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霸宋

墨落皇朝

https://img.ppxs5.com/6d/ff/3e9ffb18ba.jpg

首页 >> 夫子霸宋 >> 夫子霸宋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十二章 黄天荡(一)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留给杨博胡思乱想的时间并不多。

韩世忠得了杨夫子的提醒,也大致查看了黄天荡周边的地形。

为将者不熟悉地形,水军不识黄天荡附近水道。

听起来有些荒唐。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能把宗弼打进黄天荡,已经算是大功一件了。

江南两路原有驻军,早已零落。

之前的江南有两路大军。

一路主随行在,经过苗刘变乱之后,战力堪忧。

另一路,则是追随杜充这个降相而来的汴梁军马。

但宗弼突袭江南的时候。

这路军马,却被宗弼手下悍将,签军万户王伯龙,杀了一个鸡零狗落。

随着建康府的陷落,这路大军也就成了过眼云烟。

韩世忠的水军,多半都来自临安一带。

对战宗弼,也算是仓促应战。

不熟悉黄天荡的山形水势,也在情理之中。

所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有了杨夫子指路。

韩太尉自然很容易就找到了淤塞的老灌河故道。

前段与黄天荡相连,只是水道隐蔽一些。

后段在莫府山附近断流。

应该是雨季山上泥沙淤积,建康府这边疏于治理所致。

淤塞的故道连接着秦淮河。

稍事修整,黄天荡、秦淮河二水齐灌。

河道重开,也就需要一些人力而已。

一旦开了老灌河故道。

宗弼船队,旦夕之间就能在韩太尉的水军上游出现。

顺上游水势沿江而下,辅以火攻。

八千人的水军,还真是不好抵挡。

再辅以南北两岸陆路骑军。

韩太尉覆灭,也只在一夕之间。

被吓出一身冷汗的韩太尉,也不犹豫,当即发粮船运粮一万五千石。

只收了杨博三万两银子,权当是示好报恩了。

多余的五千石粮食,自然是催促杨夫子西进的甜头。

占有水军之利的韩世忠,一点不惧金贼东路主力。

这一点在杨博看来,还是可圈可点的。

算是给韩世忠这厮,加了一点点的印象分。

战局有了致命的漏洞,杨博这个小孱儒,就成了韩世忠需要依仗的。

虽说不想跟杨家小孱儒交集过于密切。

但两相权衡之下,韩太尉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

致命的漏洞需要补足。

韩太尉将杨博的驻兵地点,定在了牛头山。

牛头山俯瞰秦淮河,有山势依附。

一旦宗弼部,想借助老灌河故道脱困。

杨博的十八万流民,应该能挡住宗弼的十万大军。

韩世忠的选择不错,一些史料、演义之中,记载了金兀术,在牛头山下被重创过。

但杨博查看地势之后,没有选择牛头山作为驻地。

而是大军前出,选择了不怎么好展开的莫府山,作为自己的驻兵之地。

牛头山于正规军而言,是个不错的战场。

但对流民大军而言,战场过于宽阔了。

杨博拣选的精壮,可没有底层的班排连营这样的架构。

大概几个、十几个的金家寨相扑手,就看管着一两千青壮。

算上金六郎一路笼络的汴梁城好汉。

一两千人之中,也不过几十个真正听话的。

架构疏松,没有经过战阵的流民,只能看上去唬人。

真正能打的也只有顺风仗而已。

战线过宽,不用短兵相接,一阵箭雨下来,流民大军就很容易溃散。

战场接触面过宽的牛头山,对于流民大军而言,可不是占据地利的好阵地。

而是引颈就戮的屠宰场。

莫府山下,前沿受老灌河淤塞的影响。

遍布泥沼、水塘,土质也极为松软。

马匹想在这样的地方疾驰,需要考虑一下,马腿够不够硬。

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莫府山下,只有靠近山体阳面的一侧,有面积不大的平地。

而这里也扼住了黄天荡战场的咽喉。

虽说不利于大军展开,但背后的莫府山却是缓坡,完全可以依山而战。

莫府山的战场比牛头山四敞大开的战场,小了太多、太多。

