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峥嵘岁月

墨落皇朝

https://img.ppxs5.com/e2/25/2d58be5114.jpg

首页 >> 四合院之峥嵘岁月 >> 四合院之峥嵘岁月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百五十三章 投资集团(中)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陈生还是详细的说一下为妙,咱们这些人跟不上陈生的思路啊。”

董生说着,还对其他人眨了眨眼,显然不想动脑去想所谓的详细方案。

“如今封锁还在,国内没有市场。

一国的资源呐!

诸位,还有比现在更好的机会吗?

以港城一地,代理一国产品的加工、销售。

以一城面对世界市场,这样的机会抓不住,咱们每天丢掉的可是大笔大笔的真金白银啊!”

陈冀生开口就是总纲,一个资源市场,一个世界商品市场说完。

在座的大佬们脸色不由的精彩了起来。

凡事有利有弊,封锁对于国内而言是弊端,但对港城而言就是莫大的机遇了。

陈冀生点出了大致的方向,董包二人对视了一下,脸上神情格外的精彩。

两人目光的对撞之中,仿佛满满的都是装运集装箱的船舶。

“陈生豪气,这样的买卖根本做不完啊!”

竖起大拇指的包生,脸上的笑容有些凝固。

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

董包二人,算是熟悉国际商品流转的。

背靠资源地的港城有多大优势,两人心里稍一琢磨,也就有了大概。

成本低、人工低,加上董包两家的海运航道,世界上没几个国家是去不了的。

“需要我详细的说明吗?

产业太多,恐怕也是说不清楚的。

但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障碍就是人手。

方姐刚刚说了,人手不足,事情不好办。

我的意思是:咱们也别各自为战了,均股做一个投资集团吧。”

陈冀生的话,自然得到了众大佬的一致认可,何生虽说不在,但有人可以代理。

七家大佬,再组一个投资集团的事儿,也就被拍板定了下来。

分股上,陈冀生还是占了便宜,一人占十六的股份,其他六家均分十四。

本是旁听的琳达,也被几位大佬委以重任,投资集团首位负责人的名头,一下就把她给砸蒙了。

再次被抽走一批精干人员之后,众大佬也觉得手下的人才有些入不敷出了。

地产集团、投资集团,加上各家原本的主业,都需要精干人手。

再调走一批,一下就让各位大佬原本紧密的人员结构,在框架上开始有了松动。

“陈生,如今港城的地产业跟银行业,有许多失业人员,能不能填充到地产集团跟投资集团?”

胡生这边的人员比其他大佬更为窘迫,见时机合适,便起了为一些同业者争取工作机会的心思。

“这个不成。

这些人员必须经过各家产业的筛选之后,才能进入地产集团跟投资集团。

港大这边,应该新开始工商管理一科了。

以我们的产业为主的工商管理科。

这事儿,还是诸位要做的,人才是基础。”

胡生的提议,直接就被陈冀生否决了。

如今正在筹建的几个集团,不仅是缺人,而是严重的缺乏人才。

但几大集团,都需要一定的保密性,不是忠诚、精干的人员,也很难进入这几大集团。

“还是陈生考虑的周详,地产集团跟投资集团,不是可靠的人员,一个也不准进入。

胡生、诸位,一定要把控好手下的人员。

陈生,港大的工商管理科是不是有什么说法?”

作为地产集团的掌舵人,霍生这边的把控很严格。

许多地产集团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地产集团的存在。

如今的地产集团,是以六大佬原本的一些地产公司为架构设立起来的。

霍家的地产公司也转到了何生的名下,如今的霍生,更像是受雇于其他豪门的职业经理人。

保密是首要的选择,对于人员的选择,霍生这边也有自己的看法。

再提一下港大的工商科,也是意有所指的,如果陈冀生没有谋划,霍生这边是有接续的。

“霍生的问题不错。

人员的培养,是各大集团的重中之重。

如何能让培养出来的人才为我所用,诸位应该是有经验的。

咱们的老祖宗,也有这方面的经验。

纯孝、坚忍,父母没有稳定的收入,兄弟姐妹多,这是许多票号选人的标准。

咱们的工商科不妨照此办理,给屋住、给钱花,赡养他们的父母,借此签十年以上的合同。

二十年以上的工龄,给予身股或是屋子的产权。

这些都要详细的写在合同之内,一旦违反了咱们得合同,塌天不至于,破家还是要的。”

圈养人才,或许听上去很残酷,但陈冀生在港城铺的摊子太大。

没有严苛的人才管理制度,单靠资本的选拔模式,短期很难维持几大集团的稳定。

除了稳定集团之外,上万或是十几万人的用人规模,涉及到的家庭数量也是很可观的。

港城跟四九城那边差不多,独生子女的家庭很少。

相较于国内,港城的生存环境更好一些,三五个七八个孩子的家庭,也占了绝大的数量。

人多就是力量的象征,免费的住处、赡养老人,这点花销,对于几大集团而言,寥寥无几。

而且人才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茬茬的死忠培养起来,几大集团内部的凝聚力也是超强的。

