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前一章补充了点内容,用以衔接剧情,可以翻回去看看。
吉春城,光子片。
街道干部刚从周家离开。
街道重修公厕,其中一处的选址就在周家斜对面,也就十来米的距离,周家当然强烈反对,但架不住街道干部善于做思想工作,还是说服了李素华。
“妈,你不该答应他。”
小周蓉极不服气,街道干部一走,就向母亲表达自己的看法。
“离的这样近,还是旱厕,味儿没风就能飘过来,臭死了都。”
“唉……”李素华叹气,“妈也是没办法,小街这么窄,除了咱家斜对面,哪里还有另外的地方可选?再说了,建公厕是有利于整条街的事,咱不许建会得罪整条街的人,妈不同意也得同意。”
“妈说得对。”老大周秉义附和道,“他们不是给补偿了嘛,咱们家可以在门前围十几米地面做院子,你不是喜欢养花花草草吗?这下有地方了。”
“精神胜利法。”周蓉小嘴不饶人。
“好了,顶多以后不开窗户……”
门外一声喊,打断了李素华的话。
“志刚家的,你们的信!”
“我去拿!”
周蓉机灵的跳起,跑出了屋子,不一会儿跑了回来,“妈,是爷爷的信。”
“说了什么?快念念。”
“还有个提货单哩,爷爷又寄东西过来了,哥,你去邮局取回来呗。”
“上次是衣服,这次是啥?”
“我哪知道,取回来就知道了。”
“肯定又是你的东西……”
“那鱼干你没吃吗?”
周秉义被妹妹怼得哑口无言。
周蓉展开信,先是很快的浏览了一遍,“哥,有肉干诶,你要向那个周文弟弟学习了,爷爷信上说了,都是他弄到的,才十二岁耶,还有妈妈、你和秉昆的坎肩,爸爸的护膝,兔毛的哦。”
“那也是你哥!”周秉义还击道。
周蓉小嘴一撇,“哼!才不是呢,他的年龄是爷爷猜的,不做数。”
“你咋又知道了?”
“我就知道。”
李素华看兄妹俩又开始纠缠不清,忙催促道:“那得抓多少只兔子啊!咋办到的,快念念,你爸快回来了,你爷爷奶奶要是真过得好,我也好说话。”
“哥,你快去,我要给妈念信。”
周秉义只好出门,正碰上从外面回来的周秉昆,“昆儿,吃不吃肉干?”
“哪儿呐?”
“走,跟我去邮局。”
“好嘞!”
结果,哥俩累得臭死,因为东西太多了,不但有衣服,还有大量鱼干、熏兔肉,尤其里面还有根熏猪腿,忒沉!
这可算是暂时缓解了周家燃眉。
但周蓉最喜欢的,是那几个用细竹套好的瓷杯,那是周村最新成品,周志国和县里供销社签了合同,来料加工。
当然,也有一些精致的竹制用具。
茶具、托盘……考虑长途邮寄原因,大多都很小巧,颇受母女两人青睐。
周秉义则盯着一堆东西发呆。
至于周秉昆,他是吃货,一脑袋扎进了肉干袋子里,再也不愿出来了。
“昆儿,别撑死你。”
“姐你别喊我,我住这里面了。”
李素华看见后吓坏了,“哎哟我的傻孩子,那可是肉干,喝水就胀!蓉蓉你也是,也不说拉开你弟弟。”
说着,她一把拉开小儿子。
“哥,你发什么呆呀?”周蓉见大哥不说话,忍不住好奇的问。
周秉义若有所思,“咱这边也有条河,那么大,还有那么多水泡子……”
“你想抓鱼?”
“我想试试,惭愧呀,长这么大还没给家里做过贡献,秉文才十二岁……”
“你得有那什么笼才行。”
“我写信去问问,应该不难。”
这一天,周家皆大欢喜。
一而再的好事,让他们对那个还没有见过面的家庭成员越发的好奇起来。
周村这里。
为了吃肉,钱多多他们很努力。
加上还有小丫头她们倾力帮忙,周文很快就有了酸枣芽,很多的酸枣芽。
新鲜嫩芽不好储存,所以,稍一晾晒,就要进入炒制程序,制成成品。
这方面,周文就有些抓瞎了。
不过,奶奶在这方面是个好手,月月母亲闻讯也过来帮忙,找人在院子里砌好炉灶,铁锅刷得没有丝毫油星,拿上周文特质的竹扫帚,很快就有了合格成品,开水冲泡后,味道相当的不错。
周文也顺理成章的学会了炒茶。
“到今天我才真正相信,那孩子学东西果然很快……我给你说话呢。”
月月母亲回家给男人分享一天来的感受,见他置若罔闻,正愣愣的盯着桌上的酸枣芽茶发呆,有些不满的嗔道。
“哦,你说啥?”
“好啊,你真敢不听我说话!”月月母亲操起身旁的扫炕笤帚就要扔。
“别!”周队长忙告饶。
“那孩子真的说这茶能卖?”
见男人有正事,月月母亲停了后续行动,回道:“文文说可以试试,说不定能成,我也觉得差不离,这茶虽然没南边好茶味道那么层次丰富,但比起大多数普通茶,味道并不差,现在茶又这么缺……你不会又打什么主意了吧?”
“你说对了。”周队长认同道,“你知道的,村里地少,地笼能解决温饱是不假,但卖不了现钱,竹扣瓷和带起来的茶具、工艺竹编倒是不错,就是量不太大,手艺学起来还麻烦,这酸枣芽不一样啊,满山都是,男女老少都能摘……”
“你总这样占那孩子便宜,这不好。”
周队长不以为意道:“都是一家人,怕啥,大不了等挣了钱分他两成好了,反正以后也是月月花。”
“八字还没有一撇呢,你就算计上了?唉……”月月母亲叹了口气,似乎并不看好,“这山村怕是留不住那孩子,再说了,那可是钱!你说了能算?”
“我是队长!”
“众口难调,尤其是钱的事。”
“那也得有钱才成。”
五月里的一天早晨,周村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风尘仆仆的来到这里,先到周家老宅,稍一打听后就直奔学校。
还没走进院子,就听到了孩子的朗朗诵读声,“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虫鸣。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店,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来人墙外聆听良久,走进院里,刚望见扫地的老人就直挺挺的跪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