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棋子的千古风流

火皇席

https://img.ppxs5.com/47/84/1372c4634d.jpg

首页 >> 一枚棋子的千古风流 >> 一枚棋子的千古风流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十九章 大试前夜论围棋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丁谓的垮台,使包括王钦若在内,所有被丁谓收拾过的官员都看到了咸鱼翻身的希望。

王钦若先是由已经被丁谓降得很低的太常卿、知濠州升为刑部尚书、知江宁府,过了半年多,宰相冯拯因病辞职,刘太后终于起用了当年支持她成为皇后的王钦若为宰相。

但似乎也仅仅是昙花一现。

事实证明,他仅仅是太后刘娥的一张牌罢了。

此时几乎没人肯与王钦若合作。就在天圣三年(1025)十一月末,王钦若和他脖颈上那颗著名的肉瘤一起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

他最后说道:“成也比瘤,败也此瘤矣!”

当时仁宗才十来岁,大宋王朝的真正统治者,只有太后刘娥一人。

刘娥推出一套完整的太后垂帘听政制度,这个制度保证了刘娥执政的合法性,从此,也使得太后执政成为宋朝的惯例。此后差不多每一代都有一个垂帘的皇太后出来,宋代竟出了八个垂帘听政的太后,雄踞历朝之冠。

应该说刘娥是极有政治智慧的女人,她正式执政之后,首先将那倒霉的“天书”和真宗一起葬入皇陵,终结了真宗后期十多年的“天书”怪政。然后着手解决朝廷中私党横行的痼疾。

刘娥借用真宗去世,封赏各官员亲属的名义,把朝中各官员的亲戚名单拿在手上,根据这份名单,将所有官员的家世、出仕以来的简历和社会关系一一注明。这一幅百官亲属图,从此留在刘娥的内殿之中,目的是杜绝官员引进私党。

她在三个月时间内,接连罢斥了真宗晚期宠信的被王曾称为“五鬼”的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等五人,任用以王曾、吕夷简、鲁宗道、张知白四人为首的名臣,推行新政。

刘娥出身贫寒,洞悉下层人的疾苦,也经历了历史上有名的王小波李顺起义,深知“载舟覆舟”的道理。

因此在她执政后,即下令兴利除弊:停止天下宫观营造,罢江宁府溧水县的采丹砂之役,罢彭州九陇县的采金砂之役,罢各地采灵芝之役,下诏禁止各地进献术士道官,禁止各地毁钱铸钟,再将各种斋醮道场的诸种繁文缛节花费降下来。

同时,大赦天下,减轻税赋,平准京东西、河北、淮南等地的谷价,复开永丰渠以通盐运,设益州交子务,正式将纸币“交子”做为官方通货。

几年后国库丰盈,天下趋稳,刘娥也威望日隆。

刘娥创设谏院、澄清吏治、兴修水利、发行交子、完善科举、兴办州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如武则天为开元盛世奠基,刘娥则为仁宗朝的盛世景象夯实了基础。

可以说,当时的朝政为之一新,尤其是设谏院、完善科举,为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的欧阳修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现在是时候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的欧阳修了。

天圣八年(1030年)正月,朔风劲吹,漫天飞雪。

胥偃在京师的住宅不比汉阳军,汉阳军的家是一个四合院,非常宽敞,这儿空间狭促,家人已嫌拥挤,外人行止不能自如。欧阳修征得胥偃同意,便离开胥家,搬到近挨着宫城的驿馆里居住,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应试学子,也便于互相切磋。

大考的日子眼瞅着来临了。这天下午起了大风,气温骤降,不胜寒馁,看雪花儿似乎没有刚才大了,欧阳修便与几个考生一起来到附近一家酒馆小酌了几杯,身体渐渐热乎了一点儿。

几个人借着身上的热乎劲,高声大气地朗诵起自己喜欢的诗文来,欧阳修还趁兴“啸”歌了一二句韩愈的“冬行虽幽墨,冰雪工琢镂。新曦照危峨,亿丈恒高袤”。

小酒馆都是配备了棋盘和棋子的,他们便开始下棋,不知谁起了头,问谁能回答围棋的起源。

有说起源于三皇五帝的,有说起源于夏的,有说起源于商的,但都不具体,也不确定,因为没有文献可考。

于是一个说:“文献记载是有的,应该是在春秋之前的事了,因为春秋之时围棋已经很流行了,孔子就曾下过棋的,《论语·阳货》篇记得清清楚楚。”

另外一个说:“卫襄公二十五年便有‘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之记载,说明当时士大夫皆好之。”

还有一个说:“那么第一个专业棋手是谁呢?”

欧阳修对《孟子》滚瓜烂熟,便说:“此人叫弈秋,春秋时期齐国人。《孟子·告子上》有记载,这个弈秋英雄孤独,当时下遍各国无对手。”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鸽哨般的声音急促地响过,天上飘起了密集如注的霰子,很快地面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离开酒馆往回返的途中,把个欧阳修走得踉踉跄跄,不小心踩到了街道上的一块凸起的冰凌,脚底“哧溜”一滑,仰面脆生生倒了下去,“咚”地一声,顿时感到颅骨就像要裂开一般,爆发出钻心般地痛。

头是没有摔破,可是接下来几天都没有睡好,整夜都处于半睡半醒状态,后脑在路面上撞击时迸发出的声音一直令人恐怖地回响着、盘旋着、放大着。

在这个过程中还产生了幻觉,脑子里出现了许多离奇八怪的景象,不停运动着、重叠着,最后归于乌黝黝一片。

欧阳修真的担心自己的生命是不是就要因此而终结了。

好在上苍不弃。参加考试的这一天,头痛症状大大减轻了。

这次的知举官是前任枢密副使、现任御史中丞的当今著名文学家晏殊,可谓大名鼎鼎,闻之令人肃然。

但其人之严厉与苛刻是出了名的。欧阳修哪敢怠慢,想想自己住宿的驿馆距离考场还有很长一段路程,决定提早出发,免得天寒路滑,途中再生出什么意外之事。

进入考场时,举子们随身携带茶水、木炭、蜡炬、食品、餐具等生活日用品,经由监考的胥吏一一唱名,然后依次搜检衣物。

其时,礼部尚未建造贡院,常常以尚书省兼作考场,倘尚书省空间紧张,也借用太常寺、国子监或武成庙作为临时考场。试场四周张挂着帷幕,正前方摆设着一张香案,案台上灯烛通明,香烟缭绕,场内一行行几席依次排列开来,上面标注着考生姓名。

主考官与应试举子对拜过后,垂下帘幕,出示试题,举子端坐在几席上答题。

至于考试时间,规定是这样的:天黑以后,燃完两三支木烛,就到了交卷的时分。

这年的赋试题目,叫“司空掌舆地图赋”。

依照试场规则,如果举子对考题有疑义,可以请教主考官。

先后有一些举子上前请问题意,只是大家所提的问题,都不得要领,晏殊虽然都一一给予答复,但看得出他有些失望。

这时,欧阳修单独来到晏殊座前,行了礼,问道:“从赋题看来,出自《周礼》郑玄注。根据郑玄的说法,汉代司空掌管舆地图,但是,周朝的司空不只是掌管舆地图。请问大人,是写周代的司空还是写汉代的司空呢?”

晏殊两眼顿时放出了光芒。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