几大集团有了这样的基石,想要撼动,也是不太可能的。

在港大设立的工商科,也不需要培养什么顶级的人才。主要还是培养中低层的领导架构,有了死忠的架构,内部倾轧造成的损耗,也会降到最低的。

“陈生的想法果然是超绝的。

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法,不管做什么行业,都是大事可期的。”

家生子一般的培养方式,加上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后续儿女的牵扯。

这些进了港大工商科的人,一辈子或者几代人都要为地产集团服务。

这样的模式,董生是听过也是见过的。

新学校、老法子的结合,也给众大佬开启了新的思路。

自清末西学东渐,老祖宗的东西不得人心,现在看来还是有失偏颇的。

资本与老祖宗传下来的用人之法相结合,集团职员的忠诚度,也将是空前的。

“陈生,这样培养人才,成本是不是太高了?”

有赞成的,就有反对的,提出反对意见的是胡生。

给职员免费的屋子,胡生是不反对的,但赡养父母的花费可不是小数。

这样的花费,足以聘用一两个职员了。

不论是地产集团还是投资集团,都是用人颇多的产业。

这样的职员一旦上千,耗费的薪资也将是巨额的。

“西方有测试智商的方法,老祖宗也有观人之法。

十四五岁到十八岁的区间,选遍了港城能有多少合格的家庭呢?

胡生,十年之后,你就会知道这笔费用到底值不值。”

对于人才的培养,陈冀生的态度是坚定的,即便六大佬不支持,他独自也要做下去的。

现在除了一个胡生,其他四位大佬都持支持的态度。

陈冀生也就没有细说人才培养的优势,算是强行通过了这个谋划。

“胡生,陈生的说法不错。

这些人除了可以支撑几个集团的架构,于我们而言,也是最忠实的拥趸。

地产集团、投资集团,规模太大,单靠我们几个是支撑不起来的。

忠诚可靠的人员,必须培养了。

陈生,是不是需要开设几个短训班?”

与胡生不同,真正参与地产集团管理的霍生,也看出了人才培养的好处。

一个地产项目,上上下下至少需要几十人。

如今十个地块一起开工,人员方面的压力,已经直接给到了霍生这边。

霍生将陈冀生的港大工商科单独提出来,本就想着开设一个短训班,来补充一下严重不足的人手。

之前陈冀生也提过设立专科学校的事儿,但目前的地产集团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专科学校的事儿,也就耽搁下来了。

“霍生,专科学校开的怎么样了?”

霍生将话题引到短训班上,陈冀生也借机提起了专科学校的事儿。

他知道霍生没有做,但这些学校也是地产集团所急需的。

在港大开设短训班,有些浪费资源了。

“霍生,人员场地都不够,目前还在筹划之中。”

陈生问及专科学校,霍生这边有些汗颜,之前的杂事太多,忽略了专科学校的设立。

如今地产集团面临的人才窘境,这位年轻的大佬,在谋划之初就已经想到了。

这也坚定了霍生的信念,以后行事都要仔细的按照陈生的计划书实施了。

“我知道难点所在。

霍生,不要拘泥于学校的形式。

以老带新,在工地开设学堂,现用现学也是可以的。

先应付一段时间,专科学校必须要马上建好。

房舍用现成的,人员用公司的,然后再慢慢的完善。”

投资集团初建,千头万绪的东西太多,由投资集团到地产集团。

如今最大的关隘,还是人才的缺失。

集团的发展,直接跟上人才的培养,这也是不多见的。

只有陈冀生能清楚的预见未来几大集团的规模,人才的培养已经刻不容缓。

陈冀生估计,最多一年多点,几大集团在用人方面,必将是捉襟见肘的。

港大的工商科,可能需要边学边干了。

“陈生,投资集团的资金怎么解决?”

既然是投资集团,资金就是关键,准备赴美的胡生,不想从赴美资金之中抽调。

这两天他已经做了预估,至少一倍,一切顺利三到五倍的资金增幅。

一般的工商业,远没有这么可观的回报,在胡生看来,大资金必须用在美敌那边的股市上。

“投资集团初立,不需要什么资金,近期我考察一下港城的工商业。

有个几百万港纸也就够了,至于其他资金,自然要等胡生赴美归来。”

投资集团目前只是一个意向,具体的实施,陈冀生还要看一下港城的产业。

新建行业的人力投入太大,目前六大佬也没有这样的人才储备。

投资集团前期,还是要以投资入股为主的。

在资金上的要求并不高,反而对行业的要求不低。

一些没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具体能不能投,就需要陈冀生这边实地的考察了。

其他人没有这样的能力,预见性跟有一甲子实际经验的陈冀生差了太多。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