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张伟搜索到这条相关词条后,眼中浮现出一丝疑惑。
怎么回事?
推恩令不是董仲舒提出来的。
怎么突然安在了自己头上?
还是实施和开创者。
这是怎么回事?
张伟继续看向下方的相关词条。
【刘彻年少继位,根基不稳,尚书张旺川,以一己之力扶持刘彻站稳脚跟,重建大汉,功盖千秋!】
【张旺川,张家主脉家主,刘彻时期对大汉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为大汉第一尚书。】
【生???亡???,张旺川乃是张家第四代,自小聪明好学,为人老持稳重,且爱护族中子弟,兄友弟恭,为人宽和,武帝即位后,张旺川疲于奔波,北击匈奴,南抗蛮夷,为大汉立下不世之功业,终积劳成疾,最后药石无救,病逝于家中。】
【张家到张旺川这一脉,依然达到顶峰,族中更是出了一位宰相,甚至还有一尚书,军中也已有了基础人脉,为张家后世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词条,武帝变革】
调整了一下情绪。
否则,他也不会将推恩令的功劳安插在自己身上。
【相关影视:大汉第一纯臣。】
还大有来头。
张伟看着手机上的两万块零花钱,嘴角微微一抽,不知不觉,他已经成了一个隐形的富二代。
【……】
这些东西是在他们祠堂角落里搜刮出来的。
他们一脸震惊的看着张旺景。
他老爸将此物卖了之后,又给自己打了2万块的生活费,说是剩下的钱给自己攒着娶媳妇儿。
张旺景却在朝堂之上提出辞呈,说要辞官隐退。
他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自家老爸在他们的祠堂之中,又偶然获得了一样宝贝。
张伟看着上面的相关词条,给自家老爸打了一个电话。
看来,刘彻对他是真的还有愧疚之心。
可因为对方的突然死亡,刘彻应该是把这个功劳安排在了自己身上,好让自己能死后得享尊容。
但凡有人看不过眼,对张旺景动手的人,基本上都被陛下责罚,甚至罢官免职,已经算是给了张家体面。
推恩令本来是董仲舒主张的。
【后人点评:有勇有谋,文武双全,且为君为国,精忠与君。张家主脉在张旺川的手中依然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也为后世的张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张家后代得享荣耀!】
张伟拿着手机,出门买了一些东西。
张伟的丧事做完之后。
……
刘彻为了表彰自己的仁爱之心,给了张家大量的赏赐。
可张旺景这样做,不是在打陛下的脸吗?
众人一脸茫然的看着张旺景。
张旺景是张家现在的掌舵者。
不过,这些赏赐并没有让张旺景和张家其他人感恩戴德。
当然。
屏幕里的时间和外面的时间是一致的。
张旺川去世之后,张旺景已然成了陛下的心尖尖,别人说都说不得。
这一消息把朝堂之上的人都给惊到了。
且他现在还是一国宰相。
至于刘彻有没有后悔,张伟不得而知。
和之前一样。
可谓位高权重,风头无量。
张伟看着网络上对自己的评价。
据说和他们张家先祖有关。
他忙碌的这段时间,张家已经将丧事给办妥了。
回来之后,又把意识沉浸在屏幕之中,直接操控张兴国。
看着不怎么显眼。
可被他老爸拿去鉴定后,才发现是古老的文物。
他们只不过做了一些表面功夫,并没有表现的太过于突然和惊喜。
这家伙之前不是做的很好吗?
怎么现在突然有了这么大的转变?
还敢和陛下硬刚。
是活腻歪了吧?
就在众人以为刘彻会发落张旺景的时候。
刘彻却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点了点头。
竟然同意了张旺川的罢官请求。
“多谢陛下。”
张旺景冲着陛下行了一个大礼,然后转身离开了朝堂,身姿之萧洒,让后面的人都望尘莫及。
张旺景这是想清楚了?
