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https://img.ppxs5.com/ab/c6/d32b727242.jpg

首页 >> 不明不清 >> 不明不清最新章节(目录)

471 塞王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肃王朱楧(yang)是朱元璋的十四子,生母郜氏出身宫女,在朱元璋驾崩后殉葬。肃王的封地是甘州左卫,属于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后世称作张掖市。

这个地方别说在明朝,放到后世也能称作诗和远方,生活条件肯定很艰苦。朱允炆继位之后展露出削藩的意思,朱楧赶紧上疏申请内迁,获得批准后迁到了临洮府兰县,也就是后世的兰州。

翻遍了宗人府、锦衣卫、司礼监的存档,凡是记录肃王府的文字里都透着一个字,穷!亲王的岁禄应该是五万石,可肃王的岁禄最高时只有一万石,很多时候只有五千石。

理由挺奇特,说是路途遥远运输不易,所以禄米十不存一。可问题是铜钱、白银、绸缎损失小,也没见给人家补上,只以宝钞冲抵。所以说吧,史料这个玩意不能全信,看的时候必须带脑子,进行逻辑分析。

洪涛得出的结论就是朱元璋不喜欢这个庶出的儿子,后世里的皇帝也不太待见这位出身低微的亲戚,能保留王位给点岁禄就不错了。

反倒是朱国祚对肃王一脉的评价很不错,他说到现任肃王朱绅堯为止,肃王府在当地的风评是所有藩王里最好的,每位肃王的生活都相对简朴,除了王妃之外妾室也不多。

庆王朱栴(zhan)是朱元璋的十六子,生母是皇贵人余氏,洪武二十四年封为庆王,封地在陕西庆阳府。多说一句,在明朝是没有甘肃和宁夏行政区的,只有陕西省和陕西行都司,包括了后世的陕西、甘肃和宁夏大部。

洪武二十六年,还未结婚的庆王就被勒令就藩。但还没走到庆阳府圣旨追来了,朱元璋改了主意,不想让他去庆阳,而是换成了宁夏卫,也就是后世的银川。

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虽然纬度高,但水源充沛、土地肥沃,有塞上江南之美称。西夏国就在此定都,悉心经营了二百多年,看上去老朱对这个庶出的儿子还是不错的,专门在边塞挑了个条件最好的。

实际上明初的宁夏一点都不好,西夏都城已经被元朝完全毁掉,只剩下残垣断壁和满目荒夷。不光人口稀少,还是明朝和蒙元的边界,随时随地都有鞑靼骑兵扣边。

朱栴抵达宁夏卫时情况比他想象的还差,根本找不到能当做屏障的城池进行防御,只能硬着头皮给老爹写信,恳求换个封地。

朱元璋心里也知道儿子没说瞎话,可又没有更合适的儿子替换,只能来了个折中,允许庆王南撤300里,在韦州建府。

虽然韦州只是个小城,却比宁夏卫安全多了,距离内地也近,粮草转运起来更方便。朱栴没再挑三拣四,赶紧跑到韦州安顿了下来,还在当地卫所军官家里找了个媳妇。

与世无争的小日子没过几年,四哥朱棣就和侄子朱允炆为了皇位大打出手,首当其中的就是藩王,不想站队也得选。朱栴比较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压根儿就没有皇帝命,索性两边谁也不帮,闷头假装不知道。

待到朱棣赢了,他马上主动把兵权上交表示臣服。朱棣估计也知道这个弟弟不受老爹待见,封地还是最次的,于心不忍,派人去宁夏卫帮着修建王府。

朱栴一听立马急了,火速赶到宁夏赖在王府工地上阻挠施工,同时赶紧给四哥去信诉苦,边塞太艰苦也太危险,想把封地往内地挪一挪。

朱棣也没说不成,只是挨个描述了一下其他几位南迁亲王的状态,让十六弟自己选。朱栴一看,得,还是别换了,合算南迁的这几位哥哥都被四哥怀疑和忌惮,将来肯定没好果子吃。

等宁夏卫的王府修好了,朱栴只能不情不愿的搬过去住,整天无所事事,干脆组织人手编写当地的史料,也算是找了个工作干。

后来朱棣驾崩了,朱高炽继位,让珉王朱楩从云南迁到了湖南。朱栴一看,觉得机会来了,马上给侄子写信,也想趁机离开边塞。即便去不了江南,到山东河南找个府县住着也比银川强。

可惜朱高炽也不傻,他把珉王从云南迁走不是奖励而是惩罚。因为这位十八叔整天和镇守云南的沐家吵架,严重妨碍了边关防御政策。至于说十六叔嘛,在银川待的好好的,不招灾不惹祸,那就继续待着吧。

过几年朱高炽也挂了,换成了朱瞻基当皇帝。朱栴一看,自己是皇帝的叔伯爷爷,拉下脸来求孙子给换个封地总该不会被拒绝了吧。

于是又上疏要求更换封地,这次的条件再次降低,连北方省份都不奢求,只说银川距离黄河太近,比较潮湿,能不能把王府换到韦州去,毕竟距离家乡近一点算一点。

朱瞻基对这位踏踏实实的叔伯爷爷倒是没那么苛刻,但也没完全答应,只允许庆王夏天的时候去韦州避暑,过了夏天还得回银川,为国家继续守着边塞。

“在皇庄里做工的宗室子弟庆王府占几何?”

按照之前肃王府的思路,洪涛觉得庆王府好像也是个穷鬼。两百多年下来,开枝散叶繁衍生息,应该也有不少分支落魄了。再让自己一纸削藩令肯定会有人活不下去,不得不放下身份选择去皇庄里做工养活全家。

“……奴婢已经仔细查过了,一个也没有!”王承恩闻言赶紧翻小本子,可答案却让他感到迷茫。

“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啊,难道说庆王府除了岁禄还有其它进项?”

洪涛之所以要亲自查验这几家藩王的底细,只因为远在广东的壁虎发来了密信。上面说有北方来的商人暗中与三十六行购买火炮,数量惊人,且去向不明。

北方来的商人,洪涛当时脑海里就闪出了晋商的名字。前几年东厂和锦衣卫就查过此事,证明确实有一些山西商人勾结官府和当地驻军,把朝廷禁榷物资通过走私的方式卖给蒙古人。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