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那乖孙女,考虑今儿的皇宫之行,贾母那双沧桑的眼眸里,浮现出了几道忧思,面上却含笑看向朱逢春道:“老身多谢哥儿搀扶了!”
朱逢春见这老太太面善,嘴甜道:“尊老爱幼,乃是我大明的传统美德。举手之劳,不足挂齿!地板有点滑,奶奶您慢点,我有事先去了!”
哎呦!
瞧瞧,这孩子比家里那宝贝孙子宝玉都乖巧懂事!
贾母最喜欢被别人说好话,朱逢春又长得可爱,尽管不识得,一口一个“奶奶”,让老人家也心花怒放。
“好好好!”
贾母手上拄着沉香拐拄,含笑应道,脸上皱纹都舒展开来,看着朱逢春跟随小太监,蹦蹦跳跳离开后,她向一旁的宫女道:“瞧瞧,我这老眼昏花,方才那位不知道是哪位殿下?”
几个来接待贾母的宫女,包括为首女官,都面面相觑,方才那位她们还真没认出来!
毕竟,朱逢春打小长在坤宁宫,后住进慈庆宫,有好几年都没在宫里走动了。
“回老夫人,方才那位,许是哪位藩王世子罢!”
朱逢春还不知道,自己和贾母完美错过,差一点就能完成同元春的约定。
这边哼着歌,迈着王八步,一转过一个走廊,就发现步入了个幽静的小院,里面正传来叽叽喳喳的叫喊声。
“四哥,明儿还一起去斗蛐蛐吗?我新买的‘黑天王’可厉害了,前次输的,一定给赢回来!”
“老三,你在西北待了两年,那准噶尔还要几年才能打下来?”
“小姑姑,别揪我耳朵,快松手!我要给皇祖父告状!”
见朱逢春昂着脑袋,往院内瞄去。
那一路引来的“哑巴”太监,终于舍得说话了。
“殿下,前面就是藏文殿,诸殿下,要在这里先进行‘文斗’,等结束了,才会往旁边的讲武院,进行‘武斗’。奴婢这便告退了!”
小太监叨叨了两句,逃也似的,忙躬身离开。
望着小太监的背影,朱逢春面上的懒散之态,早有消失,脸上变得多有认真。
根据方才的观察,这小太监,原本可以直走通过近路,但偏偏饶了一圈,显然是故意的!
宫里有人看他不顺眼,很正常,但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当朱逢春顺着声音,迈步进入到殿舍内部,看到摆放在两侧桌椅,上面坐着的少男少女,还有空桌上摆放的空白试卷,顿时明白了!
原来‘文斗’已经开始,那小太监带着他乱转,纯粹是为了拖延时间。
这事儿,他皇太孙的小本本记下了,以后别被他遇到!
朱逢春很快冷静下来,将殿内再仔细观察一遍,顿时深吸一口气。
说好的‘文斗’,怎么都不讲文德?
看小抄的,跟旁人闲聊的,还有直接拿过试卷抄写的……不一而足。
至于监考的几个太监,全都转过脑袋,似乎没有看到这一切。
“元春说过,试卷最后会被拿去让皇帝看,所以,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是这老朱家子弟,怎么都成这样了?老朱要知道了,会不会从棺材里爬出来,拿着鞭子,一口一个不肖子孙?”
“关键是,我太实诚了,连小抄都没拿!”
朱逢春心中腹诽不已,但身体很实诚,迈着小腿,已来到了最后的座位上。
这个过程中,竟没有太关注他。
显然,对于迟到的皇家子嗣,早就司空见惯,只要不交白卷,写上名字,证明来过,一般皇帝也不会追究。
朱逢春看了眼桌子上的笔墨纸砚,其中有一共三张白纸,正好对应三分作答试卷。
他随后抬头看向最前面,那树立木板上,张贴的纸,上面写有这次“文斗”的内容。
“默写‘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后九句,默写‘丙舍旁启,甲帐对楹。’后八句!”
“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之意……”
“请用台阁体抄录太祖皇帝著《庐山诗》,即‘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最后一题书法,担心老朱家子孙背不出来,还特意写了出来,还真是谢谢您嘞!
重新将考题读了一遍后,按照元春所教的格式,朱逢春一笔一划,字迹工整,先将名字,生辰全都书好。
试卷上,字就是一个人的脸。
前世经历过无数考试的朱逢春,经验丰富无比,此时彷佛又回到了昔日征战的考场,一张小脸,变得却是严肃认真,全神贯注书写。
左右之吵闹声,全都被他排除在脑海之外。
他的心里只有一个目标,拿下!
做这次‘龙凤斗’的黑马,再度改变现在的困局!
就在朱逢春认真书写的时候,大明皇帝朱道真,不知何时来到了藏文阁。
正从后面打开的窗户往内看,仿若“班主任的凝视”。
藏文阁顾名思义,乃是皇家图书馆,相对私密,更多是收藏着老朱家历代皇帝之作。
比如不理朝政、专职书法的仁宗皇帝书作,还有喜欢画画的成宗皇帝画作,还有喜欢做木匠的哲总皇帝所流传之工艺品……总之,大明十几个皇帝,个个都是“人才”!
于此相对的,则有金陵文渊阁和神京文渊阁,两大藏室。
前者乃是几百年,太祖皇帝朱元璋于南京城,也是现在的金陵城所建,史载:“即于奉天门之东建文渊阁,尽贮古今载籍”。神京文渊阁,则是迁都北面的神京之后,重新所立。
而过去数年的中秋节,朱道真多是待在永德宫勤政殿,同一众勋戚吹牛聊天,很少实地查看年幼的皇子皇孙,还有皇女皇孙女之“文斗”课业作答。倒是因为年轻好武的原因,临近讲武院的“武斗”,他倒喜欢看个乐呵。
但今日,想到前数天,看到皇家子孙于宗学不好好读书的景象,朱道真突发奇想,顺道来藏文阁看看。
不看不要紧,一看内中情况,朱道真青筋暴起,眼眸里充斥着愤怒。
见此,旁边侍奉的大太监李昌顺,及一众宫人们。
另包括跟在身后的太子,还有诸成年的皇子,大气皆不敢喘一口。因为其中,有他们那些“不成器”的子嗣。
但很快,朱道真被一个身影给吸引了!
那位皇家子孙,心无旁骛,与当前场面,隐有不合,坐的笔直,认真书写。
尤其看之侧脸,朱道真竟然想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
“那是谁?”
李昌顺见皇上脸色变幻,目光已恢复了平静,平静中,还有几分赞赏,知道这太孙要走狗屎运了,忙低声道:“回万岁爷,那是太孙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