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霸宋

墨落皇朝

https://img.ppxs5.com/6d/ff/3e9ffb18ba.jpg

首页 >> 夫子霸宋 >> 夫子霸宋最新章节(目录)

第十四章 莫言迁客似沙沉(上)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对于南渡路线,杨夫子这边已经有了腹稿。

千言万语就是三个字:黄泛区。

南渡最短的路线,沿正南而下,入蔡州、渡淮水。

进入京西南路的襄阳府,或是淮南西路地界。

第二选择是沿雎水南下颍州,渡淮水,进淮南东西两路之间的庐州。

这两条路的优点就是路途短。

十天时间,就能过淮河。

弘农杨博进汴梁的路线就是第二条,自雎水而来。

但现在这两条路是行不通的。

周围一马平川,唯一的遮挡就是河流。

不用十天时间,两三天之后。

金贼的马军就会衔尾而至。

走这两条路,留给南渡军民的不是活路。

而是金贼携怒而来的屠杀。

即便没有追杀,沿途各州府县的留守兵力,聚集在一起。

对南渡军民而言也是天堑。

第三条路,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黄泛区。

沿汴水经应天府、归德府、拱州三城,进入黄泛区。

至于是东进徐州再到扬州,还是西进庐州,这要看黄泛区的延伸。

杨博大致觉得,西进的希望不大。

大队人马只能东出徐扬之间。

黄泛区是一路坦途,但最前方可不安全。

徐州刚刚失而复得,楚州保卫战应该已经开打。

金兀术的东路分支,完颜挞懒部,说不上已经围了楚州。

也不知道赵立赵太尉,目前面对的是个什么局面。

沿途探路的人员已经提前放了出去,这也算是整支队伍的警戒哨。

按照杨夫子的安排。

金家父女三人带领金家寨的嫡系,掌控整个金家寨的老弱妇孺。

金家寨众人管辖人数不断增加的汴梁残民。

以金家寨为核心,滚雪球一般,将其他人员混进大队。

虽说忙乱了一些,但大面上还是有条不紊的。

草草吃过午饭,不知道具体多少人的队伍开拔。

流民游走跟行军不同,认定了方向,闷头赶路就是。

只要前面保持好了速度,后队虽说会拉长一些,但不影响行进速度。

将金六郎跟金二留在中军,继续调整队伍。

杨夫子带着金三娘还有她所属的长枪甲士,走在了队伍的最前方。

金三娘的长枪兵,不算是金家寨的精锐,但也穿戴了刘家寺大寨弄来的布甲。

布甲虽说也有甲片,但防御力能不能比的上皮甲不好说。

布甲是仪仗甲,与防御力相比,仪仗的装饰性更重要一些。

几百人的长枪甲士,色彩艳丽,远看还是很唬人的。

杨博、金三娘、女书史三人也一样穿的布甲。

三人的铁甲,都披在了好战友大黑驴的身上。

精神还有些萎靡的好战友大黑驴。

如今就是整个队伍的速度担当。

近两百斤的武器战甲在身。

精神不怎么好的大黑驴,吃足了麦粒之后,步履依旧轻盈。

大半个时辰行军,一刻钟休息。

望着身后的东京汴梁城渐渐模糊在视线里。

杨博稍稍吐了一口气。

从南渡开始,杨博的心理压力又来了。

就怕在最初的一两天,顶头遇上金贼马队。

或是被追击的马队咬住尾巴。

第一段路走完,杨博大致估算了一下。

按照目前的速度,南渡差不多得二十天左右。

这个时间段,已经接近极限了。

具体的时限,明天要走上一整天再看。

按照每天六个小时算,二十公里左右的路程。

二十天的时间,还不一定够用。

天擦黑的时候,差不多走了三个多小时,歇了两次。

先头人马已经进了荒野。

连年的战乱,让汴梁附近的大多数农田都撂荒了。

未来几年,北方缺粮也将是常态。

傍晚休息做饭的时候,杨博跟金家父女,关三郎聚在了一堆篝火旁。

“天王爷爷,船上还能放些物事,不如弄些粮草上船?”

