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寒门辅臣

寒梅惊雪

https://img.ppxs5.com/ea/78/18da5c81fb.jpg

首页 >> 大明:寒门辅臣 >> 大明:寒门辅臣最新章节(目录)

第一百九十五章 咱不参与空印案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古代交通不发达,尤其是云贵、两广、晋陕、四川等地,不仅路途遥远,还得翻山越岭,加上这年头野生动物众多,别说老虎豹子出来伤人,就是连熊猫也是猛兽……

何况远的地方,路程超过三千里,来一趟仅仅是路上就需要花三个月,来回一趟半年没了,多跑几次,儿子都认识隔壁家王叔叔了,却不认识自己,洪武六年都要结束了,洪武三年的账册还没造好,这日子还让不让人过了?

被逼迫到这个份上,也只能变通下,学习前人了。

而变通的法子,就是这加盖官印的空白书册。这就是所谓的“修正带”,哪一页错了你告诉咱,咱改换过来就是了。

考虑到一个数字错了,统算肯定也会错,所以多准备一些空白书册,用得着……

胡泰看着严肃的顾正臣,信誓旦旦:“县尊放心,历来如此,无论是州还是府里,都用这种法子,从来没出过问题。”

顾正臣嘴角抽动。

之前没出现过问题,那是因为老朱不知道,你们就没想过老朱知道之后的下场?

“本官绝不允许使用空印文册,你是句容计吏,多跑几次金陵没什么不妥!”

顾正臣直接将空白书册丢在一旁,恨恨地说。

胡泰有些郁闷:“县尊啊,应天府知道这回事,不存在犯忌讳。哪怕是户部衙署里,当着他们的面修改账册,他们虽不会帮忙,可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人会当真,只要账目不出现明显不符,皇帝也不会追究。”

句容到金陵是不远,可这来回一次怎么也要四天,若不带加印的空白文册,万一出点问题,对不上账目,自己可就要多跑几次。

都快进入腊月了,外面的天冷得很,来回跑多受罪啊。

顾正臣抓起空白书册,丢向胡泰,厉声呵斥:“县衙第一规:凡县衙官吏、衙役,听命不得迟疑,不得推诿,不得迁延!你难道忘记了不成?”

胡泰打了个激灵,不敢反驳,当即答应下来:“小子这就去厘清账目,待县尊过目之后送至户部核对。”

顾正臣摆了摆手,挥退胡泰,看向姜牧,严厉地说:“你初掌户房,应该清楚,钱谷账目之事不仅干系本官关系性命前途,也干系你未来能否升迁。不符合我大明朝廷规制的,哪怕是再劳神费力,再繁琐麻烦,也必须按规制办!”

姜牧很不理解,一向讲究变通,主张速度、效率的县尊,怎么就突然换了性情,竟开始放弃使用好方法,转而用没任何效率的法子?

不过姜牧没有反驳,而是直接答应下来。

顾正臣坐了下来,端着茶碗的手有些颤抖。

坐在知县的位置上,若不仔细盯着点,被人坑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空印文册,这种方式虽然很变通,但确实是存在着造假问题,若是有人勾结下户部的某位侍郎,未必不能通过造册的方式,将存在的损耗虚增或不存在的损耗添上去,然后告诉地方你们的账册有问题。

这样一来,钱粮被转出去也无法在账册上找出破绽。

从这个角度来看,说空印文册是骑缝章,不能用于造假账那就有些站不住了。

它既然能直接修改与取代钱谷、税目账册中的数目,那就一定也能用于造假账,这个逻辑是站得住的。非说骑缝章不能造假账,却忽视了这些空白文册代替账册,修改账册的功能,多少有点睁眼说瞎话。

由此来说,空印案下死的人,也不能全说是天大冤枉,哪怕是那清廉如水的方克勤,他也是在空印书册上用了印,既然用了印,自然是要负责。

只是谁也没想过,老朱的手段是如此暴戾狠绝,直接将涉案的掌印官全都一刀切了。

顾正臣深吸了几口气,让自己镇定下来。

只要句容不参与空印文册,自己的脑袋算是保住了,句容县衙也能幸免于难。只是,知道空印案会出现,自己还能无动于衷,坐在这里等着老朱杀一群人吗?

大明府州县掌印官可是有两千多,哪怕是一些地方没有知县,但代理办事的,掌印的人,一样是掌印官,别管是县丞还是典史,该杀的时候,谁掌管印信,谁掉脑袋。

这些人都被杀了,就等于两千多个家庭彻底破碎了。

顾正臣不忍心如此多的人全都被杀,最主要的是,顾正臣不忍心方克勤被杀,这个人清廉正直,更重要的是,此人政绩可比自己强太多了。

据史书记载,方克勤治理济宁府,自洪武四年至洪武七年三年时间,济宁府户籍从三万增加到六万,税赋从一万余石猛增到十四万余石!

百姓为其歌:

孰罢我役,使君之力。

孰成我黍,使君之雨。

使君勿去,我民父母。

而顾正臣正在搞的教育事业,人家方克勤在济宁府已是大踏步前进,修筑学舍数百间,招募弟子两千余人。

如此人才,被杀着实可惜。

兴许,若没有方克勤之死,方孝孺至少还能跟着老父亲学习学习为官之道,至少将少说大话,多做实事的精髓学到,不至于到后来建文朝时,大话说得太多,蠢事又做得不少。

只是,如何破解账册难题,即使找到了方法,又如何去说服老朱,一旦迂回不当,会不会引起空印案提前爆发?

思来想去,顾正臣还是决定找朱大郎商议商议,只是朱大郎此时应该在凤阳看朱五四等人,要回来也得腊月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句容织造、裁缝、匠作三大院进入了正轨,货物运输的队伍变得越来越长,甚至连船队都租了出来。

没办法,金陵需要新式火炉的大户人家实在太多,官宦人家要,士绅富商也要,甚至金陵城中一些家境过得去的人家,也乐意买一个新式火炉。

今年冬日有些严寒,这也助推了新式火炉的需求,而这些火炉的背后,是大量蜂窝煤的供应。好在煤炭这东西金陵也有,胡恒财直接在金陵城外租赁了两个大院子,专供蜂窝煤。

夜来,寒彻。

当第一片雪花飘落的时候,顾正臣尚未休息,笔锋流转之下,一柄雨伞跃然纸上……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