虽说有利于马队突刺破阵。

但是有杨夫子在,宗弼的马队是派不上用场的。

下马对战,也差不多是一队队的添油战法。

这种战法杨夫子不惧,因为他人更多,而且有山势依靠。

只要战阵足够厚实,再精锐的悍卒,也会被累死在战阵之中。

困死战马的手段也很简单。

挖坑、下绊马索而已。

流民之中农夫太多,而且农具的数量不少,杨夫子一声令下。

自江岸开始,至莫府山的延伸地带,半尺深的陷马坑必须挖满。

江河岸边,土质松软,用手都能挖出小坑。

有了农具,一个壮丁,一天至少挖坑几千。

绊马索也很好弄,将沿河的干芦苇收起。

搓制成小臂粗的草捆,以树枝、木楔固定。

马匹慢走不太受影响。

想要冲锋,肯定是人仰马翻的结局。

站在山下看着千疮百孔的地面,延伸到了视线之外,杨博也是信心满满。

有个五六天的时间,杨夫子能让黄天荡周围的地面上,布满这样的陷马坑。

到时候别说是骑兵冲锋了,战马能不能走过来都是问题。

背靠莫府山,有充足的树枝,多半陷马坑,中间还插了木刺。

宗弼可以慢慢的埋坑推进,但战马冲锋依旧是受限制的。

随意野战跟择地野战的区别就在这里。

虽说都是野战,但结果大不一样。

初春的野山辅食丰富,加上自韩太尉手中买来的粮食,省着吃两个月饿不死人。

“小夫子,上官太尉差人禀报,人马已经进驻健康城。

城内稍有抵抗,死伤百余人。

城内有贼虏所存粮草十数万石。

城内外官仓,多有烧损的粮食,尚可食用。”

听着新任秘书李娘子的禀报,杨夫子又是信心大增。

近期的粮食问题算是解决了。

看着身着布甲,脸上有些狼狈的新秘书。

杨夫子便起了剽诗的骚情。

“知会上官悟,让他抓紧将烧损的粮食运来。

李娘子,杨夫子偶有感怀,品鉴一番?”

看着端坐前军运筹帷幄的小杨夫子。

李易安不由的起了比对之心。

两相对比之下,这个不称呼自己赵夫人的司马昭,倒是文采人物俱佳。

只是可惜生错了时候。

以他的家世,当年也是般配的。

“洗耳恭听。”

远望辽阔江川,李易安心里一叹。

维持了一下所剩不多的矜持。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剽了半阙,杨博下面的不知道该不该改,便就此打住,斜瞥身边的李娘子。

“又是吊人胃口的半阙?

小夫子以后会被人冠以,半阙夫子或是杨半阙这样恼人的诨号。”

李易安自然是识典的,杨少安意有所指。

不知是在唱和自己的不肯过江东,还是在敲打小朝廷。

但李易安知道,这位小杨夫子,可不是个好心人。

“嗯!

李娘子这个说法不错,我以为杨半句也不错。

譬如:多情自古空余恨。”

留下半句撩着李娘子,杨博的心思放松之后,又回到了黄天荡这边。

作为杨夫子挡箭牌的各路义军、乱匪至今未到,杨博的心里有些着急。

自己的大队流民,扎在了莫府山。

宗弼那边很快就能探知。

探知军情之后,黄天荡之战,恐怕很快就会进入白热化。

单凭十八万流民是留不下,也挡不住宗弼大军的。

但各地义军乱匪来了,就不一样了。

韩世忠那边也会调集人马。

几方合力,如果是乱战,宗弼也不好跑。

再有个三五天的时间,等流民的陷马坑遍布江岸。

差不多也到了宗弼孤注一掷的时候。

一旦宗弼戳的时机准确,以步军硬开老灌河。

那杨博也只能退避三舍,上山对峙了。

后路就在身后山中,流民的战心高不了。

打顺风的乱仗可以,硬仗就算了,根本没有一点希望。

除了甲士,剩下的流民,宗弼大军几轮箭雨下来,也就做鸟兽散了。

想到箭雨,杨博这边又有了想法。

金军的弓箭配置率应该极高,还是要做一些防备的。

“李娘子,知会下去,让他们做防箭的草棚。

我看莫府山的林木不少,辅以芦苇、沙土,棚顶弄的厚实一些。

先挖沟壕,再搭草棚。

这个样子,前低后高。”

说着杨夫子就做了一个斜面的手势。

比给了还在沉思的李娘子。

阵地战、堑壕战好像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针对弓箭,杨博应对的手段很多。

但这些还是有些次要,最紧要的还是挖陷马坑。

还有就是各地的义军、乱匪。

“小夫子,且说后半句,半阙总要给的。”

词人的心弦最是好撩。

一个半句就让李娘子冥思苦想了。

看着李娘子羞恼的皱着眉头,杨夫子洒然一笑,也没多拿捏。

“好梦由来最易醒!”