关三郎,也算是金六郎手下的大将。

在金家寨,相扑手是金二负责,金明池的城狐社鼠,关三郎负责。

关三郎跟金家还有点亲戚关系,算是最可靠的一批人。

船的载重还有,今天关三郎也看了家里的情况。

家里的大人都挑着扁担,两个半大的小子,一人脖子上挂了一条裤子。

裤腿里满满的都是粮食。

看着自家儿郎被压弯的腰,关三郎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家里的粮食至少五百多斤。

往常年份合上瓜菜,足够三四个月的口粮了。

这么多的粮食,一路背着、挑着南逃,他害怕被金贼追上。

“以后莫要再叫天王,杨夫子不喜欢!

六郎,今夜晚点睡。

将硫磺、硝石,分开上船。

各家各户,留下合用的兵器,其余的也上船。

继续拣选精壮,嘴上滑溜的也选一批出来。

最好有几个说书的艺人。

传令、安抚人心,就靠他们了。”

呵斥了关三郎不合时宜的称呼,杨博做了晚上的安排。

整个下午的行军,让精悍的金六郎跟儿子金二,都带着一脸倦意。

他们跟队伍里的其他人不同。

需要来回的查看状况,整理队伍,自然要辛苦的多。

“小夫子,如今不仅有汴梁那边的入伙,附近的流民也想着入伙。

一路从汴梁过来,六郎大概的估了一下,流民不下千人。”

汴梁来的,金六郎这边还是乐意接受的,毕竟都带着粮草、财货。

可周边的流民,就不是那么好接受了。

除了一张嘴,别的啥都没有,吃的就是自己人的口粮。

金六郎的话,让杨博也皱起了眉头。

现在的流民无所谓,关键是黄泛区的流民。

初春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淮泗周围的黄泛区,灾民几十万,一旦聚过来,粮食就成了大问题。

总不能再带人回来取粮,那是金贼的大寨,不是自己家的粮仓。

“不管是流民还是饥民,照单全收。

但粮食要给他们限量。

不带粮食的,让他们挖草根喝稀粥。

匀出不能吃的东西,让他们担着。

知会下去,咱们的人,要留好贴身的保命粮。”

听了杨夫子的章程,金六郎的眉头皱了起来。

金家寨三千人,汴梁城两万多人,沿途的流民、饥民,肯定是不计其数的。

这位杨家小夫子,其志不小啊……

“小夫子,莫不是要起事?”

战战兢兢的问了一句。

金六郎也在想着宗太尉在时,来东京汴梁的那些义军首领。

个个聚众几万、十几万。

又想到了梁山、方腊。

“想屁吃呢!

咋?

杨夫子起事,封你一个一字并肩王吗?

还是你老小子想当金太师?

金家寨都是些什么人,你老小子没数儿吗?

南渡之后,一寨人马喝风吃屁吗?

如今江淮一带,遍地荒田。

你的人有几个会种田?

拢了这些农人,咱们过江之后,就能铺开场面。

再建一个金家寨,或是金家城,靠你我是不成的。

有人斯有财!”

给了瞎琢磨的金六郎一个大白眼,斥责着说出了后续的计划。

杨博也想了独自成王的步骤。

前期相当霸气,后期相当惨烈。

弄死赵苟爷,笼络岳少保,人不用拢太多。

一个岳少保,有个十几年,就能打下半壁江山。

稍微再弄几个差不多的,一路打到俄罗斯,基本问题不大。

自己费劲巴力的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

接下来问题就来了,为保社稷,要杀功臣、杀儿孙。

然后儿子杀老子,孙子杀儿子。

整个家族的延续,充满了父子相残、夫妻相杀。

说不得半途还有人来串种儿。

最终,两三百年,让人再杀个遍。

这哪是人间帝王事,活脱脱人间惨剧的开端。

摇摇头甩掉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想做人间帝王,先有非人的思想,这事儿杨博做不来。

“小夫子的谋划高明。”

听到再建金家寨、金家城的话,在座的几个一扫脸上的倦意,这个可以有。

“高明不高明的,最起码要活着度过淮水。

船上一粒粮食也不能有!

六郎,明白我的意思吗?

让寨子里的人,笼络好后加入进来的流民。

保证每十户里面,有我们的一个青壮。”

远游这样的集体活动,只要几个人里面有一个是跟助教一体同心的。

队伍就很好带,稍微负点责任,就是一场标杆式的远游。

给金家人画了一个大饼,杨博也给了他们组织规则。

只要能按照自己的规划来执行。

南渡之路,不是很艰难的。

“小夫子,咱们分派人手的时候。

是不是按照农户、百工之类的分好?”

