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光熹元年,即公元189年,农历九月末。
经过数日的紧赶慢赶,卫宁终于率兵将刘辩、何太后等人一路护送到了颍川郡的许县。
抵达许县的第一时间,卫宁便召集了颍川当地的士族豪强,商议大事。
颍川这个地方,人杰地灵,诞生出了许多名震一时的能臣谋士,在历史上堪称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人才孵化基地”。
而在颍川士族当中,钟、荀、韩、陈四家乃是当地最有名望的士族。
荀彧、荀攸已经决定投效卫宁,以便于一展所长,故而卫宁可谓是得到了荀氏的鼎力支持。
至于其余的颍川世家,卫宁则是还有待笼络。
此时,卫宁坐在许县府衙大堂的上首,环视一周。
他看着左右两侧的颍川士族豪强们,缓声道:“诸位,国贼董卓,欺天罔地,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
“董贼废嫡长而立庶幼,倒行逆施,欲加害于天子,颠覆大汉社稷。”
“卫某不才,却敢为天下先!”
“现如今董卓独霸京师,咄咄逼人,我等汉室忠臣已将天子迎至许县,并欲建都于此,为大汉之别都。”
顿了一下,卫宁又道:“诸公都是颍川有头有脸的人物,卫某向来仰慕。”
“现在天子蒙难,汉室蒙尘,还有赖于诸公与卫某一起匡扶社稷,扶危济困,使大汉再次中兴!”
“那是,那是!”
众人都纷纷表示赞同。
接下来的话,卫宁不便直说,故而扫了一眼坐在下首的荀彧。
荀彧心领神会,随即站了起身,向在座的士族豪强躬身行礼之后,缓声道:“诸位,我家主公的意思,是想让我颍川士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以当下之时局,我等欲铲除国贼董卓,匡扶汉室,就少不了兵马钱粮。”
“我荀家愿资助朝廷八千万钱,仆从三千人,粟米六万石!”
“嘶!”
荀彧的话音一落,在座的颍川士族们,都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倍感震惊。
荀氏真是好大的手笔!
一出手就是这么多的钱粮仆从!
虽说颍川荀氏是经学世家,但是经过十几代人的积累,早已树大根深,积蓄下来的钱财丁口不知凡几。
难怪荀彧能出手这般阔绰。
这时,一个两鬓斑白,相貌儒雅的老者站了起身,向卫宁作揖道:“卫将军,我陈氏愿资助朝廷一亿钱,仆从三千人,粟米五万石!”
“好。”
卫宁和善的笑问道:“不知阁下是?”
“在下陈纪。”
“原来是元方公,久仰大名!”
卫宁向陈纪回了一礼。
此人的确是当世名士,不说名满天下,但也是在中原一带极负盛名。
卫宁暗暗思索片刻,随即走下台阶,把陈纪扶到自己的身边落座,并且放低姿态跟他一阵寒暄。
这让陈纪很是受用,却连连口称“使不得”。
卫宁则是装作一副肃然起敬的样子,说道:“元方公,你素有才名,且德行兼备,对公如此之大才,朝廷岂有不重用之道理?”
“卫某当上表天子,拜元方公你为大鸿胪,典掌邦交礼仪之事,以观后效。还请元方公切勿推辞。”
一听这话,陈纪忙不迭的道:“卫将军,这如何使得?”
“老夫寸功未立,只是略有薄名,如何当得起将军你这般抬举?”
卫宁笑吟吟的道:“元方公过谦了。”
“你现在资助朝廷,便是对社稷有大功,天子岂能不报答?”
“再者说,抬举元方公你的,不是我卫宁,而是陛下、太后,卫某只是举荐,在为国举贤罢了。”
陈纪闻言,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卫宁,终究是不再推辞。
他在颍川士族当中,乃是德高望重的人物。
卫宁给一个秩为中二千石的大鸿胪,倒是不为过。
其余颍川的士族豪强,眼看着荀氏、陈氏已经表态,鼎力支持卫宁,陈纪还因此得了一个“大鸿胪”的官职。
他们也都纷纷拿出钱粮仆从,以资助朝廷……
卫宁不得不暗暗感慨,天子这一面大纛,的确好用!
……
日落西山。
卫宁将颍川的士族豪强们一一送走之后,又跟荀彧、荀攸叔侄二人一起到宽敞明亮的书房中,对席而坐。
荀彧拿出一道竹简,递给了卫宁,并禀告道:“主公,应邀而来的颍川高门大户,有六十三家,都愿意资助朝廷钱粮仆从。”
“属下与公达统筹了一下,此番我等共募得钱二十六亿五千一百万,仆从七万二千人,粟米一百九十万石。”
“……”
听到这样的数据,卫宁也不禁暗暗咂舌。
他知晓颍川的士族豪强不止文化鼎盛,还富得流油。
只是,他们能拿出这么多钱粮仆从资助朝廷,是让卫宁有些意想不到的。
历史上的士族门阀之盛,始于东汉,就这“资本”,便足够使人汗颜的了。
他们是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才有人才,要兵马有兵马……
有朝一日,若是颍川的士族豪强能联合起来,岂非可以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
“文若、公达,使天子东狩,并移驾于颍川,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但,现在看来我赌对了。”
卫宁看了一遍竹简之上的数据,笑了笑道:“有如此之多的钱粮仆从,有颍川的诸多高门大户鼎力支持,我等何愁大事不成?”
“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我是既感激颍川之士族豪绅的倾囊相助,同时又害怕他们给的太多……”
卫宁说出的这番话,点到为止。
但荀彧与荀攸都是聪明人,一点就通,知道卫宁的顾虑何在。
他们叔侄二人不禁对视了一眼,旋即有些心虚的低下了头。
卫宁能跟他们说出这种话,也是在看重荀彧、荀攸,对他们坦诚相待,这让二人心里很是感动。
荀攸沉吟片刻后,向卫宁进言道:“主公,其实就目前来看,主公你不必担忧。”
“颍川的诸多士族豪门,对朝廷慷慨解囊,也是在对主公你慷慨解囊,这是好事。”
“从今往后,主公跟颍川之高门大户,当休戚与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