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桂英毕竟是个习武之人,性格并不磨叽,话既然说开了,就会爽利地丢开手。
李自成暗暗点头,很欣赏她这种干脆利落的作风,便也不绕圈子,直截了当地说道:“老三在山口街,把田见秀和顾君恩都派了出来,说是让他俩劝说刘希尧等部向老营集结,可是顾君恩是个文臣,田见秀则是主帅,派谁也不该派他们两个吧?老三有个拧劲,三个辅政大臣都劝不住,如今身边只剩下嵇筠一个人,恐怕更约束不住他了,所以朕想让你去一趟山口街,以皇后和嫂子的身份压住场子,别让老三做出什么蠢事来。朕不想担一个残害手足的恶名。”
高桂英想了想,问道:“陛下是要重掌朝纲吗?”
李自成摇了摇头,“稳住他即可,不要把他逼急了,恐怕于你不利。”
“这却是多虑了,”高桂英莞尔一笑,“凭他还杀不了我!臣妾明早便走。”
“不可掉以轻心,”李自成不放心,叮嘱道:“兔子急了也会咬人。凡事都要往好处努力,但也要往坏处打算,这样才不至于事到临头措手不及。你的女兵营最好挨着袁宗第的营寨下寨,也好有个照应。朕等吴汝义到了,便立即启程去与你会合。你只要在老营坐镇即可,万万不可刺激老三铤而走险。”
高桂英觉得李自成有些多疑,上次怀疑张鼐有觊觎之心,现在又怀疑李自敬有谋反之意,似乎自从受伤之后,发生了很大变化,不由得有些气闷,没理会李自成的告诫,而是问道:“陛下遣人去召吴汝义了?不是说暂不亲政吗?”
“老三威望不够,诸将都在观望,”李自成苦笑道:“朕怕打长沙的兵力不足,所以不得不让玉峰去召吴汝义和刘体统前来助阵。吴汝义曾跟随玉峰留守西京,两人的私交不错,朕不复出,也许只能召来他俩的两万兵了。”
“陛下还是早日亲政为好,”高桂英摇摇头,“如此大费周章,再不复出已经是弊大于利了。”
**********
李自成在梁口市运筹帷幄,黄得功在三山矶也没闲着,一直在谋划如何救援南京。
这一日,忽有探子来报,说是南京已于十五日开城投降,黄得功大惊,情知事关重大,不敢耽搁,急忙召集帐下总兵田雄、马得功、邓林祖、杨彪等人,并请水师左都督翁之琪到帐,说道:“本以为京师(南京)会固守待援,本镇正在筹划相救,没想到赵之龙等辈竟会如此无耻,甘愿献城降虏。京师既陷,虏兵必将图我,诸位将军可有良策退敌?”
听说南京不战而降,众人全都吃惊非小,正在消化这个消息,田雄却早已挺身而起,大声说道:“虏军势大,我营单薄,必然难以抵敌。末将以为,应当立即走避杭州,再图兴复。”
连打都不打就跑吗?邓林祖大怒,愤然反对道:“御驾正在大营,岂有堂堂天子只顾奔窜,却把大好河山拱手让人的道理?”
杨彪也说道:“我军有三万之众,未尝不可一战。”
“三万人很多吗?”田雄不以为然,嗤笑道:“左梦庚已然降虏,阿济格随时都会东下,届时与多铎两面夹击,别说三万,就是再有三万,也未必顶得住。”
这话并非毫无道理,翁之琪打圆场道:“阮阁部(阮大铖为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东阁大学士)、朱督江(朱大典为兵部尚书,总督上江军务)、杜提督(杜弘域为提督池州、太平军务)、方总镇(方国安挂镇南将军印,为池口总兵)都已赶来见驾了,何不听听他们的意见?”
翁之琪本是钱塘县(今杭州境内)生员,因见国势日危,才效仿班超投笔从戎,曾高中崇祯丙子科武状元,因而兼有文人气质,不像寻常武将那样咄咄逼人。
但是这话黄得功却不爱听。
阮大铖是阉党余孽,与马士英结党弄权,营私舞弊,只知打击异己,宴游唱和,虽然自诩知兵,其实未尝一战,只是活在杂剧般的想象中而已。
朱大典倒是颇有才具,但是为人奇贪,括取财贿直如乳虎苍鹰[注1],无所不用其极,竟至于连手下的僚属都被他搜刮到了囊橐皆尽的地步,非常令人不齿。
方国安短悍敢战,然而只有匹夫之勇,并无将帅之才,御下无方,军纪不整,每每纵兵哗掠,为害百姓,遭到言官多次参劾,是个名过其实的人。
尤其是,当初左氏父子叛逆,朝廷调集阮大铖、朱大典、黄得功、翁之琪、方国安等部共同平叛,黄得功和翁之琪水陆并进,殊死与战,这才击退左梦庚,可阮大铖等人却勒兵旁观,坐享胜果,实在不能不令人气愤。
黄得功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们,故而有些抗拒,说道:“咱们先拿出个对策来,然后向圣上奏报,圣上自然会问取他们的意见,那时再与他们商议也不迟。”
这样也未尝不可,翁之琪点点头,不再说话。
邓林祖说道:“不如把阮、朱、杜、方这些附近的兵马都集合起来,兵合一处,将打一家,也能凑个十来万人马,一起扈从圣驾回銮,把京师(南京)夺回来!”
**********
[注1]乳虎苍鹰:对酷吏的比喻。乳虎,育子的母虎。《汉书·酷吏传》:“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号曰:‘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颜师古注:“猛兽产乳,养护其子,则搏噬过常,故以喻也。”苍鹰,《史记·酷吏列传》:“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注2]江左:即江东。长江在九江至南京一段为西南-东北走向,江左指这一段长江的东部地区。魏禧《日录杂说》:“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自江北论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