还是觉得朝堂之上没有他的立足之地。
所以才想罢官隐退。
当然,这件事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本来就是他们想看到的结局。
他们之前就想将张家的人赶下去,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
无论是张旺川还是张旺景,他们做事都十分小心谨慎,且没有露出任何破绽,他们想动手都找不到机会。
没想到。
张旺川去世之后,张旺景竟然直接淡出朝堂。
这的确是他们没料到的。
更让他们十分震惊。
因为这也太儿戏了。
堂堂一国宰相,竟然因为自家兄长去世,就要罢官请辞。
这也太戏剧化了吧。
偏偏陛下还同意了。
他们能说什么?
……
未央宫。
下朝之后,刘彻坐在未央宫内。
望着空旷的大殿,刘彻心中很不是滋味。
他现在又成了孤家寡人。
张伟之前侍奉在侧的时候,他还觉得,有一个能说真话的人。
如今,张伟不在之后留下的全部都是阿谀奉承之人。
没有一个人敢对他说实话。
张伟去世之后,他让人去查了南方的事情。
董仲舒和龙卫军的死确实和张伟无关。
的确是人周边的山
匪所问。
在这件事情上,他确实对不起张伟。
也对不起张家。
可他是大汉天子,他总不能向朝臣低头吧?
没办法,他只能给张家一些象征性的补偿,让张家的人在军中扎稳脚跟,也算是告慰张伟。
至于张旺景。
这人一直活在自家兄长的光环之下。
要是没有张伟,张旺景根本不可能成为宰相。
这人虽然没有多少才能,但却中规中矩,并没有做出背叛大汉的事情。
张伟离开京都之后,此人更是力挽狂澜,将京都之事打理的井井有条,也算是不可多得的治理之才。
可这人的心现在已经不在朝堂之上,他也不会将人强留,只能放手,让他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幸好张伟还留了子嗣。
他如果知道张伟如此短命,他之前就不会给张伟下那种药。
希望张伟的这两个儿子能争气一点,等他们长成之后,能够报效大汉。
……
时光匆匆而过。
十年之后。
京都郊外。
两个少年站在一座庄园之前。
他们看着京城的方向,眼中都露出一丝别样的色彩。
身体壮硕一点的人,神色懒散,眼中并没有太多复杂的情绪。
这自然是被张伟操纵的张兴国。
张兴国的智商比不上张兴民,但五力值很强,是难得的武将人选。
这些年,他们两兄弟各自求学,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待他们长成之时,张旺景已经垂垂老矣。
如今。
两人安排完张旺景的后世,此刻正在庄园前,商量他们日后的出路。
“兄长打算去军营?”张兴民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大哥,开口询问。
大哥和他不在一个书院。
他大哥的课程他也不是特别明白。
他们两人走的路不一样。
大哥现在既然已经从书院出来,理应去军营之中。
毕竟,这是父亲大人为他们安排好的路。
从小就已经确定了。
“我想先去南方瞧瞧。”张伟开口说道。
10年过去。
他想瞧瞧张家商行发展的怎么样了。
这些年,他们也没闲着。
军营之中的事情,他已经了解了七七八八。
张旺川去世之后,张家都已经沉寂下来。
有不少人都开始淡出别人的视野。
就连张家商行也开始沉默寡言。
除了每年该给的份额以外,他们并未做其他事情。
大家都相安无事。
张家在大汉虽然还有地位,但已经从第一世家的名头上滑落。
当然,张家在朝堂之上的威严依旧存在。
有刘彻在,张家终究不会受到别人的责难。
张旺景在去世之前,给他们两兄弟一人订了一门亲,等及冠之年,便可将人迎娶入门。
他们都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
自然得提前筹谋。
武学已读得持之以恒。
有些东西不是脑中的知识就能战胜一切。
既然想去军中,一身无力必不可少。
且他操纵的这具身体本就武学天赋惊人。
或许是因为年轻的缘故,他的心性也恢复的和正常年轻人一样。
显得十分的活泼。
看着面前的张兴民,张伟忍不住笑了笑,道:“你怎么老是板着一张脸?”
“我听说,你好像已经被举荐入朝了,准备什么时候去京都?”