点了一下李娘子,不要沉溺于过往之中。

杨博就继续面对远处的江川不言不语。

不过很快他的沉思,就被关三郎给打断。

“杨夫子,山中有十几处台洞,该如何处置?”

千头万绪的小事,自然有金六郎处置。

寻找山洞,在山中再找后路,就是杨博这边安排了。

听了关三郎的回复,杨博不用思索,就给出了谋划。

“大半粮食分山洞藏好,不要让粮食受潮。

实在潮湿,就将粮食放在山洞外面。

老弱妇孺,依靠山洞安营。

粮食要管好。

我看山下有湖,让老弱去打渔。

青壮继续挖陷马坑,不要耽误了杨夫子大事。”

安排好了关三郎这边。

杨博就带着李娘子、女书史、金三娘三人上了山。

杨夫子在山上的营地,自然是视野最好的地方。

原本也是山上的平台,还建有小亭子。

在另一处山峰,还有一座小庙。

只不过这里可以俯瞰下面的战场,杨博无奈只能住在这里。

小亭子被帷幕围了,现在的杨夫子多少也有些韩太尉的豪奢了。

帷幕一样是用的锦帛,价值几十石粮食。

“李娘子,莫府山是用武之地。

司马睿渡江至此,建了东晋。

达摩祖师一苇渡江,也是在这里。

梁武帝陈霸先,也是在此战败了北齐。

陈霸先用的是四面乱战之法。

我也打算依仗此法战败金兀术完颜宗弼。”

在山顶的豪奢帷幕之侧,杨夫子伸手指点江山。

杨博借用的是战法。

而身边的李娘子、女书史,听得却是称尊做祖。

两人都是有家学的,一些联想也就自然而然了。

“小夫子,江南已然历经战火了……”

与闭口不言的女书史不一样。

新秘书李娘子还是称职的,给了杨夫子提醒。

“嗯?”

李娘子的提醒,有些突兀。

杨博回身,见她跟女书史的脸色有些低沉。

略一思索,也就知道了原因。

“咋?

你这岁数了,还想着从龙?

儒家是要匡扶社稷的,不是翻天覆地用的。

我自称杨夫子,也是在告诫自己。

这样的非分之想,乌七八糟的念头,以后不要再有了。”

做了解释之后,杨博继续想着自己的四面乱战。

只要人多、够杂,宗弼的签军,弄不好也要跟着大乱。

四面乱战之法,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可如今四面只有一面,这才是杨夫子的惆怅之处。

被小杨夫子调笑之后,李易安满脸红云。

想着一瞬间起的遐思,心中的愁意也轻了许多。

看了一眼同样脸带红晕的常平跟金三娘。

李易安知道,才情横溢的小杨夫子,是闺中女的克星。

“小夫子,乱战宗弼,怕是要死人盈野了。”

与女书史、金三娘不同,李易安家里世代高官。

自己也是熟读经史,眼界自然不同。

可以给杨博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

“嗯!

提的不错,以后如果还是这么贴心。

杨夫子倒是可以考虑让你做个书史。”

杨少安的话,让李娘子失笑。

自己好歹是知府夫人,家世也算显赫。

做女书史,这位可真想的出来。

“你可还有亲人故旧?

回家独居,抑或是被心念你家金石古物的腌臜货哄骗,失身失节?

做杨夫子的书史,不会让你委屈自己的。”

说了一下这位李易安之后必然遇到的糟心事儿,杨博也不再劝解。

人各有命,杨夫子的照拂不要,那也就没办法了。

杨博扫视远处大江,想着刚刚李娘子的说法。

死人盈野?

如果能留下宗弼,十八万流民死绝了也成。

但这只能是个美好的想法。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