听着金六郎发散的想法,杨博杨助教点了点头。

这个结果不就很好吗?

已经学会举一反三了。

“嗯!

六郎的想法很不错。

这两天还是要分好了物资。

拣选出精壮的人手。

咱们的人这两天也要一日三餐、顿顿饱食,先养足了精神。

以后,就不能顿顿管饱了。

再过几天,只有甲士可以顿顿饱餐。”

与金六郎说的差不多,人分百工,总不能一碗水端平的。

虽说执行起来不会太容易,但杨博还是下了节粮的命令。

这个说法让金六郎眉头一挑。

“小夫子,粮食要收缴上来?”

杨博默默点了下头,从饥民手里夺粮,这是维持队伍的必要手段。

具体怎么执行,无非强抢与说服两种。

说服不了,就要强抢,这个没什么可解释的。

粮食是维持队伍的唯一纽带,威权不可旁落。

这个就跟学校发毕业证一样。

谁都能发毕业证,还上个屁的学?

只是现在粮食确实太多了。

多到成为所有人南渡的负担。

吃上几天,减轻一下负重之后。

粮食必须要管起来。

不然队伍走不几天,也就散了。

几万军民散在淮水北岸,还不如乖乖呆在东京汴梁呢。

“小夫子,粮食是命根子啊……”

爹爹金六郎的问题,让小夫子沉默相对。

作为寨主的金三娘,不想看到小夫子为难,也就开了口。

“不收不成!

哪怕杀掉一些人,粮食也必须掌握在金家寨的手里。

还不成,就多杀一些!”

不等金六郎瞪眼开口,杨博就开了口。

就是因为粮食是所有人的命根子,才必须收缴上来。

看着有些懵懂的金三娘。

再扫了一眼金六郎,杨博这边又加了筹码。

“三娘,小夫子的话是老成的。

粮食不收上来,南渡就走不下去。

小夫子放心,明后天粮食就能管起来,六郎跟金二擅长这个。”

说了女儿一句,金六郎的话里也带上了杀气。

不管是为了活下去,还是为了将来的金家城,粮食必须要管起来。

这几年,金六郎跟金二做惯了这个。

于杨博来说有些为难的事儿,对父子而言就是手到擒来。

“粮食太多,这几天还是以饱食为主。

趁机也好拣选一下合用的人手。

让聚来的农人看一下,哪些粮食还能种下。

要适合两淮的水土。

这些种粮,要上车保管。

再问一下,哪些地方现在还能种粮?”

谋划说了个差不多,杨夫子也就不说话了。

南渡的终点在哪,杨博也不清楚。

到了地方能直接种下一季的粮食,当然是最好的终点。

这只是个想法,真正的好地方,也不是那么好找的。

见杨夫子不再开口,金六郎对关三郎摆了下手。

一会儿的功夫,几个铁锅就放在了篝火周围。

小小一个金家寨吃饭也是有等阶的。

最好的是杨博面前的黄米饭。

应该是粟糜两种黄米混合做的,也就是小米跟大黄米一锅,入口软糯。

第二等就是金家父女的纯小米干饭。

第三等是关三郎的杂粮干饭。

最次的就是摆在女书史面前的杂粮稠粥。

金二跟关三郎都是纯纯的干饭人,一人一锅。

这俩吃饭跟喂猪差不多,‘咵咵’的带着音效。

一会儿的功夫,就造完了一锅饭。

这个时候,杨夫子端着碗,刚刚品出了黄米饭的味道。

略微有些发涩,应该是大黄米放多了。

瞧着俩干饭人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意思。

杨夫子将女书史面前的一锅杂粮稀饭推给了二人。

将自己的饭碗递给女书史。

杨博好奇的看着两个干饭人。

一锅干饭,至少得三五斤的重量。

这么能吃的,杨博之前还真没见过。

见小夫子要看哥哥们吃饭。

金三娘很自然的起身督促。

俩干饭人又分食了女书史的稠稀饭。

杨博有点服气了。

连稀带干至少五六斤下肚,也没见两人有吃撑的样子。

“六郎,这几天就不要弄稀饭了,全做干饭。

让下面的人吃饱吃足,粮食太多了。

等遇上京东、淮泗的灾民,恐怕都要喝稀粥了。

这几天打个底儿,以后咱们的力气也大一些。”

拢了拢不多的史料,杨博认为,越走队伍的规模会越大。

粮食始终都会是个问题,不管是多还是少。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