍体鳞伤,含恨自缢身亡。陈执中非但不把张氏交付法办,还百般庇护。虽然最后迫于舆论将张氏送到开封府,但陈执中徇私枉法的行径,已在京师内外发酵,影响恶劣。
于是殿中侍御史赵抃带头上书弹劾陈执中。
只是由于仁宗偏袒,朝廷下令撤销陈执中案子,准备大事化小,不了了之。此事激起了普遍的反对声浪,出现了北宋朝廷中少有的全体台谏官联名上书,要求陈执中承担责任。
大家把目光一齐投向欧阳修。这是一场维护大宋律法尊严的斗争,为了取得决定性胜利,须借欧阳修之笔以毕其功于一役。
欧阳修在《论台谏官言事未蒙听允书》一文中,措辞激烈地指责宋仁宗“拒绝忠臣而听信奸邪小人”,并坚定地支持台谏官据理力争。
文中提到,宰相陈执中自从担任这一职务以来,一直不得人心,且屡犯过错,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怨言。然而,陈执中却拖延着不肯辞职,仍然玷污着宰相的职位。近年来,许多宰相都是因为过失被谏言者弹劾而被迫离职,但陛下不仅没有意识到这些宰相本身就不称职,反而怀疑那些进谏的官员只是喜欢驱逐宰相而已。
欧阳修继续说道:“如果陛下一直这样下去,那么天下百姓以及后世之人都会议论纷纷,认为陛下拒绝接受忠诚之言,庇护愚蠢无能的宰相。他们会怎样看待陛下呢?恐怕不会有什么好话吧!”
仁宗也非常恼火,觉得欧阳修和众臣不给自己面子,对陈执中如何处理仍然不肯松口。
一不做二不休,欧阳修自请蔡州,以示抗议。吕溱、蔡襄、欧阳修、贾黯、韩绛等谏官重臣也纷纷申请外任,离开朝廷中枢。
欧阳修等人被外放一事,在朝堂之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殿中侍御史赵抃向皇帝呈上奏折,言辞激昂地说道:
“近段时间以来,那些被称为正直之士和贤能之人的大臣们,都纷纷主动离开京城。朝廷这样做岂不是在自断臂膀吗?……
“此外,我还听说欧阳修请求调任蔡州知州,像欧阳修这样侍从于陛下左右的贤臣已经所剩无几了。如今坚决要求外放到地方郡县任职的人,并不是因为别的,而是由于他们刚直不阿、秉持正义,但却终日担心受到谗言中伤,所以才想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罢了。”
知制诰刘敞也上书请留欧阳修等人,说:“吕溱、蔡襄、欧阳修、贾黯、韩绛皆忠君爱国,为大宋社稷敢于直言,敢于自我牺牲,这是天朝之栋梁,朝廷应该好好珍惜才是啊。”
过了十来天,可能仁宗气消了,或者想通了,不得不作出妥协,陈执中罢相,出为镇海军节度使,判亳州(今安徽亳县)。同时出面挽留欧阳修在朝廷,复任翰林学士,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说起来,欧阳修与陈执中关系素来不太和谐。
这并不是陈执中第一次被罢相,皇祐元年(1049)八月就有一次,当时他出知陈州(今河南淮阳),次年欧阳修从颍州移守南京(今河南商丘),赴任途中,希望登门拜谒,结果陈执中拒而不见。
去年,欧阳修还朝做翰林学士,陈执中又在担任宰相,但双方不相往来,甚至见面也互不打招呼。
这次陈执中罢相外出,恰好轮到欧阳修草拟诰词。陈执中自忖一定没有什么好话。谁知公布出来的诰词不挟私见,就事论事,秉持公正。其中说到陈执中为人,有这么一个评价:“闭门谢客,从不趋炎附势,做事执着,不因毁谤而变节。”这是肯定了陈执中的清高脱俗和刚直不阿。
陈执中获悉,大喜过望,说:“即使与我有深交的人,也说不出这样中肯的话。这可是我为人处世的实际情况呢。”
他亲手正楷抄录一份,寄给朋友李师中,并在信简中写道:“我后悔过去没有真正认识欧阳修这个君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