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朱允熞回到东宫的时候,姚广孝早已到了。
一见面,他盯着朱允熞看了又看。
“听闻太孙殿下今日再度遇刺,万幸安全无虞。”
朱允熞笑道:“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能有什么事呢?”
姚广孝正色:“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太孙以储君之尊,身系天下之重,岂可率性而临险地。”
“此事万不可再发生了。”
朱允熞点头。
他如今想起来,也是心有余悸。
时不时来一次行刺,玩一回生死边缘行走,就算他心脏最大,也受不了。
“孤知道了,以后一定会加强防备,不会轻涉险地。”
姚广孝没有再多言,而是从怀中掏出一份卷纸。
“油印机已经制造出来了,印制的效果非常好,这是第一份刊印的报刊,还请太孙殿下过目。”
这么快就好了?
朱允熞心中一喜,接过来看了看,果是一份印好的报刊。
上面的内容,主要是朝廷法律的宣讲,尤其是对于加征商税之事,做了详细解释的说明。
言及商税会惠及百姓,利于长远发展等等。
除此之外,竟还有欧阳伦因逃税偷税被处死,以及赵勉贪污之事。
但没有提太孙微服私访,遭遇倭寇等事。
“整体上很不错,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外。”
朱允熞笑道:“为何不将孤微服私访之事,也写入报道中呢?”
姚广孝瞳孔放大,道:“太孙行踪牵涉安危,万不可随意公之于众。”
朱允熞哈哈大笑。
“在孤出行前,确实是需要保密。”
“但今日发生的事情,明日便会传遍朝堂。”
“皇室宗亲、勋贵功臣,文武百官,都会知晓,你再保密,还有何用?”
姚广教怔住。
似乎是这个道理了。
若说有什么人敢对太孙殿下不利。
那也在那些人里面。
寻常的百姓,就算心中真有这个想法,也做不到啊。
对他们保密,还有何用呢?
“贫僧知道了,贫僧这就令人去改。”
“嗯!”
朱允熞又道:“还有,你这些报道,太过于古板严肃,不够生动有趣。”
“比如说标题,你应该这样写。”
他提起笔来,挥笔而就。
“爆!太孙微服私访,驸马违法处死!”
“惊!太孙遭遇行刺,倭寇竟意图潜伏进京。”
“众多朝廷官员与驸马狼狈为奸,走私商货,私藏倭寇。”
“户部尚书竟暗中受贿,太孙私访查明!”
“朝廷变革商税,百姓受益无穷!”
“又一批官员集体下狱,朝廷反贪决心永不动摇!”
“首批国债发行,引发抢购热潮!”
……
朱允熞将每篇报道的标题,都稍稍改了改。
又交待了怎么排版,怎么报道,行文风格要如何如何。
说白了,新报发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吸引老百姓的眼球。
让他们有兴趣看,喜欢看。
只有百姓们喜闻乐见,还会花钱购买,百姓日报才能起到宣传的作用。
通俗易懂,最为重要。
阳春白雪虽好,下里巴人不懂欣赏,又有何用?
报刊的发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多。
后世的平均文化水平,比如今的大明高出不知多少。
可点击率最高的,永远是头条新闻式的标题。
虽然看完之后,很多人得骂骂咧咧。
但架不住还是点开的人最多啊!
如今的大明,百姓的平均文化水平更低。
很多人可能看不了,需要别人念给他听。
当然越通俗浅显越好。
“倭寇的事,也要刊报吗?”
姚广孝有些不解的问道。
在他看来,报道倭寇之事,难免引来人心惶惶。
还是要保密为上,令锦衣卫暗中查访即可。
“报,要大力报。”
朱允熞的想法,却是截然不同。
“朝廷追捕通缉犯,几时瞒过百姓,区区几名倭寇,入我大明,为何不报。”
“要发生百姓,令所有人一齐追捕,让倭寇们无处循形。”
姚广孝眼前一亮。
“这倒是一个好主意。”
朱允熞再看了看报纸,又道:“除此之外,还要开设一个反贪的专栏,专门报道朝廷如何惩治贪官污吏,以威慑宵小,振奋人心。”
姚广孝连连点头。
他在办这份报纸之前,已经思虑了许多。
但太孙殿下这么一说,才发现自己遗漏的地方太多。
一时间,油然生出备受打击之感。
素来以为自己聪明盖世,天下无人能及,如今想起来,更像是一个笑话。
与太孙相比,相差有点太远了。
他当然不知道,朱允熞是直接将后世的东西搬过来,完全不用思考。
相比他闭门造车,冥思苦想,根本不是一回事。
“还有两件事,一是写连载的小说,发表在报刊上,作为副刊的内容,吸引百姓观看。”
他说着,一抬头,才发现姚广孝正怔在那里发呆。
见到朱允熞望过来,他猛地一拍自己的光头,笑道:“太孙殿下此计妙啊,民间百姓,最喜欢谈论这些传闻,报刊上一旦刊载,必定会争相购买。”
“至于写小说。”姚广孝沉吟道:“倒也不是什么难事,但需得高雅而不失风趣,又能让百姓津津乐道。”
“贫僧认为,与其请人新写,倒不如就写现今早就有的。”
“近年来,有一位名唤罗贯中的人,写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等小说。”
“贫僧有幸读过,以为还不错。”
“百姓们最喜怪异荒诞,不如就刊登《三遂平妖传》?”
罗贯中的小说?
哦,对。
罗贯中似乎就生活在元末明初。
朱允熞记不太清他的生平年月,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
“孤也听说过此人,怎么,他来应天了吗?”
姚广孝眼神中掠过一丝异色。
他没有想到,太孙殿下竟然还听说罗贯中这号人物。
别看后世的罗贯中名动天下,但在这个时候,他的名气,并不是很大。
毕竟,这时候写小说,在大部分读书人看来,都是下里巴人才做的事情。
只有科举不得意,中不了进士,做不了官的潦倒文人,才会写小说以自娱。
诗词上品,文章千古。
小说嘛,俗不可耐。
罗贯中这种人的社会地位,甚至还远不如后世网络写手。
似方孝孺,黄子澄这些清贵文人,根本都懒得看他一眼。
想不到太孙竟然知道他的名字。
“那倒没有。”姚广孝摇了摇头,道:“此人数年前,已然逝世。”
朱允熞叹息了一声。
原来老罗都已经不在了。
“三国故事,流传最广,百姓们也听得最多,但各种版本都有,内容不一。”
“孤以为他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最为不错,选这个刊登吧。”
朱允熞顿了顿,又道:“名字稍稍改一下,就叫《三国演义》。”
毫无疑问,老罗这几本书,最具火书潜力的,肯定是《三国演义》。
只是每个人喜好都不一样,身在局中,未必能看得出来,故而姚广孝才推荐《三遂平妖传》。
“如此也好!”姚广孝:“贫僧也最喜他的《三国演义》,只是担心乡野愚民不喜,二则三国故事流传太多,不够新颖。”
朱允熞哈哈大笑,道:“陈年老酒,最为芳香。经典永流传。”
姚广孝摸了摸胡须,若有所悟。
“还有第二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