张伟把皮球踢了回去。
张兴民看着张伟,神色幽深。
“张家沉寂这么多年,也是时候该把咱们社失去的拿回来了。”
“我们不在的这些年,大汉的变化还真是挺大。”
“咱们两兄弟也是时候该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了,总不能让张家一直沉寂下去吧,销声匿迹也对张家并不是好事。”
他说的都是实话。
张家如果沉寂下去,无论是对张家商行,还是对张家的其他人,都不是特别好。
他们现在都希望有人能带领他们。
张家现在缺少一个龙头人物。
张兴民看着自己的兄长。
他这位兄长小的时候挺顽皮,可随着父亲去世,这人就跟变了一个人一样。
时常深居简出,没人知道他在干嘛。
可他又没有耽误学业,无论是学识还是在武学方面,都更胜自己一筹,在他心目中,张伟绝对是家族的不二人选。
不过……
想到自家大哥的话,张兴民沉默了一会儿。
然后说道:“大哥先去南方吧,等你回来,小弟一定能将京都收拾妥贴,也能成为您的靠山。”
张兴民发誓一样的说道。
张伟看着小大人一样的张兴民,不由自主的笑了笑,然后一巴掌拍在他的脑门上。
“放心去吧,大汉现在风调雨顺,歌舞升平,正需要你这样的治世之能,你去朝堂之上,定然会有一番作为。”
“千万别给咱们张家丢人。”
张伟说完后,冲着张兴民摆了摆手,潇洒的翻身上马,然后消失在张兴民的视野之中。
张兴民见张伟消失后,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
然后喃喃自语:“您放心吧,我定然不会让张家的名声埋没。”
……
皇城之中。
未央宫之中。
刘彻正坐在最前方的位置。
再为几十年,他也进入迟暮之年。
不过。
未央宫已经不是他最常来的地方。
自从张伟去世之后,这个地方已经被他空闲下来,如果没什么重
要的事情,他不会在这边召见大臣。
这些年。
除了已经习惯上面没有张伟的日子。
只是时常还会感慨。
而且还会关注张伟的两个儿子。
如今。
张伟得知张伟的两个儿子即将进入朝堂,最高兴的便是刘彻。
他将手中的奏折扔到一边,对着旁边的侍从说道:“午膳弄一些南方的甜品,听说这是旺川生前最喜欢吃的东西,朕突然有点想尝尝!”
“喏!”
旁边的侍从点点头。
赶紧离开了未央宫。
这些年,他已经习惯刘彻的神神叨叨。
自从张伟离开之后,刘彻无事之时,都会来未央宫坐坐,然后盯着桌面之上的棋盘发呆。
自从张大人离开之后,陛下就再也没有下过棋,甚至没有和其他朝臣有亲近之意。
这是满朝文武都知道的事情。
所有人都不敢提陛下的禁忌之事。
大部分人都选择装聋作哑。
虽然很辛苦,但可以保命。
随着侍从离开,刘彻把手放在棋盘之上,轻轻的摸索着盒子里面的棋子。
“旺川,你可真是个没福气的,要是你还在世,看着大汉如此歌舞升平,会不会觉得欣慰?”
“要是你再多活几年,一定能看到大汉的盛世。”
“这其中有你的功劳,朕此生不忘!”
“听说你两个儿子即将入朝为官,放心,朕在一日,便会护他们二人无恙,定不让你有后顾之忧。”
刘彻喃喃自语。
像是说给自己听的。
当初之事,确实是他对不起张家,也是他对不起张伟。
张伟的突然离世,给了他很大的打击,大汉也沉寂了好几年。
然后才开始慢慢的起复。
但这也是因为张伟打下的根基特别良好。
在张伟去世之后,刘彻才知道,董仲舒的推恩令其实也有张伟的手笔。
张伟之前拿给自己的董仲舒遗书,其实就是张伟的手笔。
只是他当时在气头上,并没有认真钻研,这才错判了此事。
发现之后,他立刻给张伟正名,让张伟成为名流青史的存在,而董仲舒这个人,直接被他给划掉了。
之前按照张伟的提议,出使西域的张骞已经安然返回。
甚至为大汉打通了一条通商之路。
让大汉有了坚实的经济支柱。
这才有了大汉的繁盛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